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回输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阴性加阳性分选Lewis大鼠脾脏、外周淋巴结内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分离后的细胞与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DA 大鼠脾细胞混合培养3 d.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评价新鲜分离和体外培养后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对CD4 CD25-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4组原位肝移植模型,每组12例,共48例.A 组术后不进行任何干预;B组术后0-6 d FK506 0.2 mg/(kg·d)灌胃;C组、D组术前1 d经阴茎背静脉分别向受体回输新鲜分离、体外培养后的1×106的CD4 CD25 T细胞.术后7 d每组随机处死6只,收集血标本作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bilirubin,BIL)检测,取肝脏标本作病理学检查,每组各留6只观察生存期.结果:分选后的CD4 CD25 T细胞纯度为 90.2%±1.8%(86%-93%,n=10),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实验中新鲜分离和体外培养后的 CD4 CD25 T细胞均可抑制CD4 CD25-T细胞的增殖(7 681.7±1 004.9,6 573.3±1 722.7 cpm vs 24 918.7±2 276.3 cpm;P=0.000,P =0.000).术后7 d,新鲜细胞回输组以及体外培养细胞回输组AST低于对照组(8.1±2.0 μkat/L vs 17.9±3.8 μkat/L,P=0.000;8.4±1.4 μkat/L vs 17.9±3.8 μkat/L,P=0.000),BIL亦低于对照组(45.8±9.0 μmol/L vs 98.4±21.2 μmol/L,P=0.000;44.7±12.0 μmol/L vs 98.4 ±21.2 μmol/L,P=0.000).四组的Banff评分比较,两组细胞回输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细胞回输组生存时间均大于对照组(21.7±1.7 d vs 12.8±0.5 d,P=0.0001; 30.3±1.7 vs 12.8±0.5 d,P=0.000 4),体外培养细胞回输组生存时间大于新鲜细胞回输组 (30.3±1.7 d vs 21.7±1.7 d,P=0.0017).结论:回输新鲜分离/经供体抗原体外激活的受体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可以明显减轻大鼠肝脏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延长生存期; 其中经供体抗原体外激活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更持久.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建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输注表达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uma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H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研究其在移植早期对小移植肝促再生作用.方法 将已建立的表达hHGF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的MSCs,分别命名为HGF/MSCs,GFP/Mscs.建立大鼠30%肝移植模型.受体分为4组,实验组输注5×106HGF/MSCs;对照组则分别输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PS),5×106 GFP/MSCs或1.0×109 pfu含hHGF的重组腺病毒液(Ad-HGF).分别于术后1,3,5,7 d各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处死.取血检测血清ALT和hHGF.记录移植物湿重.取肝组织检测hHGF、c-met表达,以及肝细胞凋亡和增殖活性.另每组15只,分组同上,用于观察生存期.结果 PS组大鼠7 d生存率33.3%;组织学及血清学检查示术后肝脏损伤重,汇管区单核细胞浸润多;而实验组大鼠7 d生存率为73.3%.肝脏损伤轻,炎性细胞浸润少;实验组移植肝再生较PS组明显增加.结论 大鼠部分肝移植后,输注HGF/MSCs能够保护小体积移植肝,促进小移植肝再生,提高7 d生存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减轻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肝移植的供、受者,随机将受者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依达拉奉组受者移植前30 min经阴茎背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 mg/kg,对照组受者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供肝重量与受者全肝重量比)小体积供肝肝移植模型.术后6 h时,处死两组受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移植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使用相应的检测试剂盒检测移植肝组织中MDA含量以及SOD和MPO的活性.同时,取移植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 术后6h,依达拉奉组受者血清AST和ALT水平分别为(825.50±72.87)U/L和(687.40±72.21)U/L,对照组分别为(1188.03±124.04)U/L和(988.66±91.07)U/L,依达拉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受者移植肝组织中MDA和TNF-α含量明显下降,MPO活性也明显下降,而SOD活性则明显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对照组肝细胞发生明显的空泡样变性伴局部坏死灶,肝小叶结构破坏,门脉周围水肿、充血,炎症细胞浸润明显;依达拉奉组肝损伤明显减轻,小叶结构保存完整,肝细胞变性、坏死轻微,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明显减轻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以及减轻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
DA到Lewis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浦立勇  姚爱华  李相成  陆森  成峰  张峰  王学浩 《医学争鸣》2006,27(12):1071-1073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肝脏移植的急性排斥模型并观察其排斥反应的特点. 方法:采用近交系雄性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改良"二袖套"法建立肝脏移植模型30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5)术后不用免疫抑制剂,FK506处理组(n=15)术后1~7 d用FK506 0.2 mg/(kg·d) 灌胃. 术后4, 7和10 d分别随机处死3只,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BILI)]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每组各留6只观察生存期. 结果:术后7和10 d时对照组血清AST, BILI浓度均高于FK506处理组[AST:7 d, (17.7±3.6) μkat/L vs (7.9±1.6 ) μkat/L, P<0.05; 10 d, (21.9±4.3) μkat/L vs (4.7±0.7) μkat/L, P<0.05. BILI:7 d, (90.9±18.8) μmol/L vs (6.8 ± 0.7) μmol/L, P<0.05; 10 d, (111.5±23.3) μmol/L vs (15.5±3.2) μmol/L, P<0.05]. 术后7 d,对照组移植物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的病理学变化,10 d时更为严重. FK506组术后7和10 d病理学检查为不明确或轻度的排斥表现. 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2 d, 95%可信区间为(11.77~13.90) d (n=6, 12 d×4, 14 d×1, 15 d×1). FK506处理组中位生存时间为78 d,95%可信区间为(65.26~90.74) d (n=6, >65 d×1, >67 d×1, 76 d, 78 d, 89 d和90 d),生存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长(P<0.05). 结论:DA到Lewis大鼠品系组合可以建立稳定可靠的肝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该模型的排斥反应的特点与临床相似,且可以为抗排斥药物FK506预防而达到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加强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积极预防、处理早期并发症.对降低病人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加强肝移植护理管理,包括成立移植护理小组加强人员培训;建立规范化管理的移植病房;肝移植护理表格的应用;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时认真总结经验.结果 通过加强肝移植护理管理,积极预防和及早发现早期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了肝移植病人的生存率.结论 完善的护理管理,严密的围手术期监护,积极预防和及早发现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适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降低病人的病死率,故应加强肝移植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56.
脑干出血是指非外伤引起的脑干实质内动、静脉破裂而引起的出血,是脑出血中的重症、急症。脑干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与致残率相当高[1]。但是随着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的普及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对脑干出血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我科2006年1月~2009年7月治疗脑干出血4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照护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照护者的负担和积极感受的影响,为临床和社区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就诊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护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人。干预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时间6个月,并采用SF-12健康量表、照护者负担量表(CBI)、照护者积极感受量表(PCI)于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照护者SF-12健康评分、负担评分、PA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照护者SF-12心理健康总分、积极感受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12生理健康评分和负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措施能较好的改善照护者的心理健康,显著提高其积极感受。  相似文献   
58.
为了探讨SiO2包裹层对纳米磁性微粒的细胞毒性和磁热效应的影响,采用柠檬酸盐自燃烧法制备用于肿瘤磁热疗的纳米MnZn铁氧体微粒,应用ATP细胞活力测试和磁热量测定等方法,对其生物相容性和磁热效应进行测试。在60kHz交变磁场作用下,重量为10mg的包有SiO2的纳米磁性微粒在25min内可以使1mL去离子水温度升高26.5℃;未包裹SiO2的样品浸泡于37℃的生理模拟液(SBF溶液)中有微量的Zn^2+、Fe^3+、Mn^2+离子溶出,但在剂量小于20mg时,其细胞毒性较小,而包裹了SiO2的样品则无论在剂量和时程上对细胞都没有影响。SiO2的包裹有利于提高纳米磁性微粒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安全性,而且经过SiO2包裹的纳米磁性微粒的发热量仍能完全满足肿瘤磁热治疗的要求,其在肿瘤磁热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背景:近年来,肝移植技术迅速发展,如何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有效保护肝再生成为研究的热点.缺血预处理是保护肝缺血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其确切机制尚存争议.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肝损伤和肝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肝移植组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在供肝灌注前阻断第1肝门行缺血预处理10 min,再灌注15 min.假手术组在开腹后游离肝周韧带,然后关腹.分别于术后0.5,2,6,24 h取材.通过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和移植肝组织病理检查评估肝损伤.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氧化还原蛋白1表达水平,检测移植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评估肝再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与肝移植组相比,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术后6,24 h受体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降低(P<0.05;P<0.01).病理学分析显示肝移植组术后24 h可见到门脉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肝窦扩张明显,肝组织损伤较重;而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则损伤较轻.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移植肝中Ref-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这一结果同样在westernblot检测中得到验证: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移植肝术后24 h Ref-1蛋白表达较肝移植组明显增强(P<0.05).同时,术后2,6和24 h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较肝移植组明显增加(P<0.05).结果提示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肝损伤并促进肝再生,这与Ref-1蛋白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