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评价疟疾参比实验室应用巢式PCR技术诊断输入性三日疟的效果。方法采用巢式PCR对2015-2017年湖北省网报疟疾病例和疑似病例血标本进行疟原虫核酸检测,筛查三日疟阳性标本,并与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RDTs)检测结果、吉氏染色显微镜镜检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67例网报输入性疟疾病例中,经巢式PCR共检出15例(4.1%)三日疟病例。在这15例三日疟病例中,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镜检13例诊断为三日疟,1例为间日疟,1例为卵形疟;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镜检7例为三日疟,8例为间日疟;RDTs方法阳性6例;阴性9例。结论在输入性三日疟的诊断和分型上,巢式PCR明显优于RDTs和镜检法,RDTs不能取代镜检对罕见疟疾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策略在湖沼地区不同流行类型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为完善血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北仙桃市沙湖片区37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为研究对象,其中垸内组34个,垸外组3个。开展了"建三格式厕所"、"建沼气池"、"水旱轮作"、"安全饮水"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及常规卫生血防措施。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合现场调查,收集疫情、经费投入与产出效益等资料,进行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分析。结果垸内组与垸外组的总效益费用比均>1;垸内组总投入、每100只活螺平均密度下降1%费用、每100人与每100头牛感染率下降1%费用、总效益费用比、净效益与净效益费用比均高于垸外组;其中垸内组净效益费用比为1.17。结论垸内组投入较高,但收益也较大;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策略在垸内组与垸外组均产生了血防、社会和直接经济效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探讨胆道结石患者的血小板数量(PLT)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特征,我们测定了236例胆道结石患者的血小板数量(PL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组手术治疗230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无血液系统疾病及慢性肝、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肥胖伴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患者血清中期因子(midkine,MK)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诊所血压正常的肥胖者100例和体质量正常的健康体检者47例(对照组),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MBPS结果肥胖患者分为血压晨峰组(MBPS≥35 mm Hg)42例和单纯肥胖组(MBPS<35 mm Hg)5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清MK含量,并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血浆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ence index,HOMA-IR)来评价胰岛素抵抗,同时分析血压晨峰组患者MK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1MK:与对照组和单纯肥胖组比较,血压晨峰组的血清MK明显升高[(0.86±0.11)、(0.90±0.15)比(1.44±0.32),P均<0.01];单纯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OMA-IR水平比较:血压晨峰组(5.23±0.96)高于单纯肥胖组(2.72±0.37)和对照组(1.8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纯肥胖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晨峰组MK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r=0.494,P<0.01)。结论肥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合并血压晨峰的肥胖患者随着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加重MK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与血清MK可能共同参与了肥胖合并MBPS的发病。  相似文献   
65.
完成全结肠检查是准确诊断结肠病变的必要条件,肠镜检查中护理配合对于完成全结肠观察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肠镜检查时护理配合技巧作一归纳总结,包括双人肠镜检查时的插镜技巧,以及肠镜检查时体位调整和腹部按压对于顺利插镜的价值。无论双人插镜法还是单人插镜法,医护之间密切配合有助于提高检查效率,完成全结肠检查。  相似文献   
66.
目的应用巢式PCR技术对1例罕见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进行诊断和鉴定。方法采集初诊为输入性间日疟患者血样,进行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显微镜镜检和巢式PCR检测,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该患者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阴性;镜检查见寄生于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环状体和滋养体;采用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特异性引物(rOVA1v/rOVA2v)进行巢式PCR,在760bp处有特异性扩增条带,测序后经Blast比对,与GenBank数据库中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部分序列的一致性为99%。结论该患者经巢式PCR和序列分析确诊为湖北省首例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感染。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自拟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组、环磷酰胺组、中药组方联合环磷酰胺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FN-γ、IL-4、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狼疮性肾炎病例共95例,随机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31例,中医组31例,中西医结合组33例。中医组服中药组方每日1剂,分2次口服;西医组静滴环磷酰胺1.0 g/月;中西医结合组在中药组方的基础上静滴环磷酰胺0.6 g/月。分别观察3组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外周血清IFN-γ、IL-4、TGF-β1的表达。结果治疗前后中医组、西医组IFN-γ、IL-4、TGF-β1的组内比较(P<0.05),中西医组IFN-γ、IL-4、TGF-β1的组内比较(P<0.01)。治疗后IL-4 3个组的组间比较结果示中西医组在降低IL-4的水平方面分别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P<0.05)。结论养阴清热、活血利水中药组方可能是通过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L-4及TGF-β1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肥胖伴隐匿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患者血清中期因子(midkine,MK)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诊所血压(CBP)正常的肥胖者100例和体质量正常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按日间血压监测结果,肥胖组被分为肥胖MH组(诊所血压正常,日间动态血压高于正常值)41例和单纯肥胖组5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检测外周血MK含量.对比分析两组血清MK水平及其与日间血压的关系.结果 (1)MK比较: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比较,肥胖MH组血清MK明显升高(P均<0.05);单纯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压比较:肥胖MH组的dSBP、dDBP均明显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肥胖MH组血清MK水平与dSBP、dDBP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肥胖患者MH与血清MK水平有关,MK可能参与了肥胖患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CI)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效果及与年龄关系。方法将103例存在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比较治疗前后效果及与年龄关系。结果用药前中年患者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率高于老年患者(P<0.05);干预组治疗6个月后斑块积分差值和改善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不稳定斑块率自身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斑块积分改善百分比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CI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效果明确并与年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PAC-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04例经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1组(34例)、干预2组(32例)及对照组(38例)。干预1组和2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20mg/d,同时加服拜阿司匹林100mg/d;对照组1:3服拜阿司匹林100mg/d。治疗后3周检测血中CD62P、PAC-1、hs—CRP;治疗后6个月时超声检查斑块及血脂情况。结果干预1、2组及对照组比较:①斑块大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3组不稳定性斑块数分别为54、46、49个,稳定性斑块为5、6、4个,治疗后不稳定性斑块分别为44、34、50个,稳定性斑块为15、17、5个。与治疗前自身和对照组比较,两个干预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以及两个干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两个干预组治疗后,CD62P、PAC-1及hs—CRP较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性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以及两个干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治疗后两个干预组血脂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4.0mmol/L者,干预1、2组治疗前分别为2例和1例,治疗后为7例和14例(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治疗后急性脑血管事件,对照组3例,干预1组1例,干预2组0例。干预2组药物不良反应有6例(18.8%),干预1组有1例(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及炎性反应,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阿司匹林联合10mg/d的阿托伐他汀较20mg/d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