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伴有脑神经受累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搜集2005-1-2015-5我科收治的伴有脑神经受累的GBS患者4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疗效比较。根据Hughes评分的变化评估对患者的疗效,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单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lin,IVIg)组和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简称为激素)组的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42例患者中单纯脑神经受累7例,伴有脊神经受累35例;脑神经受累的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吞咽困难及呛咳21例,眼外肌麻痹17例,鼻唇沟变浅16例。实验室检查:腰穿查脑脊液的患者32例,其中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24例。行神经传导速度、F波及H反射检查35例,其中异常31例,包括F波/H反射未引出或出现率减低20例,运动神经潜伏期延长15例,波幅减低15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2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9例。采用单纯IVIg治疗20例,好转18例(90%),IVIg联合激素治疗17例,好转12例(70.6%),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其中IVIg联合激素治疗无效的5例患者中,3例患者治疗后病情仍加重,行血浆置换后病情好转;单纯激素治疗3例,好转2例;未治疗自动出院2例。结论脑神经受累的GBS患者中舌咽、迷走、动眼神经及面神经最易受累,也可同时累及脊神经。神经传导速度、F波检查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对诊断伴有脑神经受累的GBS均有重要意义。单独使用IVIg或联合激素治疗GBS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2.
73.
74.
目的 比较多发性硬化(MS)与视神经脊髓炎(NMO)国人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两组患者发病年龄、起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症候及电生理、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等对比分析.结果 MS男女比例1:1.35,而NMO为1:4.43,后者女性更多见;MS发病平均35.5岁,而NMO为30.6岁,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MO视力下降至≤0.1为13例,显著高于MS(1例),前者(19例)治疗后视力仍≤0.5者显著多于后者(1例).MS智能减退者(10例)显著较NMO(3例)更为多见.MS脑脊液寡克隆带阳性者(16例)显著多于NMO(9例).MS脊髓病灶形态以卵圆形居多,多靠周边且不对称,而NMO则以纵向融合及居中病灶多见;MS的脊髓受累平均节段为2.17个,显著少于NMO的6.60个,而其脊髓病灶数为1.96个,显著多于NMO的1.17个.结论 NMO可能是不同于MS的疾病实体,两者人群易感性、临床特点、影像表现等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和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13例老年和老年前期患者符合1979年Bird的风湿性多肌痛诊断标准,发病年龄49~78岁,平均60.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病的四肢近端骨骼肌对称性持续性疼痛。其中5例伴37℃~38℃的低热,1例有轻微贫血,未发现颞浅动脉炎的改变。13例血沉均增快,其中10例血沉大于50mm/1h,8例C反应蛋白升高,1例正常,4例未查;9例行肌酶检查,其中2例轻度升高;7例行肌电图检查,2例可见肌源性损害,5例正常。对患者的肱二头肌进行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染色和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3例患者均有Ⅱ型肌纤维的萎缩,8例肌纤维氧化酶活性出现虫蚀样改变,8例出现肌纤维内脂肪滴增多,3例可见个别不典型破碎样红肌纤维,2例小血管周围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患者经过激素治疗后症状迅速改善,血沉及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结论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出现对称性骨骼肌疼痛和血沉加快,多数患者存在C反应蛋白升高,而贫血和颞浅动脉炎发生率不高。骨骼肌常见病理改变为Ⅱ型肌纤维萎缩和虫蚀样氧化酶活性改变,肌纤维内脂肪滴增多和部分患者出现破碎样红肌纤维提示此病常伴随能量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一家系患者的临床、影像及基因改变特点.方法 对1例早发成年型DRPLA患者的临床、影像及基因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家族成员行详细的病史询问.结果 先证者,男性,42岁,病程5年.首发症状为言语含糊,后续的主要症状为走路不稳、言语不清(吟诗样语言伴构音障碍)、全身不自主运动、认知功能下降及性功能障碍.头颅MRI(2009年)示双侧脑室旁、桥脑长T2信号,小脑轻度萎缩,外院初诊为“多发性硬化”,应用激素冲击治疗无明显疗效;4年后复查头颅MRI(2013年)示上述部位异常信号增多,脑干和小脑明显萎缩.外周血DNA检查发现ATN-1基因中CAG重复序列数异常增多.先证者之父,39岁发病,首发症状为走路不稳,逐渐出现言语欠流利及行走缓慢,病情进行性加重;70岁出现言语含糊不清、饮水呛咳伴吞咽困难;头颅MRI示“脑白质病”;最后至不能进食后病故.结论 早发成年型DRPLA临床主要表现为痴呆、共济失调、舞蹈手足徐动;头颅MRI可见双侧弥漫性白质病变,脑干和小脑进行性萎缩;ATN-1基因中CAG重复序列数测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7.
Leigh综合征又称为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是一种线粒体DNA基因缺陷疾病,其发病年龄较小,患者多表现神经系统损害,病情复杂多样,对患者的心理冲击比较严重,因此心理护理极为重要.本文总结分析8例Leigh综合征的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特点分析,制订相应心理干预措施,同时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将心理护理贯穿于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系统化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78.
徐金娥戚晓昆姚生韩晓琛刘建国段枫孙辰婧 《中华内科杂志》2023,(2):200-202
庞贝病(Pompe disease)亦称糖原贮积病Ⅱ型(GSDⅡ),传统认为它是一种遗传性肌肉病,特征是编码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的基因突变,其糖原贮积主要在肌肉。但有文献报道庞贝病可见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系统和小纤维神经病变。罕见运动神经元受累表现。本文报道1例庞贝病合并运动神经元受损病例,提示庞贝病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并文献回顾,以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比较糖尿病-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diabetes mellitus-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DM-CIDP)、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及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3组疾病的神经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DM-CIDP、DPN和CIDP共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3组患者的腓肠神经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M-CIDP、DPN和CIDP3组患者的神经病理改变在洋葱球、薄髓鞘、轴索变性、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血管基底膜增厚、炎细胞浸润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DP组出现薄髓鞘较DM-CIDP组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DP组出现轴索变性显著高于DPN组(P<0.05)和CIDP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PN组出现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较DM-CIDP组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DP组血管基底膜增厚较CIDP组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DP组炎性细胞浸润较DPN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M-CIDP的神经病理改变与DPN及CIDP的病理改变均存在差异.与CIDP相比,DM-CIDP出现薄髓鞘神经纤维较少,而轴索变性及血管基底膜增厚较多;与DPN相比,DM-CIDP出现神经纤维轴索再生簇较少,而轴索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多见. 相似文献
80.
目的总结腊肠体样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3例患者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电生理检查及病理检查资料。结果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13~28岁发病,阳性家族史2例;机械性压迫或牵拉后导致双侧腓总神经麻痹1例,隐袭和慢性起病各1例。电生理检查可见广泛的周围神经损伤,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DML)均延长。腓肠神经活检均可见少数明显增粗的有髓神经纤维,电镜下可见髓鞘板层数增多。1例患者肌肉活检示轻微病理改变。结论腊肠体样周围神经病为周围神经髓鞘发育障碍所致,神经电生理和神经病理对诊断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