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0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卒中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因之一。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康复是医学治疗的首要目标。随着研究的深入,脑可塑性在脑卒中后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iNOS以及胼胝体区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髓鞘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环孢素A组。改良线栓法制备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环孢素A组从手术后2h~2周,每天腹腔注射环孢素A(20m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后1d、3d、7d、14d免疫组化观察大鼠海马一区iNOS以及胼胝体区MBP的表达情况,同时对大鼠胼胝体区髓鞘染色。结果模型组、环孢素组iNOS 1d达峰,3d时下降但仍高于正常,7d及14d时接近正常。胼胝体MBP阳性纤维1d即有减少,3d更为明显,7d有所恢复,14d仍低于正常,经检验环孢素A组好于模型组(P<0.05)。结论环孢素A可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iNOS的表达,促进MBP的恢复,有一定的髓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脑血管淀粉样变脑出血患者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脑血管淀粉样病变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脑血管淀粉样变脑出血发于脑叶浅表部位,且其形状各异。脑血管的变性出血具有多发性、复发性的特点。通过观察脑血管淀粉样变脑出血的MRI表现,可发现多发性斑点状低信号灶。结论脑血管淀粉样变脑出血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特点,这些特点通过MRI可以很好表现出来,有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4.
许多临床医师和影像学医师主要关注颅内血管有无狭窄和闭塞,而对血管的弯曲认识度不高,并对血管弯曲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也存在争议。基底动脉弯曲是动脉硬化的一种表现,其发生发展与很多危险因素有关,并与后循环的梗死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颅脑M RA的影像分析,进行后循环梗死患者基底动脉弯曲的关联性研究。  相似文献   
25.
福尔马林致痛和针刺镇痛时大鼠脑内孤啡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福尔巴林致痛和镇刺镇痛时大鼠脑内孤啡肽免疫阳性物质和孤啡肽mRNA的变化情况。方法:大鼠80只,分为4组:①生理盐水组,在动物后右脚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②电针组,在大鼠右后肢的“足三里”和“昆仑”2穴上给以电针;③福尔马林组,在动物右后脚掌皮下注射5g/L尔马林;④电针+福尔马林组,给大鼠电针第10min时,在同侧后脚掌皮下注射福尔马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大鼠脑内孤啡肽的变化。结果: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30min时脑内孤啡肽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电针后再给动物注射福尔马林,孤啡肽免疫阳性细胞数介于福于马林组致痛和电针镇痛组之间,而不是进一步阔。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10h后,脑内孤啡肽mRNA阳性细胞数增加,电针后再给动物注射福尔马林,孤啡肽mRNA的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均可促进孤啡肽的的释放及合成,激活内源性的孤啡肽能系统。提示电针镇痛时脑内孤啡须的释放有合成的增加可能是针刺效果不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6.
血清IL-6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I型复发感染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IL-6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I型复发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将单纯疱疹病毒I型潜伏感染的小鼠用过热作为应激原,诱发病毒的复发感染。以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的表达观察病毒活化;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的变化。结果热应激后,疱疹病毒潜伏感染小鼠的部分三叉神经节细胞出现HSV-1抗原阳性表达,12~24hOD值达高峰,之后下降。小鼠血清IL-6水平也出现升高,12h为峰值,24h后开始下降,持续48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能够诱发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复发感染。  相似文献   
27.
孤啡肽对大鼠脑内内阿片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侧脑室注射孤啡肽 (OFQ)对大鼠脑内内阿片肽含量的影响。方法 :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 2组 ,生理盐水组 (NS) :大鼠右侧侧脑室注射NS ;孤啡肽组 :大鼠右侧侧脑室注射OFQ。采用推挽灌流的方法收集脑内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区 (PAG)中的灌流液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灌流液内内阿片样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结果 :孤啡肽组侧脑室注射OFQ后PAG灌流液内 β 内啡肽 ((- 10 .4± 3.2 )ng/L)和亮氨酸 脑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 2 .9± 1.4 )ng/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 0 .4± 2 .7)ng/L)和 ((2 .2± 0 .8)ng/L)均明显减少 (P <0 .0 1)。 结论 :侧脑室注射OFQ能抑制PAG内内阿片肽物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28.
大鼠脑出血模型制作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脑出血动物模型制作及其意义 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稳定性、标准性及其与人类脑出血的相似程度,关系到实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是评价实验动物模型成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9.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0岁。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9a。入院时神志清、精神佳,眼底无水肿,无神经系定位体征。CT示两半球多发点状高密度影,周围环为低密度区。血及脑脊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囊虫循环抗原(CA)强阳性。诊断:脑囊虫病。治疗:口服丙硫咪唑600 mg,每d 2次(15~20 mg/kg每  相似文献   
30.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特殊状态,病人貌似昏迷实际完全清醒,但四肢瘫痪,不能说话,只能用睁闭眼或眼球活动来表达情感。国内1978年后有数篇病例报道,现将作者收治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