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MRI图像中含有不同级别运动的物理信息。宏观物理运动中有心脏大血管周期搏动及其搏动伪影;微观运动有湍流和分子运动中的扩散运动等。本文从物理基础角度,整合MRI物理中不同级别运动和专业诊断教学的关系,就常见的不同级别运动在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基础价值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最近发表的首部用于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诊断和管理的欧洲肝脏研究会(EASL)临床实践指南,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本指南主要是为了协助医师和医疗机构的临床决策过程而制定,描述了诊断和治疗Wilson病的最佳临床实践。该临床实践指南,根据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性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行支架置入与球囊扩张联合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术治疗IVCS合并急性下肢DVT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患者术前及术后患健膝下15 cm处肢体周径差的变化和术中血栓清除率评价治疗效果。此外,术后依据改良的Villaita量表评分,患者的症状、体征和下肢静脉超声及造影检查统计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发生率和髂静脉的通畅率。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均无肺栓塞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清除率达Ⅲ级48例(84.2%),达Ⅱ级9例(15.8%);术后患健侧膝下15 cm处肢体周径差从(5.8±1.7)cm降至(3.7±1.0)cm(P<0.001)。术后随访1年结果:髂静脉狭窄置入支架术后12个月的通畅率为86.0%(49/57);有8例(14.0%)患者发生PTS(Villalta评分>5分)。结论支架置入与球囊扩张联合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术治疗IVCS合并急性下肢DVT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易于进行的血管腔内治疗方法,具有高效的血栓清除率和高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氰基丙烯酸酯栓塞术(CAE)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4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射频消融术组(RFA组,n=25)和CAE组(n=15).比较两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3个月大隐静脉主干的闭合率);次要观...  相似文献   
16.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HD),也被学者称为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the distal upper extremity,JMADU),1959年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首次报道[1]。该病发病机制未知,好发于青春期男性,发病高峰年龄为15~30岁,以双上肢远端肢体不对称性萎缩、无力,震颤或伸指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隐匿起病,通常没有病理反射及感觉障碍,多数报道该病具有自限性,5年内趋于稳定,也有关于该病持续进展的报道[2]。日本学者平山惠造等研究指出早期诊断并有效治疗能阻止该病发展,提高患者预后,目前该病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3]。MRI 检查作为一种新型医学检查技术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相比有明显的优势[4]:无辐射、无创伤,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且可在多层面、多角度清晰的显示脊髓的解剖学形态,有助于颈部脊髓相关疾病诊断,国内外研究证实颈椎中立位和屈曲位 MRI 检查对于平山病诊断均可见特征性影像表现[5]。目前,MRI 检查已经成为公认的诊断平山病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及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磁共振检查技术日益丰富和多样。以下将对国内外平山病 MRI 检查技术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导管搅拌碎栓联合局部高压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AP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接受导管搅拌碎栓联合局部高压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溶栓治疗的23例APE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前和术后48 h患者临床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1、3、6个月肺动脉压(PAP)变化。结果 23例患者治疗均获临床成功。术前和术后48 h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死亡、胸腔积血、心包积液、颅内出血等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3、6个月PAP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导管搅拌碎栓联合局部高压溶栓治疗APE安全有效,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应用心电和外周脉搏双门控触发扫描技术采集QRS波触发窗的MR信号的可行性,初步探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15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6~30岁,平均(27.53±1.73)岁,连接心电监测和指脉监测并进行颈动脉M型二维超声检查,分析每位受试者心动周期、指脉脉搏波和颈动脉搏动波的时相偶联关系。根据该偶联关系,交互应用心电和外周脉搏双门控触发,通过调整序列参数和触发延迟时间,应用3.0 T磁共振扫描机对15名健康志愿者的双侧颈动脉分别在心动周期QRS波触发窗和常规心脏舒张期采集信号,采用T1WI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DIR-TSE)扫描。比较各位受试者两个不同采集时相获得的颈动脉壁图像质量。对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上述技术进行门控成像,比较不同采集条件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情况。结果 15名受试者在监测期间心率波动范围为52~71次/min[(62.93±6.14)次/min],每位受试者心动周期、指脉脉搏波和颈动脉搏动波的时相偶联关系较一致,即指脉脉搏P波比心脏R波延迟(61.95±1.01)%R-R间期,颈动脉搏动C波比心脏R波延迟(21.10±0.78)%R-R间期。通过交...  相似文献   
20.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DNA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PCR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Pre-S1并获得其OD值.结果 Pre-S1与HBV-DN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Pre-S1阳性标本中,HBV-DNA copies《5.0×l02 组Pre-S1 OD均值0.574,HBV-DNA copies 104~105组Pre-S1 OD均值0.912,HBV DNA copies 106~107组Pre-S1 OD均值0.891,HBV DNA copies》107组Pre-S1 OD均值0.8891.结论 Pre-S1与HBV-DNA有着较好的相关性,但Pre-S1 OD值与HBV-DNA copies 水平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