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70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究农村老年人自主性感知的差异性及其与自我养老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量表、中文简版自主性感知量表对湖南省350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自主性感知的潜在类别。结果 农村老年人的自主性感知被识别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定义为低自主-高依赖型(14.0%)、中等自主型(55.1%)、独立自主型(30.9%)。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后,自主性感知可独立解释农村老年人21.9%的自我养老能力变异。结论 农村老年人的自主性感知呈现类别分布,即低自主-高依赖型、中等自主型、独立自主型;低自主-高依赖型者自我养老能力最低,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联合运用教学工作坊与叙事医学在重症监护室医护人文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86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从2018年7月起ICU联合实施教学工作坊和叙事医学的人文关怀培训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医护的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品质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实施后组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和人文关怀品...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半暗带区皮层血流量及神经细胞凋亡。方法: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测量仪检测局灶性脑梗死后各时间点坏死区和半暗带皮层血流量;TdT-介导dUTP-生物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脑梗死后坏死区皮层血流量呈波浪样改变,3h降至最低,为正常血流量的9.36%±1.72%,6h后回升,12h达高峰,为正常31.18%±1.44%,24-48h血流量再度下降,与3h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半暗带皮层血流量6h降至最低,为正常皮层血流量的30.88%±7.11%,9-48h上升,至48h血流恢复至正常91.90%±4.56%,与其它组差异显著(P<0.05)。TUNEL结果显示,局灶性脑梗死组6h开始出现凋亡细胞,主要集中于半暗带区,呈半球状向四周放射样扩展,随梗死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梗死48h后凋亡细胞达峰值。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后半暗带区皮层血流量与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关系,其血流量的恢复引起的再灌注损伤最终导致了迟发性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P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53例PCN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3例PCN中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22 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13例(伴高级别转化1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12 例(伴相关浸润性癌 2例,伴高级别异型增生1例),导管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6 例(伴相关浸润性癌1例,伴原位癌2例).免疫表型:(1)22例SCN:22例均表达上皮标志物CK、CK7、CK19,10例表达α-inhibin,22例均不表达CgA、Syn、CD56、vimentin,Ki-67增殖指数均约1%;(2)13 例 SPN:13 例均表达 PR、CD10 及 β-catenin,6 例表达vimentin,5例表达Syn、CD56、CK7,13例均不表达CgA,Ki-67增殖指数均<1%,仅1例伴高级别转化Ki-67增殖指数>4%;(3)12 例 MCN:12 例均表达 CK、CK7、CK19,均不表达 MUC2、MUC5AC,上皮下间质表达 ER、PR、α-inhibin,2例相关浸润癌高表达MUC1,Ki-67增殖指数>5%,余病例Ki-67增殖指数均<1%;(4)6例IPMN:6例均表达CK、CK7、CK19、MUC5AC,3例胰胆管型表达MUC1,3例肠型局灶表达MUC2,IPMN伴原位癌及相关浸润癌Ki-67增殖指数>5%.结论 PCN是一组罕见病变,与胰腺实性肿瘤相比预后较好,掌握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有利于确诊,并对规范化治疗、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北沙参是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的根,其成分主要包括多糖、香豆素类、聚乙炔类、木脂素类、酚酸类等,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文献计量学对北沙参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归纳总结北沙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有效成分并构建北沙参“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合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论,从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等,对北沙参的Q-Marker进行预测,多糖、β-咔啉类生物碱、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绿原酸、水杨酸、法卡林二醇、人参炔醇、人参二醇和腺苷可作为北沙参主要Q-Marker,为完善北沙参质量标准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肾囊肿为常见良性疾病,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以往多行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在超声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液、注射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肾囊肿取得满意效果〔1~3〕。1987~1997年,我院对26例肾囊肿病人实行硬化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7.
88.
摘要 目的 探讨Mizolastine(MIZ)对小鼠肥大细胞(M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小鼠MC及IgE的获得、ELISA测定、RT-PCR。 结果 (1) OVA诱导MC对VEGF的释放呈现时间依赖性增长。30min的抗原诱导,MC即可结构性表达VEGF,1h前MC对这些细胞因子的释放缓慢增长,1~4h时间段对VEGF的释放呈现急剧增长现象,峰值在4h,4h后VEGF释放值呈现滞长或逐渐降低,6h后比4h略降。(2)MIZ对IgE依赖方式诱导的小鼠MC VEGF的释放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3) MC结构性表达VEGF mRNA,经抗原诱导后mRNA表达增强明显,经不同浓度MIZ阻断后表达明显降低,呈现浓度依赖的方式。结论 MIZ对体外MC展示很强的抑制其VEGF的表达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9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山东省泰山医学院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局灶性脑梗死组72只,局灶性脑梗死组根据光照后时间分为30 min,3,6,9,12,24,36,48 h,3,4,5,6 d共12组,每组6只.采用光化学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动物处死前1 h注射10 g/L伊文思兰1 mL.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完整的颅骨,按要求时间点麻醉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观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9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参加实验的8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后30 min即有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9阳性细胞出现,呈半球状向四周放射样扩展,随脑梗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二者均在48 h表达至高峰,但前者表达更显著(P<0.05),阳性细胞局限于脑梗死区周围.②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未发现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9的阳性表达.结论①局灶性脑梗死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9表达部位一致,以坏死区为中心呈放射状空间分布特征.②二者均在30 min开始表达,48 h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较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表达增多,这种时间变化规律说明细胞凋亡的级联反应最终通路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90.
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简称人工骨)植入后骨愈合的时间和骨修复效果,探讨人工骨在骨科临床的应用范围。方法:于2003-03/2005-03选择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骨折后骨缺损患者32例,骨不连患者5例,骨肿瘤患者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4例。均符合本临床试验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X射线片确诊,患者均知情同意。①骨折后骨缺损患者:均为四肢各部位粉碎性骨折,经切开复位后有骨缺损,采用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处。②骨不连患者:将骨折端瘢痕及硬化骨切除、髓腔打通后,植入人工骨。③良性骨肿瘤患者:将病骨刮除后植入人工骨。④腰椎峡部裂患者:在减压,RF复位、内固定后有2例行自体骨与人工骨混合植入,1例左侧行自体骨、右侧行人工骨植入,另1例在原来行自体骨植骨基础上因愈合欠牢固,而在原植骨处加植人工骨。结果:42例患者获得随访。①骨折后骨缺损患者29例,25例在术后2~7个月先后达临床愈合。另4例中,1例尺骨缺损植人工骨处术后2年尚无骨痂形成,术后2年9个月骨缺损处愈合;1例胫骨中上段粉碎骨折于术后15个月见原骨缺损植人工骨处骨痂形成不多。其余2例为术后过早负重,发生钢板断裂,给予重新手术复位、固定。②骨不连患者5例,有2例于术后9个月愈合,3例单纯植人工骨者未愈,其中2例再手术行自体骨移植,术后1年愈合。③良性骨肿瘤患者4例,骨囊肿2例术后未见复发。骨纤维结构不良2例,术后再次手术,改行自体骨移植。④腰椎峡部裂患者4例,3例术前腰腿痛症状消失,复查X射线片见原峡部断裂影消失。1例仍感下肢麻痛,复查X射线片见植骨愈合欠佳。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能,植入体内具有良好的骨传导作用,可用于四肢粉碎性骨折所致的骨缺损;因其不具备骨诱导成分,对于骨不连、良性骨肿瘤等所致骨缺损,宜将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和自体骨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