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278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67篇
综合类   464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51篇
  3篇
中国医学   223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6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后的用药依从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60例,根据患者采取的再灌注治疗将其分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组220例和溶栓组140例,PCI组包括12 h内行PCI治疗及静脉溶栓未通行补救PCI患者,溶栓组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患者.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予以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并定期访视,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并记录1年内发生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全因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结果 与溶栓组相比,PCI组1年内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97.8%vs 70.0%)、ACEI/ABB(93.2%vs 78.6%)、他汀类调脂药(96.9%vs 67.9%)、受体阻滞剂(90.9%vs 72.1%)用药依从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组相比,PCI组住院病死率低(3.2%vs 8.6%),1年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低(22.7%vs 50.0%),再次血管重建低(9.1%vs 30.0%),全因死亡发生率低(4.5%vs 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用药依从性好于溶栓治疗患者,急诊PCI治疗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2.
单细胞测序提供了大量样品测序所不能提供的异质性等信息。然而由于细胞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调节,仅依靠基因型或者表型信息无法全面、准确地说明问题。因此,开发单细胞基因组转录组共测定技术为研究基因变异与表型变异间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目前,单细胞基因组与转录组共测定技术主要分为全细胞裂解法(如:G&T-Seq、DR-Seq),细胞膜裂解法(如:SIDR、微流控芯片法)以及其他方法(如:Simul-Seq、Gel-Seq)。本文对这几类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氧化亚铜(Cu2O)纳米的制备、物化表征及其胃癌抗肿瘤效应的作用。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Zeta电位分析及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分析Cu2O纳米的形貌、粒径大小及类芬顿性能,利用不同浓度的Cu2O纳米对细胞进行处理,并进行光照或者非光照处理,并分别采用细胞增殖-毒性实验(CCK-8)、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评估该纳米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效应。结果 制备的Cu2O纳米为100 nm左右的类圆形结构,在近红外光(NIR, 0.5/cm2)照射5 min后Cu2O纳米温度从25 ℃提高到50 ℃,同时Cu2O纳米在过氧化氢浓度和pH为近中性的条件下(pH=6.5)可催化大量活性氧(ROS)生成。CCK-8试验表明:相比于对照组,Cu2O纳米对胃癌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增殖作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表明:Cu2O纳米能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Cu2O铜基纳米颗粒具备良好的光热性能、化学动力性能及抗肿瘤效应,是胃癌治疗的一种潜在新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不同损伤类型分层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2诊治的8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以MRI检查与术中所见结果为标准,观察高频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类型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 MRI检查与术中结果一致,证实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未断裂16例(Ⅰ型),部分断裂39例(Ⅱ型),完全断裂25例(Ⅲ型)。高频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结果:Ⅰ型16例,Ⅱ型40例,Ⅲ型24例。以术中确定或MRI检查结果为标准,高频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正确率为88.75%,且一致性较高(Kappa=0.702,P <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高频超声鉴别Ⅰ型与Ⅱ、Ⅲ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95%CI为0.895~1.000,P <0.001),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98.18%。结论高频超声分层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类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65.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术后疼痛可以使患儿机体应激性增高、代谢和氧耗增加、免疫功能下降、造成术后恢复延迟,因此,术后有效的镇痛可以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儿童由于受语言表述限制,疼痛评估变得复杂化,且术后疼痛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单纯的术后镇痛很难涉及痛阈及量级的考察,因此,术后疼痛给临床工作提出了挑战。多个阶段、多种途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多模式镇痛代表了小儿术后镇痛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治疗轻到中度疼痛的有效药物,此外还有抗炎的作用,联合使用NSAIDs能够显著增强镇痛效果。本文就NSAIDs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利用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监测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对胎儿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孕晚期发现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40例(HDCP组),同时选取正常胎儿40例(正常胎儿组),在28~32周、33~37周、37周以上3个孕周时段多次测量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DCP组胎儿左、右心室Tei指数与正常胎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i指数在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胎儿心脏功能影响的检测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给予血塞通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塞通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8.
69.
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观察长程应用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11~2003-05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接受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组(观察组),接受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2、4、6、8、12、16、20、24、28周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及其评价。结果来氟米特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P<0.05),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完全缓解率为56.67%,总有效率为80%。与吗替麦考酚酯组比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来氟米特组12周内显效率高于吗替麦考酚酯组(P<0.05),不良反应轻微,所有病人耐受性良好。结论来氟米特能够有效缓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70.
患者男,40岁,反复阵发性心悸20余年。因突发心悸就诊,有预激综合征病史(附图A)。体检:心率约180次/min,心律不齐,心电图(附图B)示:P波消失,R-R间期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宽窄不一,有明显预激波,诊断心房颤动伴预激综合征,但下行Ⅱ导联中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围绕基线扭转。由于患者以往未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因此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不能排除。病人未经治疗2min后心房颤动自行终止,心律规则,心电图仍与附图A相同,此后30天患者在外院作心内膜下标测,结果在左侧冠状窦口4.5cm处找到左前侧旁道及在右侧三尖瓣环5点处找到右后间隔旁道,并先行左前侧旁道消融术。消融后体表心电图示典型的右后间隔旁道预激综合征心电图(附图C)。由此揭示本病例具有双房室旁道。重温附图B预激波明显、有手风琴效应的特征,且无诱发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Q-T间期延长,再者患者有预激综合征病史,临床无任何诱发因素,发作又未经治疗突然终止,均支持预激综合征诊断。因此心房颤动伴QRS波群主波方向围绕基线扭转是由于快速心房激动使两条旁道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而使激动经左、右旁道交替下传心室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