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作为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慢性肾脏病(CKD)-心血管疾病轴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血压可以是CKD的原发病因,也可以是CKD的并发症,贯穿于CKD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它是肾功能受损进展的重要因素,也是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CKD和高血压有如此紧密的联系,高血压的防治已成为CKD一体化治疗模式中最主要的干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消除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大量腹水。方法:本组6例患者,采用封闭式腹水回输即腹水持续以血泵泵入血液透析动脉侧管,以血压泵调节腹水回输速度,在血透机上调节超滤量。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对36倒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瘦手术成功后内瘘狭窄与闭塞原因予以分析并行相应处理,旨在阐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建立与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环节。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25~63岁,平均43.5岁。内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双重血浆滤过(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对合并狼疮肾炎(1u—pus nephritis,LN)的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合并LN的重型SLE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药物治疗+DFPP组(DFPP组),每组18例。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免疫学指标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DFPP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BUN、SCr、血清胱抑素C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DFPP组以上各项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和DFPP治疗组血白蛋白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NA阳性率、抗ds-DNA阳性率、IgG、IgA、IgM、ESR下降(P〈0.05),补体C3、CA升高(P〈0.05),DFPP治疗组治疗后ANA阳性率、抗ds—DNA阳性率、IgG、IgA、IgM、ESR下降(P〈0.05),而补体C3、C4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DFPP组ANA和抗ds—DNA转阴率更高,IgG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与DFPP组治疗前后SLEDAI明显下降(P〈0.05),组问比较,DFPP组下降更显著(P〈0.05)。DFPP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合并LN的重型SLE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DFPP可显著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量、残余肾功能、尿素清除指数Kt/V、标准蛋白分解率、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素、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结果 6个月后两组都存在残余肾功能的减退,但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的24 h尿量及残余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标准蛋白分解率、血浆白蛋白显著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治疗后高通量血液透析组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素显著低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低于低通量血液透析组.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有利于维持性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维护,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更多中分子物质,减轻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重症SLE患者67例,均合并重要器官受损,SLEDAI评分≥12分,SLE发作类型为严重/大发作。在原有常规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吸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自身抗体(ANA、Anti-dsDNA、Anti-Sm)、SLEDAI评分及重要器官损害的变化。通过前后对照分析,评价IA治疗重症SLE的疗效。结果:经IA治疗后,血IgG水平由(21.98±4.43)g/L降为(5.28±1.37)g/L,IgA由(2.16±0.25)g/L降为(1.07±0.25)g/L,IgM由(1.82±0.30)g/L降为(0.91±0.21)g/L(均为P<0.01),C3、C4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ANA阳性率由100%降至8.96%,Anti-dsDNA阳性率由100%降至4.48%,Anti-Sm阳性率由29.85%降至5.97%(均为P<0.01)。IA后SLEDAI由22.70±6.43降至5.52±4.68(P<0.01)。IA后12周,67例患者中52例缓解,12例部分缓解,总缓解率95.5%。结论:A蛋白免疫吸附可有效清除自身抗体、控制狼疮活动,对重症SLE活动,采用A蛋白免疫吸附配合常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疗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除去血浆中的致病因子或利用吸附材料除去血浆中与免疫有关的致病因子,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自1979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还把免疫吸附疗法纳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免疫吸附基本概念IA疗法一般是将具有免疫吸附活性的物质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使用抗生素出现抗生素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01—2018-01收治的64例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抗生素脑病患者1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54例未发生抗生素脑病,从中随机选取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平均CAPD时间、血液透析转为腹膜透析例数、血压(BP)、矫正钙、血磷、血浆白蛋白、标准蛋白分解率(nPCR)、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残存肾功能(GFR)、腹膜清除率、每周腹膜总肌酐清除率、每周腹膜总尿素清除指数、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例数、抗生素使用时间等的分布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抗生素脑病的可能因素。结果:抗生素脑病发生率为15.63%(10/64)。上述18个指标中年龄、平均CAPD时间、由血透转为腹透例数、收缩压、舒张压、GFR、每周总肌酐清除率、每周总尿素清除指数、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例数、应用β抗生素时间3天等10个指标具有组间差异(P0.05或P0.01);将此10个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除血压、每周腹膜总肌酐清除率和每周腹膜总尿素清除指数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抗生素脑病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重视管理,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