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7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及射频导管消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bundle branch reentry ventric—ular tachycardia,BBR—VT)是迄今惟一明确了其折返环路的室性心动过速(VT)。1974年由Akhtar等首先报道。虽然国外的相关报道不少,但国内似未见确诊病例。究竟是国人发病率极低或是因为对其认识不足所致,尚待考证。结合近期发现的病例,介绍此种特殊心律失常的机制、电生理特征、诊断标准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62.
姚焰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2005,20(4):241-242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各种新的消融策略和术式层出不穷,并且不同的消融术式似乎均可取得相当高的即时成功率,近、中期效果也基本令人满意,越来越多的医生认为导管消融做为房颤首选疗法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我们认为,导管消融术要成为真正成熟可靠的房颤根治疗法,还需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关于心房颤动的机制在Moe的多子波学说居主导地位的年代,显然无法设想对房颤进行经皮导管消融。Haissagurre的团队1996年率先发现肺静脉口起源引发的房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房颤,并提出了“局灶性房颤”的概念,使得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了解中国医师对于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医学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2019年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参会医师信息,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工作特点10道题目和NOAC知识20道题目.NOAC知识题目正确作答比例≥80%定义为知晓良好.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578份.被...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合并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心内膜心肌活检(EMB)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价值,并明确心肌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因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并行EMB检查的80例患者,按照活检结果的不同,分为心肌炎组及非心肌炎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差异,明确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心肌炎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28例(35.0%)经EMB证实为心肌炎。与非心肌炎组(n=52)相比,心肌炎组(n=28)急性病程(<1个月)的比例更高(13.5%vs. 35.7%,P=0.020),QRS波时限显著延长[(102.2±29.6)ms vs.(117.3±22.9)ms,P=0.022],异常Q波、室内传导阻滞、ST段异常及T波异常的比例均较高(P均<0.05)。此外,心肌炎组较非心肌炎组更易合并心力衰竭(71.4%vs. 15.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病程、合并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T波...  相似文献   
65.
目的:报道不同类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RFCA)体会。方法:5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14~70(43.21±13.31)岁。除1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5例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外,其余44例均为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4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采用传统的起搏与激动标测。6例器质性心脏病VT及1例多源室性期前收缩(PVC)在非接触标测系统EnSite3000指导下进行消融治疗。结果:①48例消融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96%,4例复发。②右室流出道(RVOT)起源的VT和PVC具有典型的心电图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伴电轴右偏。RVOT的起源点不同,其12导联心电图特征不同,Ⅰ、Ⅱ、Ⅲ和aVF导联呈RR'型,V1~3具有深S波是游离壁起源的特征。ARVC表现为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伴电轴右偏,窦性心律时V1~3T波浅倒置,心脏核磁或心脏超声心动图见右室心肌运动减弱。③1例ARVC和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CABG术后病例在消融过程中出现心室颤动,经电除颤后继续消融成功。结论:RFCA是一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6.
目的折返性的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VT)绝大多数发生于左心室并表现为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本文报道1组VT折返环位于左心室但出口在右心室且表现为左束支阻滞(LBBB)的病例。方法32例因陈旧性心肌梗死伴VT而接受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患者,其中4例临床有LBBB形态的VT。使用非接触等电位和虚拟单极标测判断VT起源,结合舒张中期电位(MDP)和拖带标测确定折返关键通路和消融靶点。用盐水冲洗电极导管在折返环的关键峡部行线性消融。结果全部32例患者中,4例临床有LBBB型VT者均成功被诱发,其中1例有两种LBBB型VT,1例同时有RBBB型VT但周长与LBBB型相同;另有1例共有6种形态的VT,包括RBBB和LBBB型。在右心室内的非接触式等电位标测可迅速确定VT在右心室的传出部位,该处的虚拟单极标测显示rS型提示左心室起源。3例在左心室成功拖带并消融成功,靶点均紧邻左心室间隔,其中1例位于下壁,1例在前壁,1例两种LBBB型VT分别在前壁和下壁间隔旁消融成功。随访1~4.2年,未服抗心律失常药无VT发作。而1例诱发出6种单形(包括RBBB和LBBB型)VT患者因巨大室壁瘤及心功能障碍不能耐受而中途放弃消融。结论紧邻室间隔的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起源VT可能因在右心室有出口而表现为LBBB型,需要在标测和消融时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67.
正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非持续性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心室扑动(简称室扑)与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是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但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非少见。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以毫无症状,也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心脏性猝死。一些患者可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而在另一些患者,室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在亚洲人群中使用接触压力感知导管进行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消融的数据有限。SMART CHINA是使用压力感知技术评估中国药物难治性PAF患者消融结果的登记研究。方法:该登记研究(2015年6月23日至2017年9月29日)在12家医疗中心招募了患者。消融后3、6、9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的有效性终点为...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左心房神经节丛(GP)去神经化消融术后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倾斜试验阳性VVS患者45例,年龄(41.3±14.2)岁,女24例,接受左心房GP消融治疗,术前及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分析DC...  相似文献   
70.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脏神经消融术在治疗神经反射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心脏神经消融术治疗的39例神经反射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术前22例诊断为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诊断为窦性停搏,6例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3例患者同时有高度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