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193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8篇
  1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探讨解剖学专业教师担当兼职班主任对医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选取儿科专业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非解剖学专任教师担当兼职班主任和解剖学专业教师担当兼职班主任,两组的授课教师均保持一致。通过系统解剖学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考核成绩和学生问卷调查,评价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实验组平时成绩和期末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学生较认可解剖学兼职班主任在考研和职业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因此,解剖学专业课教师担当兼职班主任可以加强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引领。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高压氧治疗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处理对策,对125例颅脑外伤、2例颅脑伤、2例脑梗塞、1例一氧化碳中毒及1例麻醉意外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对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29例高压氧治疗的病人中7例出现头痛、头昏等不适反应,其中1例死亡。结果表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高压氧治疗应慎重,如有不适,应及时中止高压治疗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新型噻吩并嘧啶的开发与应用提供重要信息。方法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方法研究了2-环己氨基噻吩并[2,3-d]嘧啶-4(3H)-酮(HJ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HJA能强烈猝灭BSA的荧光强度,其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论HJA分子与BSA分子以摩尔比1∶1结合,其结合反应主要是熵驱动,主要作用力是疏水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红曲霉对人参的固态发酵工艺,将人参中部分主要人参皂苷转化为生物活性更强的稀有人参皂苷Rg_3(Rg_3)。方法采用静止暗培养方法进行微生物发酵;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发酵前后人参总皂苷含量;HPLC法测定发酵前后Rg_3含量。结果红曲霉发酵人参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6 d、发酵温度32℃、发酵pH 7.0、基质含水量50%。发酵6 d时,发酵产物人参总皂苷质量分数增加40%,Rg_3质量分数为6.047 mg/g,是未发酵人参的2.3倍。最终根据单体皂苷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推断稀有皂苷Rg_3的转化路径为人参皂苷Rb_1或Rb_2→Rd→Rg_3。结论建立的红曲霉固态发酵工艺合理,为稀有皂苷Rg_3定向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更为日后体外制备稀有人参皂苷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廖欣  邹娟  孙亮  杨帆   《四川医学》2018,39(3):312-315
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病(Chorangiomatosis,CM)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妊娠期及围生儿合并症、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胎盘CM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围生儿情况进行1年随访。结果 9例胎盘CM中,2例为弥漫性CM,7例为局限性CM;9例CM均伴有妊娠期合并症,包括先兆子痫、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及妊娠期糖尿病等;9例新生儿产后1年均存活,包括双胎2例,早产儿5例,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2例及肥厚性心肌病1例。结论胎盘CM是一类较为罕见的胎盘绒毛血管疾病,目前主要依赖产后胎盘病理诊断,尤其需要与胎盘绒毛膜血管瘤(Chorangioma,CA)和胎盘绒毛膜血管病(Chorangiosis,CH)进行鉴别;胎盘CM与多种妊娠期及新生儿并发症相关,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饮茶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等距的抽样方法,2004年对抽取的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1865人进行调查。将87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纳入病例组,87名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以性别和年龄为匹配条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居住地区、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高血压)。结果交互分析发现饮茶且经济收入好的人群OR值(0.19)最小,其次为饮茶且文化程度高的人群(OR=0.204)。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23例)几乎每天饮茶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41例)(OR=0.347,P=0.002);随着饮茶频率的增加,OR值减小;两组间饮茶种类无明显差异。同时发现患高血压和经济收入低者在病例组中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饮茶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存在负相关关系,与不饮茶者相比,几乎每天饮茶者患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OR值为0.513(P=0.039)。结论饮茶可能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亮  缪锟  姜敏 《江苏医药》1999,25(12):99m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较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加之小肠自身的解剖特点,迄今尚无理想的早期诊断方法,误诊率高。本文对我院1988年1月至1999年2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1例,男77例,女44例,男女之比为1.75:1。发病年龄11~79岁,平均年龄51.1岁。从症状出现到确诊时间5天~7年,平均病程7.3个月。二、发病部位及病理类型(见表1)三、主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见表2)四、辅助检查及诊断本组121例患者中表1121例小肠肿瘤病理诊断与分布表212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消化道造影与螺旋CT应用于胃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6例胃部肿瘤患者资料,依据检测方式不同分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消化道造影检查,研究组采取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与影像学图像。结果:研究组阳性确诊率93.02%(40/43)相比较对照组的阳性诊断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影像学图像的检出率分别为软组织肿块90.70%(39/43)、胃壁增厚90.70%(36/43)、下端食管狭窄90.70%(38/43)、恶性龛影90.70%(34/43)及黏膜病变90.70%(39/43)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相比消化道造影能够增加诊断的准确率,影像图像更清晰明确,有临床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硫辛酸和(S)-硫辛酸对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解冻复苏卵裂期胚胎,分别在含不同浓度(R)-硫辛酸和(S)-硫辛酸的GⅡ培养基微滴中培养,观察各组的桑胚率、致密化率、囊胚率和优质囊胚率。结果硫辛酸可提高胚胎体外发育率,(R)-硫辛酸浓度10×10-9 mol/m3组桑胚率、致密化率、囊胚率和优质囊胚率分别达到了59.2%,55.1%,49.0%和54.2%,均高于其他浓度组(P<0.01)。(R)-硫辛酸浓度10×10-9 mol/m3组的桑胚率、致密化率和优质胚胎率均高于(S)-硫辛酸10×10-9 mol/m3组(P<0.05)。结论硫辛酸对胚胎体外发育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桑胚率和囊胚率具有显著的影响。(R)-硫辛酸10×10-9 mol/m3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肝癌细胞系HEPG2,探讨其是否可以促进HEPG2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EMT)。方法使用AngⅡ刺激HEPG2,进而采用蛋白印记法对HEPG2中Vimentin 和 E-cadherin 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发生EMT的合适时间;并使用AngⅡ的抑制剂Ang1-7和Ang1-7的抑制剂A779进行干预,明确AngⅡ诱导HEPG2发生EMT的作用。结果 AngⅡ刺激下,HEPG2中E-cadherin 转录水平下降,Vimentin转录水平升高;最适宜刺激时间是48 h。 AngⅡ诱导HEPG2发生EMT的作用可部分被抑制剂Ang1-7抑制。结论 AngⅡ刺激下,HEPG2可以发生EM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