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左心耳(1eft atrial appendage,LAA)是胚胎时期原始左心房的残余附属结构,为狭长、弯曲的管状盲端。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纤维走形使心电活动在IJAA内的传导有别于左心房(1eftatrium,LA)。近年研究发现,LJAA不仅是血栓形成的常见部位,也是房性心律失常产生和维持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比新疆少数民族与内地汉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入选新疆维吾尔族184例、哈萨克族133例与同期住院的内地汉族429例三组ACS患者,登记所有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特殊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维吾尔族组和哈萨克族组年龄、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均显著高于汉族组(P均<0.01);维吾尔族组和哈萨克族组的吸烟病史和吸烟量均显著少于汉族组(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2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0 mmHg、总胆固醇>5.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mmol/L和尿酸>416.5μmol/L的维吾尔族组和哈萨克族组均显著高于汉族组的发生率(P均<0.01);空腹血糖>5.6 mmol/L汉族组显著高于维吾尔族组和哈萨克族组(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35 mm和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维吾尔族组和哈萨克族组均显著高于汉族组患者(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ACS患者与内地汉族患者临床特征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无冠窦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方法学特点.方法:分析14例无冠窦房速患者发作时体表心电图P波特点,展示发作时无冠窦、左房前间隔和希氏束最早激动的时间差异,5例患者采用三维(EnSite 3000 NavX)建模标测.结果:房速发作时P波时限(83±4)ms明显短于窦性心律时P波时限(106±9)ms,P<0.05;右房最早激动点位于希氏束或其附近;无冠窦内最早心房激动较希氏束提前(10.8±7.2)ms,先于体表心电图P波提前(20.8±7.2)ms,5例患者通过房间隔穿刺术在左房前间隔测及的最早激动点较右房晚(4±2)ms.12例患者均在无冠窦内消融成功,2例患者在无冠窦内和希氏束后上方与无冠窦相对应处同时消融成功.随访4~3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无冠窦房速的有效方法,对于房速消融不成功者,可选择在无冠窦内和希氏束后上方与无冠窦相对应处同时消融.  相似文献   
74.
心内非接触式导管标测指导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75.
一天,王女士和女儿在小区里散步.一只小狗突然跑过来冲着她们吐一吐舌头.还“汪汪……”叫了两声,这滑稽的情景逗得母女俩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76.
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既往消融成功的室性早搏(室早)病例,将其体表心电图与成功消融靶点部位比对,得出用两步法快速判定室早起源的心腔,以期在以后的室早射频消融治疗前能帮助确定消融策略.方法:66例成功消融的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男30例,平均年龄(36.9±13.9)岁.其中经股静脉途径在右心室消融成功32例(右心室消融组),经股动脉途径在左心室?肖融成功34例(左心室消融组).结合文献,对明确了起源点的室早患者的四个心电图特征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特征1:肢体导联Ⅰ、aVR、aVL和Ⅱ、Ⅲ、aVF导联及胸前导联V1的形态;特征2:V1导联r或R波时程;特征3:V1导联r或R波时程占总QRS时程的百分比(Dr/DQRS);特征4:R/S移行的胸前导联(即出现R/S≥1时的胸前导联).结果:R/S移行的胸前导联和Dr/DQRS两项体表心电图特征性指标对预测室早起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其中R/S移行导联在V4~6导联判定起源点在右心室侧的敏感度只有37.5%,但是其判定室早起源点不在左心室侧(即在右心室侧)的特异度却达100%,相应地其判定起源点在右心室侧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63%.进一步对余下的54例R/S移行在V1、V2、V3导联的病例采用Dr/DQRS进行分析,发现将这些患者以Dr/DQRS<0.5(n=19)和Dr/DQRst>0.5(n=35)分为两部分.其中以Dr/DQRS<0.5来判别消融靶点在右心窜侧的敏感度是90.0%,特异度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4.7%,阴性预测值为94.3%;而用Dr/DQRS≥0.5来判定消融靶点在左心室侧的敏感度为97.1%,特异度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4.3%,阴性预测值为94.7%.结论:本研究提示在室早射频消融手术前可依据R/S移行的胸前导联和Dr/DQRS两项体表心电图指标,只用两步即可对室早起源得到初步判定.  相似文献   
77.
患者男性 ,39岁 ,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 30年 ,每月发作 2~ 3次 ,呈突发突止方式。摒气或刺激咽部有时能终止心动过速 ,有时则需静脉注射毛花甙丙或维拉帕米。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示窄QRS和右束支阻滞形宽QRS两种图形 (图 1)。曾先后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为行射频消融治疗而入院 ,入院后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图 1 窄QRS心动过速 (A)和宽QRS心动过速 (B)的 12导联心电图  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 常规放置高位右心房、希氏束、冠状静脉窦和右心室电极导管 ,心室程序期前刺激显示室房传导…  相似文献   
78.
阵发性心房颤动机制的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阵发性心房颤动 (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 ,PAF)的发生和维持机制仍不甚明了 ,尤其缺少人类在体的心内标测证据。本组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技术观察PAF的机制并指导消融。方法  15例患者 (男性 13例 ,女性 2例 ) ,年龄 34~ 6 6平均 (5 2± 9)岁 ,左心房 (leftatrium ,LA)内径 2 2~4 0 (32 6± 6 2 )mm。均经房间隔穿刺在LA内对PAF进行非接触式标测 ,观察冲动的传导 ,并在其指导下对关键的传导通路进行线性消融以终止PAF。结果  15例中有 7例自发和 8例诱发的PAF ,等电位标测显示PAF时LA内的冲动大致可归纳为以单个折返性波阵面为主 (Ⅰ型 )和有 2个子波 (Ⅱ型 )的两种类型。其冲动的传导表现出总体的随机性与局部或一定时间相对有序相交织存在的特点。PAF平均周长(16 1 3± 2 0 0 )ms ,其中Ⅰ型PAF为 (16 5 4± 2 0 7)ms,Ⅱ型为 (15 3 3± 17 2 )ms,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无论是自发还是诱发 (经冠状静脉窦远端 35 0~ 6 0 0次 /minS1S1刺激 )的PAF ,左、右肺静脉 (pulmonaryvein ,PV)口周围 ,LA上部及后壁均是折返或子波的主要传导通路。 4例PAF在LA上部可见明显的狭窄传导区 ,此处放电 3~ 13次平均 (7 0± 4 5 )次 (5 5~ 6 0℃ ,30s)即可终止PAF ;另有 7例在分别对左、  相似文献   
79.
CARTO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例 34岁女性患者心悸、胸闷 2年半。Holter示最大心率 176次 /分 ,平均心率 12 7次 /分 ,固有心率 12 6次 /分。在基础窦性心律、静脉滴注 (简称静滴 )异丙肾上腺素后及射频消融术后分别行CARTO标测。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 ,心率从 14 5次 /分增至 170次 /分 ,最早激动点沿界嵴向上移动 3mm。消融靶点 (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的最早心房激动点 )由CARTO标测定位。在释放 2 1次射频电流进行射频消融后 ,未静滴异丙肾上腺素的心率从术前的14 5次 /分降至 98次 /分 ,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的心率从术前的 170次 /分降至 14 0次 /分。Ⅱ、Ⅲ、aVF导联上的P波形态从明显直立变为低平。术后第 3天Holter示最大心率和平均心率分别为 12 5次 /分和 95次 /分 ;固有心率为94次 /分。结论 :CARTO标测有助于精确地定位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的消融靶点 ,减少射频消融的放电次数 ,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80.
心房颤动左心房内线性消融后的非典型性心房扑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AF)后的非典型性心房扑动 (AAF)值得引起重视。方法  2 4例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4例 ) ,年龄平均 5 1 2± 10 9(2 2~ 6 7)岁 ,左心房内径 33 9± 5 5(2 2~ 4 2 )mm。其中阵发性AF(PAF) 19例 ,持续性AF 5例。均在非接触式标测的指导下在左、右肺静脉口外进行环行消融 ,并在顶部肺静脉口间及二尖瓣环峡部行线性消融。在AF终止后经冠状静脉窦进行程序刺激以检验效果并观察是否存在AAF。结果 全部 19例PAF患者中 ,18例的左心房内线性消融获即时成功 ,1例经体外电转复 ;5例持续性AF者有 4例在消融后电转复成功 ,1例未能转复。共有 5例诱发出左心房AAF ,1例被超速抑制 ,2例在左心房顶部左、右肺静脉口之间 ,2例在二尖瓣峡部消融终止了AAF。在随访 7 5± 7(1~ 30 )月 ,除在肺静脉口间消融成功的 2例之外 ,其余 3例AAF均复发 ,2例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可维持窦性心律为主 ,1例因为 4∶1AV传导无症状而不愿接受治疗。结论 在左心房内进行线性消融治疗房颤存在引发非典型性房扑的可能 ,所采用的消融导管类型可能对其也存在一定影响 ,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