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16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01篇 |
中国医学 | 31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观察牛磺酸镁配合物(TMCC)对哇巴因致大鼠心室肌细胞心律失常钠电流(INa)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解法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5μmol.L-1哇巴因诱发细胞水平心律失常,实验分为正常组,100、200、400μmol.L-1TMCC组,胺碘酮(24.24μmol.L-1)组,哇巴因(5μmol.L-1)组,哇巴因+100、200、400μmol.L-1TMCC组,哇巴因+胺碘酮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电压钳模式下记录INa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INa密度(46.78±1.37)pA.pF-1相比,100、200、400μmol.L-1TMCC组INa密度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分别为(42.42±4.75)pA.pF-1、(39.71±1.63)pA.pF-1、(37.59±4.75)pA.pF-1(P<0.05),胺碘酮组电流密度减少到(32.27±1.68)pA.pF-1(均P<0.05)。哇巴因组INa密度为(35.33±1.29)pA.pF-1,哇巴因+100μmol.L-1TMCC组能显著增加哇巴因诱导INa的减少,哇巴因+胺碘酮组INa密度减小到(28.47±1.65)pA.pF-1(均P<0.05)。结论 INa是TMCC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靶点之一,100μmol.L-1TMCC能够恢复哇巴因减少的INa,作用效果优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22.
他克莫司在肝移植患者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口服他克莫司(FK506)胶囊在肝移植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临床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2例肝移植患者,给予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术后24 h后开始服用FK506,剂量为(0.13±0.04)mg·kg-1·d-1,每12 h服用1次.受试者在服药前(0 h)和服药后0.33,0.66,1,1.5,2,3,4,6,8,10,12 h共12个时间点分别取外周静脉血,用MEIA法进行药物浓度测定,PKBP-N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结果:FK506口服后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为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22例肝移植受者在口服FK506后,血药浓度迅速上升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PK参数分别为t1/2a为(1.2±2.1)h,t1/2β(21.0±10.1)h,Ka(2.2±0.9)·h-1,CLs(0.64±0.3)L·h-1·kg-1,AUG0-12为(136.2±33.7)μg·h·L-1.本实验中和AUC相关性最好的是G、C4、C8,r分别为0.95,0.94,0.91.结论:肝移植患者口服FK506药动学个体差异大,用药应个体化.根据PKBP-N1分析得到的药动学参数,能较好的体现患者的药动学信息,根据单点血药浓度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AUC0-12.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再灌注损伤挽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通路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后适应减轻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7组,即(1)正常对照组(C);(2)缺氧/复氧组(H/R);(3)S1P组;(4)S1P+LY294002组(S1P+LY);(5)LY组;(6)S1P+PD98059组(S1P+PD);(7)PD组。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测定Akt和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H/R组比较,S1P组可明显增加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增加TSOD及Mn-SOD活力,降低MDA含量,降低钙离子浓度,增加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而PI3K/Akt信号通路阻断剂LY294002或ERK1/2阻断剂PD98059可阻断S1P对H9c2的上述作用。结论 S1P能够减轻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加入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和ERK1/2抑制剂PD98059均使S1P的保护作用被取消,表明S1P通过RISK信号通路发挥抗H9c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4.
25.
薯蓣皂苷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以薯蓣皂苷进行干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A/R组);薯蓣皂苷(Dioscin)低、中、高剂量干预组(Dioscin+A/R组)。分别观察各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MTr法测细胞存活率;用Rhl23荧光探针标记线粒体,检测荧光强度以反映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Fluo-3负载心肌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薯蓣皂苷干预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细胞存活率、△ψm与A/R组比较明显升高;细胞内平均钙离子荧光强度显著低于A/R组。结论从细胞水平初步证实薯蓣皂苷预处理心肌细胞对A/R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保护机制可能涉及对线粒体膜保护和防止细胞内钙超载等。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的损伤,从心电图、心肌梗死面积、心肌大体和超微结构观察损伤的程度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TZ(45 mg/kg)诱导大鼠糖尿病4周后制备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模型,连续检测心电图变化,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和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 糖尿病大鼠由I/R损伤引起的心肌梗死面积并没有增加,但是HE染色和电镜下均发现糖尿病心肌损伤更为严重,肌纤维结构消失、心肌细胞膜和细胞核损伤、线粒体降解、血管淤滞、内皮损伤.结论 STZ诱导糖尿病4周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较非糖尿病大鼠加重. 相似文献
27.
藏宝滋补液是藏医药的传统方剂,是祖国医药学中的瑰宝,它主含冬虫夏草、雪莲花、藏红花和红景天。在应用中该滋补液作为营养保健品深受好评。为弘扬祖国医药学,开发藏宝滋补液的新用途,本室在整体动物水平观察藏宝滋补液对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效果,为该药应用于临床防治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RIP)对大鼠缺血再灌后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3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缺血5min再灌5min建立RIP模型。实验分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I/R)组;心肌缺血预适应(CIP)组;RIP组。观察RIP对24h后I/R后心脏生理学、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其对I/R后梗死面积和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ST段明显抬高(P〈0.01),并且有室性心律失常、梗死的出现,心肌细胞的肿胀、炎性细胞的浸润等表现。而CIP和RIP能明显改善模型组受损心肌的状态,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ST段的抬高幅度,推迟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1),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肿胀、间质出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RIP对大鼠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延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30.
国产洛美沙星胶囊临床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成年男性志望者12名,随机分为2组,分别一次空腹口服进口或国产洛美沙星胶囊300mg。2周后进行交叉试验。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尿标志,记录尿量。采用微生物法测定、尿药物浓度。测试菌为大肠杆菌ATCC25922。结果表明,进口和国产洛美沙星均符合口服一级吸收动力学的二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参数有:Tlag0.17±0.12和0.26±0.09h,Tmaxl.12±0.28和0.7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