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主干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等极高危患者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经皮心肺辅助循环(PCPS)支持及其可行性.方法 对5例左主干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其中1例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PCPS支持下行介入治疗,经股动、静脉穿刺或切开置管后,连接体外人工心肺辅助系统,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要求肝素抗凝下行PCPS系统转流,初始流速设置为15ml/(kg·min),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指标进行调整流速.结果 PCI治疗过程中3例血流动力学稳定,1例在植入支架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意识丧失,经调整PCPS流速至70ml/(kg·min)后血压恢复正常,1例室间隔穿孔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PCPS支持下血流动力学稳定.5例均成功进行PCI及室间隔穿孔封堵治疗.结论 PCPS可为冠心病极危重患者介入术中提供有效的循环支持.  相似文献   
72.
73.
为检验静脉地尔硫艹卓控制房颤、房扑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47例快速房颤、房扑患者一次静脉注射0.25mg/kg地尔硫艹卓后以5mg/h~10mg/h微泵维持,平均起效时间5.2±2.7min,总有效率93.6%,心功能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5),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副作用发生率为10.6%,均不严重。结果提示地尔硫艹卓是一种能迅速、安全、有效控制房颤、房扑患者心室率的药物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对急性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临床确诊的PE病人,先行多层螺旋CT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100ml碘海醇,延迟15~20s和25~30s再行两次扫描。结果:平扫的间接征像:肺纹理稀疏11例,肺梗死灶形成9例,肺动脉高压2例,胸膜肥厚3例,胸腔积液8例。增强后的直接征像:充盈缺损(附壁性30支,部分性26支,完全性83支和中心性即轨道征15支)和动脉面细小11支。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急性PE安全、迅速、无创伤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ICU老年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碳氢酶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合适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ICU119例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和44例碳氢酶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血流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发生ICU院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0d内使用过碳氢酶烯抗生素(OR=3.068,95%CI:1.196~7.872,P=0.002),30d内抗生素使用个数≥3个(OR=1.693,95%CI:1.159~2.472,P=0.006),30d内使用过激素(OR=4.528,95%CI:1.671~12.272,P=0.003),其它部位CRKP定植或感染(OR=5.384,95%CI:1.886~15.368,P=0.002)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OR=4.489,95%CI:1.664~12.106,P=0.003)是发生CRKP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前30d内使用过激素、碳氢酶烯抗生素、抗生素使用个数≥3个及合并MODS、其它部位CRKP定植或感染是ICU老年患者获得性CRKP血流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碳氢酶烯抗生素暴露及常规对CRKP进行主动筛查可能会减少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脓毒症患者血清淀粉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芳  孙仁华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2):1314-1315
脓毒症(Sepsis)目前已成为ICU危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作者自2003年6月至2004年10月分析血清淀粉酶在52例脓毒症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TN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TN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3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TNF水平,同时对3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多发伤患者血浆TN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多发伤患者中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者血浆TNF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未合并MODSD者( 均P<0.01);死亡组血浆TNF水平及AR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均P<0.01);ARACHEⅡ评分与血浆TN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TNF水平与ARACHEⅡ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测定TNF水平有助于判断预后,对早期诊断MODS可起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ICU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4月我院ICU内18831份临床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标本,探讨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分离获得菌株560株,血培养标本分离率为10.81%,革兰阳性菌占61.1%,革兰阴性菌占31.1%,真菌占7.8%,居前五位的菌株依次为溶血葡萄球菌(20.0%),鲍氏不动杆菌(12.7%),表皮葡萄球菌(11.1%),肺炎克雷伯菌(6.4%),肠球菌属(8.0%)。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9.5%和97.2%,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及非发酵菌耐药现象普遍。结论革兰阳性菌是ICU内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血培养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肾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反复血尿为主要症状的1例确诊肾动静脉瘘,分别行CT、MR、DSA检查。结果 CT平扫显示左肾盂异常软组织密度影;CT增强检查、MR平扫或增强扫描均能显示动静脉瘘基本结构,而DSA全面和清晰显示的范围、动静脉瘘的解剖结构。结论 CT平扫对肾动静脉瘘诊断无意义,CT增强、MR检查可做为筛选手段;DSA选择性肾动静脉造影是肾动静脉瘘诊断的金标准,并对部分肾动静脉瘘患者可以采取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方法通过建立H9c2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加入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另外分为丹参酮ⅡA组、AG490组、丹参酮ⅡA及AG490组,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CCK-8检测显示模型组细胞存活率为78.90%±5.1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ⅡA 2.5μM组细胞存活率为85.76%±6.1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丹参酮ⅡA 10μM组细胞存活率为90.62%±2.32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丹参酮ⅡA 40μM组细胞存活率为86.38%±4.712%,与模型组比,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加入丹参酮ⅡA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数减少;丹参酮ⅡA组P-JAK2、P-STAT3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上升,而AG490组的P-JAK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丹参酮ⅡA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保护机制可能与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