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了解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宽度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151例住院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肝活检 ,肝组织按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分为S0 ~S4 。B超测量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宽度。结果 S1至S4组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宽度分别是 :S1为 (11 89± 1 39)mm和 (5 78± 1 33)mm ,S2 为 (12 2 2± 1 19)mm和(6 2 5± 1 2 8)mm ,S3为 (12 4 3± 1 2 6 )mm和 (7 0 3± 1 54)mm ,S4 为 (13 0 7± 1 2 3)mm和 (8 0± 1 80 )mm。S4组和S1、S2 组之间门静脉主干宽度差异具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1) ,S3组和S1组之间 (P值 <0 0 1)脾静脉宽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随着纤维化的发展 ,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逐渐扩张。动态观察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宽度对了解患者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基因(c)与小鼠γ-干扰素(IFN-γ)基因产物的两种重组质粒联合免疫BALB/c小鼠,探讨联合使用表达细胞因子基因重组质粒对DNA免疫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HBV c基因与IFN-γ基因重组质粒直接注射到BABL/c小鼠四头肌内,分析免疫后小鼠T细胞增殖、NK细胞杀伤活性及细胞因子释放等免疫应答效应.结果 联合γ-IFN基因与HBV c基因免疫小鼠,对T细胞的增殖,NK细胞的杀伤活性及Th1细胞因子的产生等均有显著的增强效应.结论 HBV c基因联合γ-IFN基因免疫BALB/c小鼠后,较之单独应用HBV c基因免疫可显著提高抗病毒免疫应答效应,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前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本文对1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进行了分析。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庚型肝炎病毒基因,采用蛋白酶K裂解法提取血清中HGV-RNA,逆转录为cDNA后进行巢式扩增,获得238bp的特异性片段。用此方法对145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发现21例HGV-RNA阳性(14.5%),均为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简便的肝星状细胞分离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原位灌流、12%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desmin和α-SMA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鉴定星状细胞性质.结果:肝星状细胞的得率稳定在3×10^7/肝以上,纯度为95%左右,存活率为98%,传代培养10代以上,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状态仍良好.结论:肝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成功,对分离方法的改进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15.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庚型肝炎病毒 5’端非编码区(5’ NCV)基因.采用热变性法提取血清中HGV RNA,逆转录为cDNA后进行巢式扩增,对不同临床类型肝炎病人血清检测.在 529份临床送检标本中,48例 HGV RNA阳性.  相似文献   
16.
彭晓谋  彭文伟  姚春斓  陈雪娟 《癌症》1999,18(5):526-527,534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研究HCC 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p53 基因密码子249 特征性突变来进一步阐明该基因在HCC 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收集9 份癌组织中经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研究证实存在密码子249 突变的HCC 标本和11 例无此突变的HCC 标本,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 PCR) 方法比较研究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密码子249 突变情况。结果:20 例HCC 中,癌周组织中密码子249 特征性突变检出率为70 % 。9 例SSCP 阳性者的癌周组织中的特征性突变检出率达100 % 。11 例阴性患者的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也能检出一定水平的突变。结论:p53基因密码子249 突变在非癌肝组织中广泛存在。癌组织中密码了249 特征性突变可能发生在肿瘤形成之前。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存在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e),可与PHSA特异性结合。这种现象在HBsAg阳性血清,特别是HBcAg阳性血清中尤为明显,提示该受体的存在可能与HBV的感染力有关。后来的研究表  相似文献   
18.
同时检测HBeAg与抗-HBe的ELISA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eAg与抗-HBe的检测,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病者的转归预测,以及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传染性的估计,目前认为均有帮助。HBeAg阳性的HBsAg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当HBeAg阳性转变为抗-HBe阳性之后,传染性降低,并预示着HBsAg趋向于清除。琼脂免疫扩散法检测e系统是敏感度不高的第一代技术,不能准确反映血清中的e系统情况。RIA或ELISA技术,能对约90%的HBsAg阳性血清,鉴定属于HBeAg阳性或抗-HBe阳性。理想的RIA法,需要使用Bolton等~(125)I试剂标  相似文献   
19.
Blumberg等1963年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来,检测方法已经历3次技术换代:第一代系琼脂双向扩散法(AGD),因敏感度很低,目前已基本不用,第二代为对流免疫电泳法(CIEP),放射免疫对流电泳自显影法(RICEPA)等;第三代  相似文献   
20.
肝病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身免疫在不同肝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作为一种自身抗体,在不同肝病中的检出情况鲜有报道。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96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AMA,以探讨不同肝病检出AMA的差异以及AMA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