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7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的解剖结构使得对该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eardia,VT,室速)标测定位的难度较大,远期成功率也较低,为此,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消融。方法 20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4~59(35.1±12.3)岁。其中6例有晕厥或黑矇史,7例既往曾接受射频消融未获成功。全部患者均在RVOT内放置EnSite3000标测导管,在窦性心律下进行疤痕标测和心动过速时进行最早激动标测,并根据标测结果使用EnSite 3000导管的导航功能指导消融定位。消融前并进行起搏标测。结果 20例患者共诱发出22种RVOT室速,其中3例还伴其它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早)。疤痕标测提示,13例患者有电学意义上的疤痕区域,且有11例室速起源于该疤痕区域。25个室速或室早起源点中1例起源于近肺动脉瓣口部,10个位于间隔侧,其余均偏游离壁,其中7个偏RVOT后壁中、下部,4个偏前壁中、下部,3个位于游离壁侧;病变基质的直径为6~42 mm,平均(16.8±9.2)mm。非接触式标测所确定的最早激动处电位平均领先体表20~62(41.0±13.8)ms;与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相比,起搏标测下14例的12个导联QRS形态完全一致,11/12个导联一致的为10例,1例有10/12导联一致。全部室速和室早均消融成功。在标测确定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12导联心电图对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中最常见两种类型--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鉴别作用.方法对206例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QRS〈0.11 s,心室率〉120次/min)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分析139例患者的心电图,从中归纳出1个12导联心电图算法(algorithm).第二部分前瞻性分析了67例患者的心电图,以检测这一算法的准确性.心动过速的机制和旁路位置均由成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确定.结果 5项心电图指标对区分这两种心动过速类型有意义.对于AVNRT有预测作用的为伪r′波(V1导联,敏感性53%、特异性96%),伪S波(Ⅱ、Ⅲ、aVF导联,敏感性21%、特异性100%).对于AVRT有预测作用的为逆传P波(敏感性89%、特异性68%),RP间期〉70 ms(敏感性90%、特异性91%),及ST段改变.ST段改变归纳出3个联合指标,分别为:V4、V5导联ST段同时下降≥2 mm(敏感性24%、特异性94%);V5、V6导联ST段同时下降≥1 mm(敏感性41%、特异性81%);V6导联ST段同时下降≥1 mm和aVR导联ST段抬高≥1 mm同时出现(敏感性30%、特异性85%).V1导联逆传P波极性对于旁路的初步定位有帮助,左侧旁路大多为直立、双向或平坦的逆传P波,右侧旁路大多为倒置的逆传P波.12导联心电图算法对心动过速机制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85%和82%.对于AVRT旁路位置的正确判断率为75%~86%.在3个联合指标中,V5、V6导联ST段同时下降≥1 mm的鉴别作用最佳.结论心电图算法有助于更加准确地鉴别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的机制,并且可以对旁路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起源于左心室游离壁的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及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VC)是较少见的心律失常,本文报道对其进行标测及射频导管消融的初步经验。方法 11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7.3±17.2)岁。其中7例有持续性VT,4例为短阵非持续性单形VT和/或频发PVC,体表心电图均为右束支阻滞(RBBB)和心电轴右偏。3例患者伴明显的左心室扩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全部患者进行了左心室电生理标测,其中6例采用了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在标测到的最早激动部位进行温度控制下的射频导管消融。结果 11例患者均标测到自发的单形VT或PVC。其室性心律的平均周长(443.3±76.6)ms。全部室性心律均起源于左心室游离壁,其中2例位于偏前的高位近二尖瓣环处,2例位于后外侧游离壁中、高位,6例源于游离壁中高位,1例位于游离壁中下部。VT或PVC最早电位平;啕领先体表心电图(31.8±11.8)ms。全部患者的消融均获得即时成功,且不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平均随访(11.8±8.0)个月,仅1例VT患者有单形PVC(<1000次/24h),3例左心室增大者均有明显缩小,其中1例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单形VT或PVC可发生于无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和心电轴右偏,其频率较慢,可被射频导管消融消除。  相似文献   
54.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常常发生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而且治疗困难。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疤痕下方2下腔静脉开口或/和下腔静脉2三尖瓣环峡部消融的疗效。11例患者12种房性心动过速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在双电位区域仔细寻找碎裂电位和A波最早处为消融开始的靶点,并向自身解剖形成的传导障碍区延伸。结果:10例11种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成功率为11/12(91.7%),8种心动过速的成功靶点位于右心房外侧壁疤痕下方,3例为典型心房扑动的峡部。平均放电次数为5±4次。随访17±6个月,10例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疤痕2下腔静脉之间或/和下腔静脉2三尖瓣峡部消融可以有效的消除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IART。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希浦系统起源左室特发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标测方法与射频消融(RFCA)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体表心电图(ECG)起搏标测法、心动过速标测法、窦性心律下P电位(浦肯野电位)标测法.结果 29例希浦系统起源左室特发室性心动过速全部经射频消融成功,随诊1个月~36个月无复发,心动过速标测消融组与窦性心律下P电位标测消融组在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起搏标测组与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RFCA治疗希浦系统起源左室特发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②心动过速下标测消融与窦性心律下标测消融优于起搏标测.  相似文献   
56.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2005,20(4):312-312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心脏电生理标测技术是插入多根与心腔内膜相接触的电极以进行标测。对于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Ⅰ型心房扑动)以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因其机制已明确,发生的部位也较局限,消融靶点的定位近似于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并有显著的电学和解剖标志指导,因此,传统的标测技术基本上能满足需要。然而,对于一些发生于心房或心室的复杂的、尤其是非持续性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现有的标测技术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于一个三维的心腔结构,少数几个接触式电极显然难以全面而准…  相似文献   
57.
前言 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制订并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以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美国心脏协会(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美国心律学会(Heart Rhythm Society,HRS)与欧洲心律学会(European Heart Rhythm Society,EHRS)、欧洲心血管学会(Europe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ECAS)联合等又陆续发表了新的相关指南或建议,均提供了大量新的学术信息与专家共识;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在该领域亦有新的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问世.为此,CSPE为及时吸收国内外最新学术成果以丰富2010年版建议,故对2010年建议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饮酒程度对男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 共连续入选初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男性房颤患者192例(持续性房颤64例,阵发性房颤128例),平均年龄(53.4± 10.3)岁.排除患有瓣膜性心脏病、近3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0.50、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根据术前饮酒程度分为不饮酒、少中量饮酒和大量饮酒3组,并对比3组间临床特征及消融疗效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及Cox多元回归分析,评价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 平均随访(17.7±6.1)个月,共66例(34.4%)患者复发房颤.其中,大量饮酒者(29.7%)的左心房内径显著增大,术后复发率显著增加.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持续性房颤、2型糖尿病、CHADS2评分≥2、左心房扩大均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显著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饮酒(HR=1.547,95% CI 1.108~2.161,P=0.010),2型糖尿病(HR=1.939,95%CI 1.038 ~3.622,P=0.038),左心房内径(HR=1.046,95% CI 1.000 ~1.095,P=0.050)是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大量饮酒的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其消融术后的复发率显著增加.饮酒程度能够独立预测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心房肌缝隙连接之连接蛋白(connexin;Cx)含量和分布改变与心房颤动(AF)之间的关系,从Cx重构角度探讨AF发生并维持的机理.  相似文献   
60.
目的我院自1996年起采用专业器械和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技术,共对114根电极导线进行了经静脉拔除,总结治疗结果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