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云南省肠道蠕虫流行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云南省肠道蠕虫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照全国第二次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进行.结果调查16 060人,3 618人为阳性感染,感染率22.53%,滇东、南、西、北、中的感染率分别为38.72%、47.28%、11.72%、30.32%和5.58%;不同地域、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和性别感染率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农民和中小学生为肠道蠕虫感染的主要目标人群,边远贫困地区的感染率远高于发达地区,今后应加强重点人群和地区的卫生宣教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云南楚雄元谋、武定和双柏3县蚊虫及其主要虫媒病毒种类,为制定出有效的虫媒传染病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6-7月采用诱蚊灯在调查点通宵捕捉蚊虫,对现场采集蚊虫进行形态分类鉴定;采用C6/36细胞培养法和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对蚊虫体内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捕获4属15种12 384只蚊虫,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和微小按蚊分别占捕获蚊虫总数的59.95%、19.31%、10.90%和 4.13%;C6/36细胞培养处理116组蚊虫,其中29组发生细胞病变,经基因鉴定为版纳病毒(BAV)、Totivirus 病毒(TOV)、乙型脑炎病毒(JEV)和Nam Dinh病毒(NDiV)4种,其中,三带喙库蚊的JEV、BAV、TOV和NDiV基因扩增批阳性率分别为1.87%、11.32%、3.77%和9.43%;希氏库蚊的NDiV基因扩增批阳性率为25.00%;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的BAV、NDiV批阳性率分别为20.00%、33.34% 和5.00%、7.50%。结论楚雄地区蚊虫种类多,且以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从两种蚊虫标本中能分离到JEV、TOV、BAV和NDiV病毒,表明调查地区发生乙脑及其它虫媒病毒性疾病流行的危险较大。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中老边境江城县登革热媒介的种群密度、孳生习性以及登革病毒自然感染情况,为边境登革热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6-10月在中老边境江城县选择3个自然村作为固定监测点,采用人诱捕法诱捕白天成蚊,同时在监测点居民区进行幼虫密度和孳生习性调查。捕获的成蚊用液氮低温保存带回实验室用RT-PCR进行登革病毒检测。结果白天人诱法共捕获7属20种2 247只成蚊,其中白纹伊蚊1 405只,占捕获总数的62.53%,其次为骚扰阿蚊438只,占捕获总数的19.49%,未捕到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成蚊平均密度为16.7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幼虫的平均房屋指数、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千人指数分别为12.0、18.3、2.2和25.4。8、9月是白纹伊蚊孳生和活动的高峰;白蚊伊纹幼虫以轮胎、罐子和竹筒为主要孳生容器,3种容器占总阳性容器数比例分别为26.3%、23.4%和20.4%;人诱法捕获成蚊RT-PCR检测37组蚊虫,黄病毒属阳性17组,批阳性率为46.0%,未检出登革病毒。结论中老边境江城县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且分布广,蚊虫携带黄病毒属病毒比例高,应加强当地登革热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云南省疟疾疫情不稳定地区重要传疟媒介按蚊生态习性的变化。方法在景洪市、元江、绥江和龙陵县4个疟疾不稳定区,采用诱蚊灯人(畜)房通宵捕获蚊虫,通宵人工诱捕观察蚊虫夜间活动节律,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蚊虫胃血血源。结果 4个调查点共捕获18种44 635只按蚊,其中中华按蚊26 468只,微小按蚊2428只,雷氏按蚊100只,昆明按蚊1620只,其他按蚊14 019只,分别占所获按蚊总数的59.30%、5.44%、0.22%、3.63%和31.41%。景洪市微小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在23:00-00:00;景洪市和元江县的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为20:00-21:00;绥江县的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为02:00-03:00;昆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主要在22:00之前;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昆明按蚊日预期寿命较高,均在0.90~1.00之间;中华按蚊人血指数为0.30,微小按蚊为0.50,昆明按蚊为0.30。结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昆明按蚊生态习性发生了变化,是否引起当地疟疾流行特征发生改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掌握云南省疟疾疫情特征和消除疟疾工作规范执行情况,为科学制定消除疟疾后监测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4–2019年云南省疟疾病例信息,分析疟疾疫情变化。收集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疟疾防治系统中2014–2019年云南省消除疟疾工作规范核心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9年,云南省累计报告疟疾病例2 283例,其中间日疟病例1 927例、恶性疟326例、其他类型29例、未分型1例;本地感染病例64例,境外输入2 219例。云南省报告的疟疾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4.58∶1,80.25%的病例年龄为15 ~ 50岁,职业以农民(70.00%)为主,76.70%(1 751/2 283)的病例分布在25个边境县(市、区);每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病例数于4月开始上升、5–7月达高峰、8月开始下降。2014–2019年,云南省疟疾病例诊断后24 h报告率为100%,实验室检测率为99.69%(2 276/2 283)、确诊率为99.65%(2 275/2 283);3 d内完成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率为100.00%(2 283/2 283),7 d 内完成疫点调查和处置数为576个(仅统计2017–2019年)。全省于2020年6月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结论 云南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是今后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首要任务。消除疟疾工作措施有待保持,需进一步强化云南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云南省人体旋毛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旋毛虫病在云南省流行程度和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以往人体感染和动物感染程度确定轻、中、重流行区,采用ELISA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共调查10个县,20个点的10109人份血清,血清阳性人数852,阳性率8.43%,以陇川县血清阳性率最高25.87%,文山县血清阳性率最低1.00%;30~40岁中青年组阳性率较高10.64%,血清学阳性率年龄最大79岁,最小2岁;血清学阳性与地区、年龄、居住地、生吃或半生吃猪肉和用不洗砧板切熟食等生活、行为习惯的关系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67.64、χ2=65.66、χ2=9.435、χ2=22.19,P<0.005),男女性别与血清学阳性无统计学差异(χ2=0.851,P>0.005).结论旋毛虫病为我省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各级卫生部门加强卫生宣教,健全农村食品卫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