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60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ArcCHECK系统在食管癌断层治疗旋转照射和固定野照射计划验证中的应用,总结相关经验。方法 对32例不同部位食管癌分别制作Helical旋转照射和Direct固定野照射验证计划,并通过ArcCHECK测量、分析,对比验证结果通过率。分析靶体积与计划验证通过率的相关性。将靶体积较小的治疗验证计划分别放在ArcCHECK模体中心和外周探测点处,分析验证通过率差异。结果 Helical计划验证通过率高于Direct计划(P<0.01),其靶体积与验证通过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和-0.042,P值分别为0.041和0.819。Helical计划采用3%/2mm标准时,高剂量区放在模体中心和外周探测点处测得的通过率不同(P=0.005),后者通过率更高;采用3%/3mm标准时与Direct计划的3%/3m、3%/2mm标准的相近(P均>0.05)。结论 Helical计划验证通过率普遍高于Direct计划,原因可能与ArcCHECK探测器的角度响应以及因更多参考点受到低剂量辐射而未参与计算有关,另外还可能跟Direct计划对断层治疗剂量控制系统要求更高有关。在Helical验证计划中,当采用3%/3mm标准时,靶体积越大,验证时出现较低通过率的可能性增加,但相关系数较低。验证计划的高剂量区位于模体中心或者探测点处都可以实现计划验证,综合考量建议放在模体等中心处。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术后调强放疗对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调强放疗组(n=41)和常规放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卵巢功能、毒副反应发生情况、2年和3年复发情况及复发时间、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强放疗组患者的E2、P、FSH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放疗组(P0.05),LH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放疗组(P0.05),调强放疗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消化系统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19.5%、24.4%、9.8%均显著低于常规放疗组的47.5%、55.0%、25.0%(P0.05)。结论:术后调强放疗能够有效保护宫颈癌患者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33.
目的:临床观察功能训练对类风温性关节炎(RA)病患疼痛等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5月期间90例因RA入院治疗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45例。常规组给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休息痛、晨僵时间、类风湿因 q-(RF)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达91.1%,常规组仅为77.8%,联合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未治疗时两组休息痛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各指标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治行 RA 不仅需用药缓解病情,且应同时进行关节功能训练,两者结合治疗,病患恢复快、且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是否可以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表达及VSMC的迁移,探讨p38信号通路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为血管重建性疾病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PDGF-BB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用放线菌素D、SB202190(MAPK/p38特异性抑制剂)处理PDGF-BB诱导的VSMC。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运用Real-time RT-PCR检测MMP-2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p38的活性变化。结果 PDGF-BB可促进VSMC迁移,SB202190可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迁移。不同浓度PDGF-BB(10 μg/L~50 μg/L)作用VSMC 0.5 h,MMP-2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其中以20 μg/L较显著;用20 μg/L PDGF-BB作用VSMC 0.5 h~4 h,可显著上调MMP-2基因表达,以0.5 h较显著。用放线菌素D和SB202190预处理后MMP-2基因表达降低。PDGF-BB可激活VSMC中磷酸化p38水平,SB202190可抑制 p38的磷酸化以及相应的MMP-2基因表达。结论 p38参与了PDGF-BB诱导的VSMC迁移及MMP-2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构建人FAM92A1基因(hFAM92A1)的诱饵表达质粒pGBKT7-hFAM92A1并检测其蛋白表达、毒性和自激活作用.方法 PCR扩增hFAM92A1的基因编码序列并克隆入诱饵表达载体pGBKT7中,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化到酵母AHl09细胞中,Western印迹检测诱饵蛋白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诱饵蛋白的毒性...  相似文献   
36.
MAGE 3基因的表达产物是一种肿瘤排斥抗原 ,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可作为靶抗原。本实验以原核表达GST MAGE 3融合蛋白 ,体外观察MAGE 3蛋白抗原冲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 ripha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s) ,能否诱导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根据MAGE 3cDNA序列 ,设计引物 ,通过RT PCR从胎盘组织中扩增MAGE 3全部编码序列 ,片段长度 95 7bp ,将该片段克隆至pGEX 4T 2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 2 1,经IPTG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经电泳证实后再用GlutathioneSepharose 4B纯化 ,蛋白纯度在 90 %以上。纯化的蛋…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应力大小和分布的影响,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0颗离体下颌单根管第一前磨牙,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个牙:G1组(标准法)用旋转镍钛器械Mtwo预备;G2组(冠向下法)用旋转镍钛器械Protaper预备;G3组(逐步后退法)用不锈钢K锉预备。各组按相应方法预备后,进行根管充填,复合树脂修复。运用技术和ab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分别建立各组实验牙齿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中央垂直加载,计算三种不同根管预备方法预备后根管壁的应力大小及分布状况。结果:各实验组预备后剩余根管壁牙本质上平均应力水平略有差异,G1组与G3组、G2组与G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与G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实验组平均Von mises应力峰值均远小于牙本质的极限压缩强度,这三种常用的根管预备方法都是安全可行的。镍钛Protaper和Mtwo使根管应力分布更加均衡,明显减小了应力集中,推荐使用Protaper和Mtwo来进行根管预备来预防牙根纵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肝脏病变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原发性肝癌5例,肝血管瘤16例,肝转移癌1例。15例肿瘤位于左外叶,1例位于肝尾状叶,2例位于第Ⅳ段,4例位于肝脏第Ⅵ段;肿瘤平均直径为4 cm(2~10 cm)。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15例,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术6例,肝尾状叶左半切除术1例。结果 2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115 min(65~14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50 mL(270~78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5 d(3~11 d)。结论控制肝脏断面出血是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39.
安全剂量下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08年3月应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42例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3个月~51岁。血管瘤18例,静脉血管畸形20例,血管瘤合并血管畸形4例。注射液按照平阳霉素8mg+2%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2ml+地塞米松2.5mg配制。术前测算瘤体面积,按照平阳霉素0.5mg/cm2多点注射,浅表皮肤及口腔黏膜可酌情减量至0.3mg/cm^2。一次注射未完全消失者可10天~3周或更长时间后重复注射。每次平阳霉素注射量不超过8mg,分次注射总量一般不超过70mg。结果治疗后1年,55个病灶治愈和显效率为85.5%(47/55),好转12.7%(7/55),总有效率为98.2%(54/55)。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和小面积、低血流量静脉血管畸形疗效高,疗程短,患者痛苦小,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时,0.5mg/cm^2是治疗血管瘤和小面积血管畸形的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40.
缓慢性心律失常在心律失常中并不少见,轻可表现为心悸、乏力、头晕、一过性黑朦、胸闷,重可出现阿-斯氏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其病因多为冠心病、老年退行性变、药物引起、甲状腺机能减退等。治疗上除纠正病因外,可给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必要时安装临时或永久起搏器。但阿托品可引起尿潴留、视物模糊、口干等副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