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姜泓  王玲 《陕西中医》2007,28(9):1261-1262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96只新生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葛根素治疗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按经典方法制作新生大鼠H IBD模型,并于脑缺氧缺血后6h,24h,48h,72h留取脑组织标本。观察各组新生大鼠海马CA 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及葛根素对HIBD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HIBD后6h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24h达高峰,48h阳性细胞开始减少,凋亡细胞多位于病变较重的皮质的边缘内带和海马CA 1区;而假手术对照组仅偶见到阳性细胞;葛根素治疗组细胞凋亡的时程与HIBD组一致,分布极其相似,但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数在24h后各时间点较HIBD组均明显减少。结论:葛根素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对HIBD后的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同时测定夏天无药材中原阿片碱与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夏天无药材中原阿片碱与延胡索乙素含量进行了考察.[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pH=6.5)为流动相连续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结果]原阿片碱的回归方程为Y=823 332.1X 9 694.4,r=0.9997(n=5),线性范围为0.22~1.10 μg;延胡索乙素回归方程为Y=1047 499X-15305.6,r=0.999 6(n=5),线性范围为0.174~0.870 μg.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99.7%,峰面积(RSD)分别为1.6%,1.8%(n-5).[结论]此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药材中延胡索乙素与原阿片碱含量的测定,也可用于含这两种生物碱的药材的质量评价;两种生物碱含量在不同产地及来源夏天无药材中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3.
杨斌  高萃  姜泓 《中国妇幼保健》2018,(24):5830-5833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下呼吸道细菌的分布并对其进行耐药分析,为临床诊治儿童重症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蒲城县中医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患儿,对其下呼吸道细菌进行鉴定和分离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比较并分析近3年细菌菌株的变迁及耐药性变化。结果共选取150例儿童重症肺炎,分离出138株细菌,革兰阴性杆菌占较大比例,常见细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近3年细菌菌株种类未发生较大变化。耐药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耐药现象严重,且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有上升趋势,但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较敏感,尚未发现有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保持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耐药上升明显,但头孢吡肟尚保持一定的敏感性,未检测出有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结论儿童重症肺炎下呼吸道分离出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较严重,应结合患者耐药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用药。  相似文献   
104.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功能损害而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它们可由急性心肌梗死,暴发陛心肌炎及心脏手术等因素所致,还可见于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肺心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如果能及时诊治,祛除病因,部分心源性休克可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5.
患者 女 ,5 6岁。间断性左胸疼痛、不适 5月余 ,胸部 X线片检查示 :左肺下野密度均匀一致性增高 ,其上缘清楚 ,考虑左膈或胸膜占位性病变 (图 1) ;胸部 CT示 :左第 4前肋水平以下基底贴侧胸壁向肺突出 15 cm× 8.2 cm大小的弧形均匀高密度影 ,边缘光滑完整 (图 2 )。于 1995年 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肺神经纤维瘤摘除术。术中见胸壁及膈肌光滑完整 ,左肺下叶和上叶舌段膨胀不全 ,左肋膈角有一约 15 cm× 10 cm×8cm大的肿块 ,形状因肋膈角的形状而塑形 ,表面光滑 ,肿块与左肺上叶舌段有一长约 8cm、宽 1cm的蒂相连 ,内含粗大营养血管 ,切断…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低剂量维生素D辅助蓝光治疗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8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43)和对照组(n=143)。对照组采取蓝光治疗,观察组采取蓝光联合低剂量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光疗持续时间、血清胆红素和25-(OH)D水平,以及再次治疗、维生素D缺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1~3d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849、7.736和5.304,P<0.05)。观察组光疗持续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t=4.868,P<0.05),再次治疗率较对照组低(χ2=19.928,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25-(OH)D水平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出院前观察组25-(OH)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8.679,P<0.05),维生素D缺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7.727,P<0.05)。观...  相似文献   
107.
冬虫夏草及其代用品有效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 (Berk. ) Sacc为子囊菌门麦角菌科虫草属药用真菌 ,生产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由于冬虫夏草的野生资源十分有限 ,人工培育这一研究课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 ,东北地区的学者培育出蚕蛹虫草及人工蛹虫草子实体并先后通过了国家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由国家专利局 1 993年公布 ,经化学、药效、毒理等系列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它们所含虫草素、甘露醇等成分均达到或超过名贵中药冬虫夏草 ,而且证明三者都具有滋补、强壮、抗疲劳、抗衰老、增强免疫力和性功能的作用 ,本文对虫草属的主要有效成分——核…  相似文献   
108.
黄花败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正云  姜泓  刘英勃  葛海林 《中药材》2003,26(6):411-412
黄花败酱系败酱科 (Valerianaceae)败酱属植物黄花败酱 (PatriniascabiosaefoliaFisch)的根或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 ,排脓破瘀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肠痈 ,下痢 ,赤白带下 ,产后淤滞腹痛 ,目赤肿痛 ,痈肿疥癣等症〔1〕。迄今为止 ,从黄花败酱地下部分的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 9个化合物 ,从根中分得 2个香豆素 ,11个环烯醚萜 ,15种五环三萜皂苷 ,除此而外 ,黄花败酱根中还含有 β 谷甾醇及其苷〔2〕、鞣质、糖类和微量生物碱。八十年代末开始 ,南朝鲜和日本学者先后从黄花败酱种子中分离出七种新皂苷 ,最近又从黄花败酱的地上部分分离出芦丁…  相似文献   
109.
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原则和方法,形成以问题为中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我更新医学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群体性发热爆发疫情的快速病因诊断、综合治疗和预防的措施。方法根据某部发生的群体性发热爆发疫情,通过收集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征,采用timeRT—PCR技术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分别进行H1N1、InfluA和Swinflu病毒核酸测定.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及干预措施。结果病因确定为甲型H1N1流感爆发,202例发热患者经过3-12d(平均4.5d)全部治愈,周围单位、学校及居民未发生甲型H1N1疫情。结论反应迅速,上级重视,临床、防疫和实验室专家各方协调,是快速确定病因、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和未造成疫情扩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