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处在不同运动状态的人体下肢关节系统,其力学特性和关节变形量具有较大的差别.全髋置换是目前解决髋关节严重疾病的最终方法.明确置换前后人体下肢系统,特别是膝关节对置换的响应对于患者的康复训练具有积极意义.目的:通过对健康者和行全髋置换后19个月的患者,在相同的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下进行数据采集,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对膝关节在运动中关节变形量的影响.方法:采用NDI公司的动态捕捉系统对行全髋术后19个月的患者进行测量,同时与患者身体状况相似的健康志愿者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进行实验.测量内容包括步长,步频,关节转角和关节位移曲线,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各关节的速度和加速度.结果与结论:由于髋关节置换对患者的自然关节状态进行了破坏,虽然置换后的步态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膝关节的变化量比正常状态下要大,说明人体自身进行了调节,通过增大膝关节的负荷,增加变形量来弥补由于髋关节手术所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最佳呼吸管理模式。方法200例无痛胃镜病人,采用芬太尼与异丙酚复合静脉镇痛,依给氧方式不同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Ⅰ组,不给氧;Ⅱ组,鼻导管给氧;Ⅲ组,面罩给氧;Ⅳ组,高频喷射通气。记录病人麻醉前,麻醉后2、4、6、8、10min时的呼吸次数及SpO2。结果麻醉后所有病人呼吸频率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8min后呼吸频率逐渐恢复至麻醉前水平。Ⅱ组SpO2麻醉后2min有一明显降低(P<0.05),其中9例需行面罩给氧。Ⅰ组SpO2在8min内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有23例病人因SpO2低于93%而需面罩给氧。Ⅲ、Ⅳ组病人麻醉前后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用麻醉机面罩给氧或进行高频喷射通气给氧都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两种麻醉方法在无痛胃镜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勇  姜海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147-1148
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为430例做电子胃镜者实施了镇静麻醉,旨在解决多年来患者对做胃镜插管时的恐惧感及不适感,笔者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做无痛胃镜,术中对麻醉效果及循环、呼吸功能和并发症等进行了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年龄16岁~55岁,ASAⅠ级~Ⅱ级,既往无其他疾病及药物过敏史,需做电子胃镜检查患者4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20例,B组210例。两组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禁食8h~12h,不用术前药,患者入院后开放静脉,用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维持静脉点滴,侧卧在胃镜床上,枕部垫一薄枕,咬好牙垫,常规鼻前庭给氧5L/min。A组按2.5mg/kg~3mg/kg1次性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B组先静脉注射1.2μg/kg~1.5μg/kg芬太尼,再注入1mg/kg~2mg/kg丙泊酚,注药时间为1min左右。两组均等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时开始置入胃管,胃镜检查时间多在10min内完成。1.3监测所有病例都采用深圳迈瑞509联合监护仪连续监测MAP、HR、SpO2。麻醉效果评价:胃镜检查过程安静、无肢体活动为优;轻度肢体或臀部扭动,但不影...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组织块法与传统破骨细胞培养方法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组织块法与传统破骨细胞培养方法进行破骨细胞培养,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鉴定破骨细胞,超声去除骨片上细胞后,骨片经1%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骨片上吸收陷窝。根据骨片上陷窝数目、面积以及深度定量比较两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结果:吸收陷窝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光镜下可清晰识别,组织块法在骨片上的吸收陷窝数目比传统法明显少,而且骨片上陷窝面积及深度也比传统法小而浅(P〈0.05)。结论:组织块法培养的破骨细胞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功能上均没有传统法培养的好。数量大的成骨细胞对共培养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起到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儿童突发事故的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科2000年6月~2008年6月急诊诊治的121例急诊儿童突发事故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突发事故主要以误服、外伤、烧伤烫伤、溺水居前四位,占90.9%,多发生于4岁以下儿童(81.9%),发生地点:以家里为主(85%);监护人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母亲59.5%,父亲54.5%;性别:男孩61.2%,女孩38.8%;发生后未采取措施为74%.结论:儿童突发事故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完全与不完全离断兔小腿静脉动脉化后吻合口处血管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并与传统断指(肢)再植手术方式缝接处血管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断指(肢)再植手术方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15只兔分3组:A组为完全离断小腿胫后动脉缝接胫后静脉组,B组为部分离断小腿胫后动脉缝接胫后静脉组,C组为完全离断小腿应用传统的胫后动脉缝接胫后动脉对照组,3组均结扎胫前动脉,保留胫前静脉等未动脉化的静脉及缝接其它离断软组织。术后28d麻醉下切取各组动静脉血管吻合口及其近、远端各5mm长血管和周围组织制成观察标本,经HE、免疫组化、墨汁灌注等方法处理后进行光、电镜观测。结果A组动脉化的静脉壁中膜平滑肌较B组的多,而呈圆形内皮细胞核均较B组少。A组吻合口处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增生较B组少,较C组多。结论动脉化的静脉壁主要结构成分与结缔组织增生程度有相应一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程度及维生素B12水平,探讨神经病变及体位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5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对照者使用肌电图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检测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通过临床Tinetti量表评估平衡功能。结果: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维生素B12浓度与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程度呈负相关,帕金森病患者临床平衡能力与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功能损伤较健康同龄人显著增多,其原因主要为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而外周神经功能病变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体位平衡能力的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68.
提高白炭黑在轮胎橡胶中的分散性,有利于提高轮胎橡胶拉伸强度并降低其滚动阻力。本文利用高速湿法研磨,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研磨过程工艺参数对白炭黑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锆球直径对白炭黑的分散性影响最大,在转速5 000 r/min,分散时间80 min,锆球直径0.9 mm,白炭黑质量20 g,六偏磷酸钠(SHMP)质量分数2%的条件下白炭黑分散最佳,中位径(D50)可降至112 nm。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改善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单纯口服左旋多巴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普拉克索,两组均治疗18周,比较两组患者对患者负性情绪、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2、4.032,均P0.05)。治疗后6、12、18周,研究组UPDRS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54、4.267、4.806,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存质量量表(WHOQOL2BREF)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2、3.526、3.503、3.114、3.051,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33/36),对照组72.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5,P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能够更快、更好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宁波市新确证HIV/AIDS中新发感染病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开展重点病例的溯源调查、促进检测发现和减少新发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2017-2020年宁波市新确证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信息、性行为特征、HIV抗体检测及HIV感染途径等相关信息。根据HIV检测史、发生危险性行为史和确证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判定新发感染和本地感染。采用EpiData 3.1和SPSS 23.0软件进行录入、整理数据库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2 044例HIV/AIDS中,年龄(40.6±15.3)岁,其中男性1 684例(82.4%)、未婚758例(37.1%)、宁波市户籍1 072例(52.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 253例(61.3%),宁波市居住时间>5年979例(47.9%),判定为本地新发感染的比例为34.3%(702/2 0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报告病例(与2017年报告病例相比,OR=1.422,95%CI:1.092~1.851)、职业为学生/教师/干部职员/离/退休人员(与商业服务/餐饮/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相比,OR=1.682,95%CI:1.307~2.165)、最近1年使用男性社交软件寻找同性非商业性伴(与未使用男性社交软件相比,OR=1.353,95%CI:1.073~1.706)的本地新发感染HIV风险较高。结论 2017-2020年宁波市新确证HIV/AIDS本地新发感染占一定比例,本地使用男性社交软件寻找同性非商业性伴是HIV/AIDS本地新发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男性社交软件寻找性伴MSM的溯源调查和互联网干预工作,减少本地艾滋病新发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