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心导管检查是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时判断有无手术指征的金标准,临床偶遇一些特殊类型的结构性心脏病。分析我院合并重度PH的典型结构性心脏病4例,对其心导管计算过程中特殊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并与手术结果比对,证实综合处理方法的实用。 相似文献
22.
关于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mplatzer法介入封堵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经验,治疗意义,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婴幼儿PDA患儿资料,患儿年龄≤3岁,平均(13±5.5)月,体重(10.3±4.2)kg;做右心导管,实行封堵术,术后24h,1、3、6、12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32例患儿中29例(90.6%)封堵成功,PDA最窄处直径(4.2±2.1)mm。失败者2例为PDA封堵器主动脉侧过大,导致降主动脉局部狭窄、迂曲变形而放弃封堵,1例封堵术后封堵器周围大量残余分流,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包括术后残余分流、股动脉搏动减弱及伤口出血等。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介入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较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3.
患者女,36岁,以“心慌、气短2年,加重10 d”入院。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粗糙杂音。X线胸片示:双侧肺血增多,左心增大。心胸比率:0.50。心脏彩超示:膜周型室间隔缺损(VSD)5 mm,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Holter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常规及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患者为成年女性,要求行VSD封堵术。 相似文献
24.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128例PDA在本科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年龄9个月至65岁,平均(13.7±14.5)岁,体重9~77(31.3±20.2)kg。结果128例患者中126例(98.4%)封堵成功,失败者封堵后1例降主动脉局部狭窄、迂曲变形,1例封堵器周大量残余分流。成功者术后24—48h,1、3、6个月彩超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5.
26.
乳鼠心肌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乳鼠心肌细胞的体外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取日龄1-3d Wistar大鼠,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分离消化心肌组织,差速贴壁法纯化心肌细胞,培养于达氏改良伊格尔(DMEM)培养基,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及纯度。结果心肌细胞存活率95%,纯度82%,并出现同步搏动。结论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混合使用可以分离出数量较多、状态良好的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施行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施行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人工膝关节功能评分,优秀率90.5%,优良率达100%。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为手术的成功及疾病的康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28.
目的总结成人型法洛四联征(TOF)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围术期转归,指导预见性治疗。方法选择成人和儿童型TOF各56例,对围术期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成人TOF特点。结果成人TOF缺氧发作次数与儿童比较无差别,而紫绀程度重、咯血事件多,体肺侧支血管数目较儿童明显多。手术死亡率无差异,而术后残余漏多,呼吸机支持时间显著长于儿童型。结论成人型TOF手术指征与儿童相同,因侧支循环多及右室心肌纤维化,术后容易出现右心功能衰竭、低心排、灌注肺、出血等,对其体肺侧支封堵或结扎,加强监护,针对性进行处理。手术成功率满意。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总结经皮介入封堵治疗低龄低体质量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治疗意义、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行右心导管检查,测体、肺动脉压力,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PDA直径、形状,选择封堵器,实施封堵,术后24h,1、3、6、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 105例患儿中102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7.1%,PDA最窄径(4.1±2.5)mm。2例为PDA封堵器主动脉侧过大,导致降主动脉局部狭窄、迂曲变形而放弃封堵。1例封堵术后封堵器周围中量残余分流,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包括术后残余分流、股动脉搏动减弱及伤口出血等。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介入封堵低龄低体质量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较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mm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封堵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Pm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3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11例,女178例,年龄3~34 (9.94±8.53)岁,体重(28.47±18.11) kg.按照缺损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是否>2mm分为两组:A组(150例)为术中造影VSD上缘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2mm的患者;B组(239例)为术中造影VSD上缘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2mm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即刻手术成功率、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术后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机械性溶血、术后三尖瓣反流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的即刻手术成功率为93.72%,显著优于A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患者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为22例(14.67%),显著高于B组术后的5例(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次要观察指标中,心律失常发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机械性溶血发生率、新出现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314、P=0.392、P=0.573、P=0.385、P=0.946.在VSD直径较小时,使用任意类型封堵器均可获得成功.A组中当VSD直径为5~10 mm时,手术成功率明显降低;VSD直径大于10 mm组的成功率进一步降低,仅1例获得成功(P<0.05).B组中或大型缺损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低于VSD直径≤5mm组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mm的PmVSD介入封堵总体成功率较低,但缺损直径小于5mm的室间隔缺损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当缺损直径大于5rnm时成功率非常不理想,有待于更新和改进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