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分析移植前供、受者感染乙肝病毒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炎复发及愈后的影响。方法对上海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11月移植前供、受者感染乙肝病毒的2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移植前后肝功能、乙肝免疫标记物、HBVDNA等检测,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速率法,血清总胆红素(TBIL)采用终点比色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酶免疫测定(EIA);HBVDNA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结果①9例HBV感染的自体移植患者移植后3例发生乙型肝炎,其中2例为移植前HBsAg阳性,乙肝发作时3例HBVDNA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②14例HBV感染的供、受者移植后5例患者发生乙型肝炎,HBVDNA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③移植前HBsAg或HBVDNA阳性移植后发生乙肝相关性肝损的几率显著高于阴性组(X^2分别为8.44、9.07,均大于X0.005^2,P〈0.005);④移植前HBsAg或HBVDNA阳性对移植预后均无影响(X^2分别为2.58、0.24,均小于X0.05^2,P〉0.05);⑤1例患者异体移植后41d,乙肝合并戊肝,发生急性黄疸性肝炎,第46天重症GVHD死亡。结论移植前HBsAg和HBVDNA阳性均是HBV感染和再激活的高危因素,移植要密切监测免疫标志物和HBVDNA。移植前HBsAg和HBVDNA阳性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要注意非常见肝炎的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22.
患者,男,87岁。因双下肢皮肤瘀点伴间歇鼻衄1个月余,于2002年1月4日入院。患者无发热、盗汗、咳嗽、咯痰、头痛及头晕,食欲下降,大小便正常。既往健康,无特殊药物应用史。查体: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下肢皮肤大量瘀点,新旧不一,不高出皮面,无痒感。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结膜无苍白,胸骨无压痛。双肺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80次/min,心律齐。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4cm,质韧。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抢先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allo-HSCT治疗的患者103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监测CMV-DNA,并根据其结果抢先治疗CMV相关疾病,分析抢先治疗对于阻止CMV血症发展为CMV相关疾病的意义.结果 103例患者中检测出63例次(51例)CMV-DNA阳性,CMV血症发生率为49.5%,经抢先治疗19例发生CMV相关疾病,发生率为18.4%.60例次CMV血症经更昔洛韦和(或)膦甲酸治疗转阴,1例不可评价疗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60/62).CMV相关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17/19),2例患者因CMV相关肺炎伴急性GVHD而死亡,CMV相关疾病的直接死亡率为1.9%(2/103).结论 在不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前提下,CMV血症和CMV相关疾病发生率未见升高.抢先治疗能有效阻止大部分CMV血症患者发病,并能有效控制CMV相关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抢先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allo-HSCT治疗的患者103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监测CMV-DNA,并根据其结果抢先治疗CMV相关疾病,分析抢先治疗对于阻止CMV血症发展为CMV相关疾病的意义.结果 103例患者中检测出63例次(51例)CMV-DNA阳性,CMV血症发生率为49.5%,经抢先治疗19例发生CMV相关疾病,发生率为18.4%.60例次CMV血症经更昔洛韦和(或)膦甲酸治疗转阴,1例不可评价疗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60/62).CMV相关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17/19),2例患者因CMV相关肺炎伴急性GVHD而死亡,CMV相关疾病的直接死亡率为1.9%(2/103).结论 在不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前提下,CMV血症和CMV相关疾病发生率未见升高.抢先治疗能有效阻止大部分CMV血症患者发病,并能有效控制CMV相关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FDG PET)在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23例,治疗后22例)18^F-FDG PET检测淋巴结和结外病变的结果,并与CT、MRI及骨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23例52处病灶18^F-FDG PET检出50处,检出率为96.2%;其中结内29个检出27个(93.1%),结外23个全部检出(100%)。CT则共检出36个(69.2%),其中结内检出26个(89.7%),结外仅检出10个(43.5%)。18^F-FDG PET对结内检出敏感性与CT类似,而结外敏感性远高于CT(P%0.01)。(2)治疗后22例25个病灶18^F-FDG-PET阴性18处,特异性为72%;CT为44.0%,P〉0.05,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3)骨/骨髓受累在45例患者中,40例18^F-FDG PET与骨髓活检结果一致,3例18^F-FDG PET阳性而骨髓活检阴性,行MRI检查,2例阳性,另外2例骨髓活检阳性而18^F-FDG PET阴性。结论:18^F-FDG PET在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和特异性,有助于准确分期和残余病变性质的鉴别。18^F-FDG PET有一定比率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需与其它检查联合进行以提高病变检出阳性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6.
蔡宇  杨隽  姜杰玲  朱骏  王椿 《中国癌症杂志》2014,24(10):750-754
背景与目的:淋巴瘤复发是进展期淋巴瘤患者的主要死因,常规化疗疗效不佳。本研究旨在评估大剂量依托泊苷(VP16)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期淋巴瘤的疗效。方法:40例进展期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大剂量VP16 10~15 mg/(kg·d)静脉滴注,持续2 d化疗,并在化疗后接受G-CSF 5~10 μg/kg皮下注射,至白细胞计数>4×109/L,采集患者干细胞并冻存于-80 ℃深低温冰箱中;40例患者均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VP16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39 d(17~172 d),40例患者中12(30%)例对大剂量VP16无反应,28(70%)例有反应。自体干细胞移植后,中位随访28个月(4~66 d)。40例患者中,16(40%)例达到完全缓解,其中对VP16有反应的28例患者,15(53.6%)例达到完全缓解,4(14.3%)例部分缓解,9(32.1%)例死于疾病进展,对VP16无反应的12例患者,仅1(8.3%)例达到完全缓解。1(8.3%)例部分缓解,10(83.4%)例死于疾病进展。对VP16有反应的患者1年的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为56.7%,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69.0%,2年EFS为52.0%,OS为63.0%。无反应的患者1年EFS为16.7%,OS为25.0%,2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VP16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使对大剂量VP16有反应的患者带来较高的EFS和OS,可作为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挽救性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7.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近十年来其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体现在剂量密度/剂量强度化疗和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用于一线治疗.2009年美国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已将RCHOP联合或不联合放疗作为初治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而对于具有高危因素首次完全缓解(CR1)患者和初治部分缓解(PR)及复发后二线方案敏感的患者则推荐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1].我国DLBCL患者较多,但对于有关不同治疗方案的整体研究相对较少.我们对我院近十年来DLBCL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了分析,以求确定较为合理的治疗方式及相关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抢先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allo-HSCT治疗的患者103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监测CMV-DNA,并根据其结果抢先治疗CMV相关疾病,分析抢先治疗对于阻止CMV血症发展为CMV相关疾病的意义.结果 103例患者中检测出63例次(51例)CMV-DNA阳性,CMV血症发生率为49.5%,经抢先治疗19例发生CMV相关疾病,发生率为18.4%.60例次CMV血症经更昔洛韦和(或)膦甲酸治疗转阴,1例不可评价疗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60/62).CMV相关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17/19),2例患者因CMV相关肺炎伴急性GVHD而死亡,CMV相关疾病的直接死亡率为1.9%(2/103).结论 在不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前提下,CMV血症和CMV相关疾病发生率未见升高.抢先治疗能有效阻止大部分CMV血症患者发病,并能有效控制CMV相关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9.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个体化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1994~2005年收治老年AML患者(≥60岁)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化疗剂量将患者分为A(亚标准剂量)、B(减量化疗)及C(支持化疗)3组,并对3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可评价患者A组45例,B组9例,C组9例。A组CR率高于B组(P<0.05),分别为53.3%和44.4%;平均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分别为258、195d。但白细胞化疗后最低值A组要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0.8×109/L,4.5×109/L),骨髓抑制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19,13d),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分别为97.8%,77.8%)。C组患者平均生存期231d,生存期与其他2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P<0.05)。结论:老年AML对化疗反应差,缓解率低,生存期短,治疗方案宜个体化。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抢先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allo-HSCT治疗的患者103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监测CMV-DNA,并根据其结果抢先治疗CMV相关疾病,分析抢先治疗对于阻止CMV血症发展为CMV相关疾病的意义.结果 103例患者中检测出63例次(51例)CMV-DNA阳性,CMV血症发生率为49.5%,经抢先治疗19例发生CMV相关疾病,发生率为18.4%.60例次CMV血症经更昔洛韦和(或)膦甲酸治疗转阴,1例不可评价疗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60/62).CMV相关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17/19),2例患者因CMV相关肺炎伴急性GVHD而死亡,CMV相关疾病的直接死亡率为1.9%(2/103).结论 在不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前提下,CMV血症和CMV相关疾病发生率未见升高.抢先治疗能有效阻止大部分CMV血症患者发病,并能有效控制CMV相关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