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第一期全国血防站(所)长管理班开学典礼安徽省副省长、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汪涉云同志会见学员卫生部地病司血防处王环增处长讲话 第二期全国血防站(所)长管理班结业典礼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朱敖荣教授讲管理学基础学员在流行区现场考察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郭源华教授讲课学员进行论文交流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血防站(所)长管理班部分活动照片@夏长根 @宋璆 @陈大林  相似文献   
22.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光辉诗篇《送瘟神二首》发表35周年,反映我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广大干群“送瘟神”的丰功伟绩和血防专业人员多姿多彩的工作、生活及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安徽省血防专业人员业余摄影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用蒿甲醚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 :1996年4— 11月 ,选择安徽省贵池市唐田乡 2个村为试点 ,选择 6岁— 65岁村民随机配对分为蒿甲醚组和对照组。在服蒿甲醚前 2 0 d,经粪检查病 ,并服单剂吡喹酮 4 0 mg/kg— 50 mg/kg治疗。于 5月下旬口服第 1剂蒿甲醚 6mg/kg,以后每半个月服 1次 ,共 10次 ,对照组口服相同剂型的安慰剂。结果 :口服蒿甲醚 4 33例粪检全部阴性 ,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 ;对照组 4 52人的粪检感染率为8.9% ,并发生 1例急性血吸虫病。口服蒿甲醚对肝、肾功能、网织红细胞和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在整个传播季节每半个月口服 1次蒿甲醚 6mg/kg,对湖沼型重度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为制定防治湖区血吸虫病策略提供一种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24.
无为县地处长江沿岸,是血吸虫病重疫区,有18个流行乡(镇)、130个流行村。根据省世行贷款血防项目健教计划的总体要求,全县从1992年起实施血防健康教育。以黑沙  相似文献   
25.
安徽省移民建镇试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为制订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退人不退耕的单退点和退人又退耕的双退点各2个,采用常规方法调查各试点钉螺分布、人畜感染以及滩地野粪污染情况。结果 移民建镇试区钉螺分布广,单退点感染螺密度较双退点高,两个单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69%、1.88%,两个双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39%、0.29%;滩地野粪污染仍较严重,尤其以单退点为甚;人、畜血吸虫感染在单退点相当严重,居民血吸虫抗体阳性率(IHA)高达20%以上,耕牛粪检阳性率最高达34.48%。结论 移民建镇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单退点血吸虫病流行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6.
江滩型地区不同季节人畜血吸虫感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在当前农村社会、经济状况下江滩型地区人畜血吸虫感染规律,为制定符合该类地区特点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2002年6、9月下旬和12月上旬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三联村5周岁以上常住沿江居民中随机抽取500人,利用Kato-Katz法进行1粪3检,阳性者计算虫卵数,对该村所有耕牛用棉析孵化法检查是否感染,以判断春、夏、秋不同季节人畜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总体看来,人群感染率夏季为12.93%,显著高于春(4.23%)、秋(2.69%)季,春季略高于秋季,但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人群夏季感染率均显著地高于春秋季,除农民春季明显高于秋季外,其余春秋季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病人感染度秋季(178.14±147.44)最高,夏季(127.03±186.52)次之,春季(18.96±13.54)最低。耕牛感染率夏季(42.62%)显著高于春(7.41%)、秋(1.75%)季,春季略高于秋季,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江滩型地区人畜感染血吸虫的主要季节在夏季,秋季感染率最低。  相似文献   
27.
为预测三峡建坝后长江安徽段水位、泥沙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改变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作者于1994-1997年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①三峡建坝后春季部分低洼滩地将提前上水,秋季较高滩地将提前露滩。结合滩地高程分析,建坝后水位变幅似不足以引起钉螺分布范围较大的变化。②泥沙变化将更有利于滩地淤积,支流淤塞,滩地面积进一步增加,将为钉螺扩散提供孳生地,进而可能使钉螺面积增加。③建坝后对较大洪水有削峰作用,从而将减少洪涝灾害,进而减少因洪水而造成钉螺扩散以及人群因抗洪救灾而接触疫水。④水沙时空的变化将会引起人畜上滩活动及滩地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变化,进而引起人畜感染的变化。本文还针对三峡建坝后长江安徽段水沙特点,结合客观自然条件及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对策性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以疫水接触史确定化疗对象的筛检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及其防治效果。方法:以Kato—Katz法为参照标准,对同时接受粪检和疫水接触史调查的795人进行了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析,并将此筛检方法付诸现场实施两年以考核其防治效果。结果:该方法总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69.4%。符合率为70.6%.男女及各年龄组人群之间灵敏度无显著差异,但女性的特异度和符合率明显高于男性,除50岁以上,特异度和符合率随年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连续两年以疫水接触史确定化疗对象并予以治疗,男女及各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均较防治前明显下降,总感染率下降了66.4%。结论:以疫水接触电筛检化疗对象的防治措施具有良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和方法在一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村抽样185户农民,调查其血吸虫病感染率与其家庭居住环境、饮用水源、养牛羊与否、人均耕地面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结果和结论饮用江水是引起血吸虫病感染的重要因素,住房与江水的距离较近,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发现在该地区,饲养牛羊的农户,其感染率显著低于非饲养者,经济收入最高的农户,其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30.
在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对以疫水接触史确定化疗对象的筛检方法进行了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研究,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纵向观察。结果表明,以KatoKatz 法为参照标准,该方法总的敏感性为80.0 % ,特异性为69.4 % ,符合率为70 .6% ,男女及各年龄组人群之间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但女性的特异性和符合率明显高于男性,除50 岁以上年龄组外,特异性和符合率随年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连续两年以疫水接触史确定化疗对象并予以治疗,男女及各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均较防治前明显下降,总感染率下降了66 .4% ,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