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肠黏膜屏障学说是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较公认的发病机制。重症胰腺炎由胰腺的局部炎症发展成具有潜在危险的全身炎症反应,从而并发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胰外器官损伤中肾功能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对于SAP并发肾功能损伤(胰性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方案,因此提高对胰性肾病的认识,对于改善该病的的预后和减少其病死率至关重要。针对本病时表现出的郁、结、热、淤、厥等病因病机特点,提出清下化瘀法的治疗思路并探讨其在胰性肾病防治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清下化瘀方干预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各传统评分系统的影响及预后评估。[方法]将60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清下化瘀方,2组均治疗7 d后,观察临床疗效。对所有入选的AP患者进行传统常用评分系统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MCTSI评分,比较其对AP患者发生MODS的评估功能。[结果]①治疗1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MCT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②经ROC曲线分析,MCTSI评分、APACHEⅡ、BISAP评分系统对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预测能力相当,AUC均>0.5。③根据ROC分析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ISAP评分≥1.5、APACHEⅡ评分≥5.5是AP患者入院14 d内发生MODS的预测指标(P<0.05)。[结论]临床西医常规治疗结合早期清下化瘀方鼻饲可降低MODS发生率。MCTSI评分、APACHEⅡ、BISAP评分对AP预后的评估都有价值。在预测AP患者MODS发生率上,传统评分系统BISAP评分优于APACHEⅡ评分优于MCTSI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清脑饮治疗老年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的12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常规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活血通络清脑饮治疗,观察2组症状改善情况,TCD所见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为90.47%;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通络清脑饮能有效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症状、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属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早期无典型表现等特点。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主要是邪实和正虚,以脾肾不足为病之本,湿热与瘀毒侵袭为病之标,正气不足,毒邪入侵,日久损伤肠络而发为本病。治疗应标本兼顾,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中药复方在临床大肠癌的治疗中,多从扶正固本入手,对改善大肠癌患者预后,减轻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及术后复发与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和清肝化痰活血方组(简称清肝组)。采用高脂饲料复制NASH模型大鼠;清肝组和易善复组在进食高脂饲料的同时分别予清肝化痰活血方药液和易善复混悬液进行灌胃;第12周时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血清和肠组织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RT-PCR法检测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TNF-α的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清肝组大鼠血清AST、ALT、TNF—α的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肠组织中的occludin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清肝化痰活血方具有改善和修复NASH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运用脊仙通痹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西乐葆,观察组给予脊仙通痹方(狗脊、续断、威灵仙、独活、桑寄生、延胡索、牛膝、伸筋草、肉桂、白芍、甘草等).观察2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JOA疼痛评分情况、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的含量.结果 2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JOA评分、TNF-α、IL-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仙通痹方能够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NF-α、IL-1的含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下解胰方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9)和对照组(n=19)。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下解胰方鼻饲及灌肠治疗。在治疗24 h和72 h时,评价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检测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内毒素、D乳酸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72 h时,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h时,治疗组中腹痛减轻患者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时,治疗组中腹痛减轻、腹胀缓解、排便恢复患者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下解胰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患者的肠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清下化瘀方。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比较C-反应蛋白、血钙水平以及胰腺CT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和84.8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CRP与Ca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胰腺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满意,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方法,评估益气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综合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CAG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和可靠的理论基础。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20年5月份正式发表的有关益气活血化瘀方药对比临床常规治疗方案治疗CAG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 3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9个临床RCT,总样本1911例,其中试验组958例,对照组953例。选取临床疗效、胃镜疗效、Hp清除率、中医症状疗效等多项研究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中药试验组优于西药对照组(OR=3. 43,95%CI=[2. 65,4. 44],P<0. 00001);在Hp清除率方面,中药试验组优于西药对照组(OR=2. 83,95%CI=[1. 84,4. 36],P <0.00001);在胃镜疗效方面,中...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问题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中医美容五年制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直接关系到中医美容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本文依据目前社会需求、特色专业培养、具体培养要求及培养目标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合理确立中医美容人才的培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