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检测37位健康献血员和20位细菌性感染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菌性感染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TNF—α水平治疗前后动态观察充分说明了细菌作为一种重要病原因子诱导TNF—α增加,且TNF—α水平与感染程度成正相关。本组研究为治疗细菌性感染,尤其是败血症时,对应用抗生素、观察病情,分析疗效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32.
目的调查本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抑郁发病率,探讨MHD患者抑郁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19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价患者,根据得分,将患者分为非抑郁组(PHQ-9得分<4分,n=101)及抑郁组(PHQ-9得分≥5分,n=92)。统计分析两组间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婚姻情况,工作情况,吸烟,饮酒,医疗保险情况,透析月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量(IWG),查尔森同病指数,spKt/V,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 结果193例MHD患者中,抑郁发病率47.6%(92例)。年龄(OR=1.03,P=0.038),透析月龄(OR=1.02,P=0.032),IWG(%)(OR=1.71,P=0.025),查尔森同病指数(OR=1.78,P=0.008),医保种类(OR=3.27,P=0.021),spKt/V(OR=0.01,P<0.001),血红蛋白(OR=0.82,P<0.001),血清白蛋白(OR=0.87,P=0.032)为MHD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工作情况与抑郁患病率有关(P=0.033),无业患者(OR=4.41,P=0.012)及退休患者(OR=3.19,P=0.049)的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在职患者。 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抑郁发病率较高。增龄、存在合并症、透析时间及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及医疗费用比例的增加是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工作、透析充分性提高、贫血纠正、血清白蛋白升高是抑郁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周围关节对称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滑膜,致残率极高.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皮质激素及中药治疗,因前两类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有效地阻止破坏性病变的发展,且长期使用会显现出不良反应,故不宜常规使用.因此,中药治疗就有较广阔的前景.笔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宣痹通络法,使用类风湿合剂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面神经麻痹,俗称吊线风,以颜面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又称为面瘫.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文只讨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俗称"歪嘴").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比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益比奥)1万u每周1次及3000u每周3次皮下注射的疗效。方法将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分为两组。益比奥1万u实验组15例,3000u对照组15例。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指标及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90%,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益比奥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肾性贫血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  相似文献   
36.
“综合分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规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现行的诊疗标准(见<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因缺乏科学客观的实验室指标的支持.  相似文献   
37.
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治疗前经高频小探头超声评估和未经评估的分别为84例和110例,采用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直径0.5~3.0cm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切除组织全部送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经高频小探头超声评估后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成功率100%(84/84),无1例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而未经超声内镜评估的治疗成功率85.69%(101/110),3例出现大出血,4例穿孔,两组病例随访2~6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高频小探头超声辅助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胃镜直视下刷取胃粘膜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TRAP -PCR -ELISA法对 5 6例胃镜下活检组织和胃粘膜刷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 :胃癌组端粒酶活性水平 (平均A值0 .745 )明显高于胃炎组 (平均A值 0 .0 6 8)。胃刷落细胞的与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水平是相近的。端粒酶在胃癌组的阳性率为 90 % ,明显高于胃刷落细胞涂片的阳性率 (6 6 .7% )与血CEA的阳性率 (5 6 .7% )。同时 75 %的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者其端粒酶活性水平也显著增高。结论 :测定胃粘膜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可作为诊断胃癌有效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该文报道该院近3年16895例内镜检查患者中121例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内镜、病理诊断及内镜下切除术,并对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1997年1月~1999年10月内镜检查患者发现粘膜下肿瘤121例。内镜下诊断粘膜下平滑肌瘤64例,性质待查及颖为恶性肿瘤57例。14例原位多次活检法取检病理诊断平滑肌瘤11例,平滑肌瘤肉瘤3例。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20例;内镜下橡皮环套扎术3例;手术切除5例。结论:采用原位活检法常能得出明确病理诊断,对2cm以上较大的粘膜下肿瘤应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对较小的粘膜下肿瘤,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术,对0.5cm以下的粘膜下肿瘤,采用静脉套扎器进行套扎切除。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CD146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门诊及住院CRF患者51例为CRF组,33例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细胞CD146的表达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CRF患者外周血细胞CD146表达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RF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CD146+细胞百分率及CD45-CD146+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4.09±3.48)%比(0.20±0.10)%;(4.71±3.94)%比(0.79±0.14)%;(16.43±10.48)个/μl比(2.16±0.81)个/μl,均P<0.001].CRF患者外周血CD45-CD146+细胞数量与BUN、Scr均呈正相关(r=0.480、0.595,均P<0.01).结论 外周血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D146的表达及升高与CRF的发生有关,CD45-CD146+细胞数量增加与CRF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