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纳米炭混悬液的意义.方法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纳米炭混悬液病例45例(淋巴结示踪组),与同期术中未使用纳米炭混悬液病例49例(空白对照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甲状旁腺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淋巴结示踪组手术时间为(80.47±9.23) min、术中出血量为(35.53±7.43)ml、术后引流量为(71.09±12.18) ml;空白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4.65±12.01) min、术中出血量为(35.14±9.08) ml、术后引流量为(69.37±15.38) 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示踪组术后低钙发生率(4.4%)低于空白对照组(20.4%,P<0.05);淋巴结示踪组术后1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35.36±18.35) ng/L]高于空白对照组[(26.58±15.80) ng/L,P<0.05]、淋巴结示踪组术后1周PTH水平[(37.67±17.29) ng/L]高于空白对照组[(28.06±17.15) ng/L,P<0.01];淋巴结示踪组手术切除淋巴结的数目(9.40±2.35)枚多于空白对照组[(7.86±2.06)枚,P<0.01].结论 术中使用纳米炭混悬液并未增加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提高了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同时有助于识别甲状旁腺并保护甲状旁腺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低温保存肝血窦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在肝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63只大鼠肝脏分别在低温UW液中保存0(对照组)、2、8、16、24、32和48h,然后对肝血窦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肝血窦内皮细胞在保存2、8h后,筛板小孔扩大,融合成许多大洞隙,16、24h细胞胞明显回缩,呈树根状,32,48h似索网状,部分内皮细胞突起,脱落,肝细胞微绒毛在保存8h后出现肿胀并形成膜浆泡从扩大的内皮小孔突入血窦;随着保存时间延长,膜浆泡增多,变大并脱落或破裂,结论:肝血窦内皮细胞的低温保存损伤和膨入血窦内的膜浆泡可引起肝微循环紊乱,导致肝血流和肝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H(CTSH)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PTC及其癌旁组织和5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CTSH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以及CTSH蛋白阳性表达率,并分析CTSH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TC组织中CTSH mRNA与蛋白的表达量,以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而在癌旁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PTC患者中,有被膜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TSH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被膜浸润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结论:PTC组织中CTSH表达升高,且CTSH的高表达可能与PTC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急性草甘膦中毒4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4例急性草甘膦中毒病例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分析4例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全血胆碱酯酶(ChE)测定结果及治疗过程。结果根据有毒草碱样临床症状和全血ChE活力降低,连续观察ChE的活力均受到抑制,最低者为26.3U,一般在50U左右,确诊为急性草甘膦农药中毒。结论详细询问接触草甘膦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测定全血ChE活力,对诊断其是否中毒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5.
全国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研究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外贸进出口量的大幅度增加和交通工具、运输设备的快捷便利,医学媒介生物通过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传入传出的危险度大大增加,世界各国卫生当局十分关注事态的发展,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国质检[2001]61号“关于印发《国境口岸及交通工具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规定》的通知”。为此,我们对全国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交通工具和运输设备上截获的医学媒介生物进行了整理分析研究,并就采取什么样的有效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6.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治疗牙髓、根尖周感染的最有效的方法,有资料报导其疗效一般在90%左右,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广大患者所接受,遗憾的是仍有少部分患牙根管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因各种原因造成失败而被拔除,其中冠根折约占50%[1]。笔者采用的是唇颊侧直接开髓治疗牙髓根尖周感染患牙  相似文献   
27.
聚肌胞、辅酶Q_(10)、地塞米松治疗乙型脑炎11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6~1988年用聚肌胞、辅酶Q_(20)、大剂量地塞米松组成免疫调整疗法治疗乙脑11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随机将临床确诊的乙脑患儿分为治疗组115例,对照组61例。年龄9月~15岁。参照实用内科学进行诊断及分型。两组年龄、病程、临床  相似文献   
28.
 目的:旨在观察螺内酯对苯那普利长期使用的降压疗效及改善左室肥厚作用的影响。方法:136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先予苯那普利10 mg·d-1口服治疗1个月(A组),未达显效者再随机分为B组和C组,单盲法分别加服氯沙坦50 mg·d-1和螺内酯40 mg·d-1,治疗一个月。3组中显效病人(A组57例,B组20例,C组21例)均继续原方案治疗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末观察:(1)诊室血压;(2)超声心动测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EF值及A/E比值,并计算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3)测血钾、肾功、血糖、血脂。结果:苯那普利小剂量单用,近期显效率41.9%,长期使用仍能维持降压疗效,但需增加剂量。未显效者加用氯沙坦和螺内酯后,近期显效率分别为57.14%和61.76%,长期用药血压维持正常率分别为91.43%和94.12%。3组均有显著逆转左室肥厚作用,治疗后LVDD、IVST、LVPWT、LVMW及LVMI及A/E均明显降低,EF值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6个月末3组无差异P<0.05;12个月末B、C两组接近P>0.05,但均优于A组,P<0.05。治疗前后对血钾、肾功、血糖、血脂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螺内酯在加强苯那普利长期降压及改善左室肥厚作用方面,与氯沙坦一样有效。且不良反应更少,价廉,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临床实习,实习医生逐步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为毕业后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目前乳腺外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患者隐私权与医学生实习的矛盾,学生沟通技巧方面的缺乏,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科研能力的缺乏等,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单、双日输液顺序,单日患者行新式拔针法,输液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不提前按压穿刺点,即用左手将无茵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以拇指固定,右手拔针并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液体漏出,拔针后用左手拇指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3 min;双日患者行常规拔针法.结果 新拔针方法其疼痛程度、针头回血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