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乙型肝炎病毒恒温扩增试纸条法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尤其是荧光定量PCR被现有三级医院所广泛使用,但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却难以广泛开展,主要原因为:现有定量PCR仪比较昂贵,少则也要50多万元人民币,定性PCR虽不要昂贵的仪器,但存在污染,况且不能定量.恒温扩增试纸条法刚好解决了以上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重型肝炎的病情严重,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属难治性疾病之一。西方国家通常把肝移植作为治疗重型肝炎的首选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在我国基于各种因素,肝脏移植无法作为常规治疗,综合内科治疗仍是临床医生的首选方法,但疗效欠佳。目前国内外对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重型肝炎的利弊存在意见分歧,主要认为使用激素增加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而且由于HBV基因组含有对糖皮质激素应答的序列,激素治疗可引起病毒活跃复制,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贺普丁具有很强的抑制HBV—DNA作用,是目前抗HBV治疗效果比较肯定的药物之一,也被用于治疗重型肝炎,为此我们于2004年1月-2005年6月,应用甲泼尼龙联合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患者,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垂直感染及其对子代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垂直感染及其对子代小鼠的影响。方法 将C5 7BL/ 6N小鼠 (雌∶雄 3∶2 )随机分成 4组 ,分别用自肺癌患者血中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 (B组 ) ,牛型分枝杆菌 (A组 )及其L型 (C组 )经尾静脉进行感染 ,并用生理盐水注射组作为对照 ,观察感染鼠子代新生鼠和子代成年鼠的病理学改变 ,同时采用培养法、IK抗酸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查组织内的抗酸杆菌及其L型。结果 感染鼠的肺、肝、肾、脑、心等主要脏器组织均发生间质性炎症 ,并有多只小鼠伴有肝脏和卵巢的瘤样增生。新生子鼠中 ,A和B组有间质性炎症表现 ,B组有一例肝瘤样增生 ,C组有一例畸胎 ,组织内有多种形态的分枝杆菌L型 ;成年子鼠中A组有两只良性畸胎瘤。结论 血源性结核分枝杆菌L型和牛型分枝杆菌L型仍有一定的致病性并可能诱导肿瘤发生。通过垂直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L型可导致子代小鼠的病变。  相似文献   
34.
笔者近年来采用肝复康片 (獐芽菜甙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 5 6例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轻度 )患者 ,诊断均符合 1 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 )”[1] 。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 5 6例 ,男性 4 8例 ,女性8例 ;年龄 1 8~ 4 6岁 ,平均 3 0 2± 9 8岁 ;病程平均为 4 3年。对照组 4 0例 ,男性 3 6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1~ 5 2岁 ,平均3 4 5± 8 6岁 ;病程平均为 5 8年。两组病例在性别、…  相似文献   
35.
泛素是具有高度保守性的76个氨基酸蛋白质,通过蛋白酶降解蛋白质。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蛋白质质控系统,参与调节细胞周期进程、抗原提呈、转录和信号转导等多种细胞生理过程,泛素化底物及其随后的降解过程贯穿于整个细胞的质膜系统,从细胞膜、内质网到核膜等等。病毒也利用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逃避宿主的免疫监测。因此,了解由泛素系统紊乱而引起的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准种的概念是由Eigen在研究RNA病毒分子复制机制时首先提出的,2005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体内形成的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HBV准种。HBV准种的动态变化与抗病毒治疗效果有着密切联系,为此研究HBV准种特点能为临床提供抗病毒治疗的选择有着指导意义,亦为研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37.
肝硬化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与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硬化后易并发内毒素血症、细菌及真菌感染,肠道细菌移位是其并发感染,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发现,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的主要机制。预防和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加强肠道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能有效防治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手足口病(HFM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HLA-DR活化分子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8例手足口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标志、T细胞亚群及其HLA-DR抗原表达.结果 HFMD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的百分率(63.82±7.74)%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IM^+T细胞的百分率(34.29±7.3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5);HLA-DR^+淋巴细胞(28.30±7.61)%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5);CD8^+T细胞表达HLA-DR水平(1.34±1.1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淋巴细胞CD9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淋巴细胞异常激活现象,T淋巴细胞的激活以CD8^+T细胞为主,其在抗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6 cases with novel H1N1 influenza A.and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 of novel H1N1 influenza A.Methods 96 cases of novel H1N1 influenza A admitted to the isolation wards from Oct 20 to Sep 23,2009 were studied.Their epidemioiogic,clinical,laboratory,and radiologic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dian age of the 96 patients was 26.52 ±10.62 years(range,5 to 60 years).Sixty-four of the 96 patients had a close contact with novel H1N1 influenza A patients.The main symptoms included fever 100%,cough 86.4%,sore throat 66.6% and myalgia 32.3%.Conclusio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novel H1N1 infection is large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at of seasonal influenza.Combines beth a symptom complex with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characteristics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of novel H1N1 influenza A.  相似文献   
40.
Objective To evaluat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n th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of ascitic bacterial 16S rRNA genes in the diagnosis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with non-neutrophil ascites. Methods The bacterial 16S rRNA was detected by 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CR in 64 cases of suspected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with nonneutrophil ascites, 6 case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accompanied with non-infected ascites at the same time period, as compared to the ascitic bacterial culture. Results Bacterial 16S rRNA quantitative PCR can detect DNA duplicate as low as 10 copies. The rate of detectable bacterial 16S rRNA by quantitative PCR( 15.63% )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ate of positive bacterial culture (3.13% ) ( x2 = 5.52, P < 0.05 ); and 6 cases of non-infected ascites were negative analyzed by 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CR and bacterial cultures. Conclusions The ascitic bacterial 16S rRNA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is high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for the diagnosis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with non-neutrophils ascites, whtich is of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