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选用清醒SD雄性大鼠,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后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活性的变化以及阻断脑AT1受体对上述变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5μg)后40 min,孤束核内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P<0.05),免疫染色强度明显增强(P<0.05)。losartan(20μg)预处理后孤束核内TH免疫反应活性明显下降(P<0.05)。上述结果提示,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对孤束核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具有兴奋作用,阻断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可部分抑制氨甲酰胆碱在孤束核诱导的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强效调脂药物瑞舒伐他汀对自然衰老小鼠寿命的影响。方法 18月龄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药物组小鼠给予瑞舒伐他汀5 mg/kg溶于2 mL蒸馏水中每天定时灌胃,对照组小鼠每天同时用等量蒸馏水灌胃。记录每只小鼠的死亡日期、生存天数,并计算平均寿命,绘制存活曲线。结果药物组和对照组小鼠寿命分别为(256.67±147.61)d和(231.07±121.26)d,药物组比对照组延长11.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衰老小鼠寿命无影响,长期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兴奋与抑制成分组合应用对胃与肠道平滑肌作用的规律性。[方法]使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组合应用药物(组胺与氨茶碱、新斯的明与异丙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与氨茶碱、组胺与异丙肾上腺素)对大鼠离体胃与肠道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果]组胺与氨茶碱、新斯的明与异丙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与氨茶碱、组胺与异丙肾上腺素的组合应用,使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大鼠离体胃与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增强;而对于处于相对较强收缩状态下大鼠离体胃与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产生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所用兴奋与抑制成分组合应用的共同特征是对大鼠离体胃与肠道平滑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这种双向调节的产生与药物的作用机制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4.
氨甲酰胆碱引起的促钠排泄反应和下丘脑室旁核胆碱乙酰转移酶免疫阳性反应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选用清醒SD雄性大鼠,通过在体实验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carbachol)0.5μg后,肾钠排泄量变化与室旁核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后40min,肾钠排泄量显著增加,室旁核的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P<0.05),免疫染色强度明显增强(P<0.05);阿托品预处理后钠排泄量显著减少,下丘脑室旁核的ChAT免疫阳性反应(ChATIR)明显下降(P<0.05)。上述结果提示,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后,促钠排泄反应增强,下丘脑室旁核胆碱能神经元活性增强,阻断胆碱能受体后可下调氨甲酰胆碱诱导的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后肾排钠量和肾脏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以及阻断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8在大连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实验前5~7d于侧脑室埋置导管,1周后待动物恢复健康即进行实验。实验时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①生理盐水组:侧脑室先注射0.85%NaCl5μL,20min后再注射0.85%NaCl5μL。②氨甲酰胆碱组:侧脑室先注射0.85%NaCl5μL,20min后再注射0.5μg氨甲酰胆碱5μL。③洛沙坦预处理组:侧脑室先注射20μg洛沙坦5μL,20min后再注射0.5μg氨甲酰胆碱5μL。④洛沙坦组:侧脑室先注射20μg洛沙坦5μL,20min后再注射0.85%NaCl5μL。侧脑室注药后用整体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排钠量及肾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灰度。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0.5μg)后1h,大鼠肾排钠量为(5.48±0.49)μmol/(min·kg),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反应阳性颗粒平均灰度为(177.50±8.34),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1.33±0.72)μmol/(min·kg),(126.88±11.34),P<0.05];洛沙坦预处理后肾排钠量为(2.49±0.67)μmol/(min·kg),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反应阳性颗粒平均灰度为(151.30±5.69),明显低于氨甲酰胆碱组(P<0.05)。结论:侧脑室给予氨甲酰胆碱后,肾促钠排泄反应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反应活性增强,洛沙坦预处理可下调氨甲酰胆碱在肾脏诱导的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6.
脑中枢的血管紧张素Ⅱ在水钠代谢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参与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对水钠代谢的调节。阻断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中枢效应。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对水钠代谢调节的机制包括其对脑内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的调节。在细胞水平这意味着脑内的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相互作用 ,调节与水钠代谢有关的脑神经核团的儿茶酚胺的合成、摄取和释放。对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和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相互作用机制的探讨 ,将有助于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参与水钠代谢调节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对急性肾衰大鼠的肾保护作用与下丘脑室旁核ChAT免疫反应活性(ChAT-IR)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RF+NS组、ARF+GS组、NS+NS组和NS+GS组。采用甘油致急性肾衰的动物模型,通过整体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急性肾衰大鼠口服人参皂甙(25 mg/2mL)48 h后,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creatinine,Cre)水平的变化,肾皮质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下丘脑室旁核ChAT免疫反应活性的变化。[结果]急性肾衰大鼠口服生理盐水2 mL处置48 h(ARF+NS组)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显著升高;明显高于NS+NS组(P〈0.05)。而急性肾衰大鼠口服人参皂甙处置48 h(ARF+GS组)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降低,明显低于ARF+NS组(P〈0.05),但与NS+NS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RF+NS组肾皮质匀浆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ARF+GS组肾皮质匀浆MDA水平降低(P〈0.05);GSH水平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显示ARF+NS组下丘脑室旁核ChAT-IR明显增强(P〈0.05)。ARF+GS组下丘脑室旁核ChAT-IR进一步增加,明显高于ARF+NS组(P〈0.05)。[结论]急性肾衰大鼠口服人参皂甙48 h后,能显著改善肾衰大鼠的肾功能,明显减轻肾组织氧化损伤,并增强肾组织抗氧化损伤的能力,表明口服人参皂甙具有抗急性肾衰和肾保护的作用。下丘脑室旁核胆碱能神经元活性的增强可能是人参皂甙抗急性肾衰和肾保护的作用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的一组肾小球病。有人分析,国内引起终末期性肾功能衰竭的多种病因中,慢性肾炎占居首位,达64.1%。因此,对慢性肾炎的治疗研究是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目前,在慢性肾炎的治疗方面,西医尚无特效药,而蓬勃发展的中医药对慢性肾炎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仅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激动剂氨甲酰胆碱后肾排钠量和肾脏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以及阻断脑血管紧张素能AT1受体对上述变化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8在大连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实验前5~7d于侧脑室埋置导管,1周后待动物恢复健康即进行实验。实验时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①生理盐水组:侧脑室先注射0.85%NaCl5μL,20min后再注射0.85%NaCl5μL。②氨甲酰胆碱组:侧脑室先注射0.85%NaCl5μL,20min后再注射0.5μg氨甲酰胆碱5μL。③洛沙坦预处理组:侧脑室先注射20μg名洛沙坦5汕,20min后再注射0.5μg氨甲酰胆碱5μL。④洛沙坦组:侧脑室先注射20嵋洛沙坦5μL,20min后再注射0.85%NaCl5μL。侧脑室注药后用整体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排钠量及肾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灰度。
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侧脑室注射氨甲酰胆碱(0.5μg)后1h,大鼠肾排钠量为(5.48&;#177;0.49)μmol/(min&;#183;kg),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反应阳性颗粒平均灰度为(177.50&;#177;8.34),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1.33&;#177;0.72)μmol/(min&;#183;kg),(126.88&;#177;11.34),P〈0.05];洛沙坦预处理后肾排钠量为(2A9&;#177;0.67)μmol/(min&;#183;kg),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反应阳性颗粒平均灰度为(151.30&;#177;5.69),明显低于氨甲酰胆碱组(P〈0.05)。
结论:侧脑室给予氨甲酰胆碱后,肾促钠排泄反应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反应活性增强,洛沙坦预处理可下调氨甲酰胆碱在肾脏诱导的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课题旨在用现代科技方法探讨慢肾1号方对慢性肾炎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其对慢性肾炎自由基损伤的干预作用,从而为寻找治疗慢性肾炎理想可靠的中药方剂提供靶向。方法:双后足垫皮下注射完全弗氏试剂进行预免疫后,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并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进行免疫,制备小鼠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模型。在免疫4周后,选取24小时尿蛋白总量及血肌酐(Cr)、尿素氮(BUN)明显升高(均较造模前出现显著性差异)的造模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中药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每组10只,并以正常昆明种小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小鼠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4周。治疗组喂以慢肾1号方0.5ml/只/d;中药对照组喂以肾炎四味片1g/kg/d的蒸馏水混悬液0.5ml/只;西药对照组喂以蒙诺片10mg/kg/d的蒸馏水混悬液0.5ml/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喂以生理盐水0.5ml/只/d。治疗4周后比较各组情况,检测24小时尿蛋白总量和肾功能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结果:应用慢肾1号方治疗小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治疗组小鼠活动、进食,反应等一般情况及水肿,腹水情况明显好于模型对照组及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组小鼠24h尿蛋白显著少于模型对照组(P〈0.01)和中药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中药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24h尿蛋白仍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肾功能检测结果可见,治疗组小鼠BUN和Cr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中药对照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SOD、MDA测定结果可见,模型对照组小鼠血SOD活力低于正常对照组,MD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小鼠SOD活力较模型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MDA含量则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肾1号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症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加强对氧自由基(OFR)的清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