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逆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01—2013—06共收治股骨逆粗隆间骨折25例,均采用有限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患者的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5例术后均获随访8—12个月,平均9个月。1例骨不连,术后1年内固定断裂。再次手术时更换加长型PFNA内固定术后6个月骨性愈合。其余24例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2个月。3例轻度髋内翻。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16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0%。结论有限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逆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国产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方法 2011年8~10月在河南省长葛、禹州和登封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6 171名观察对象随机分配到接种组(3 083人)和对照组(3 088人)。接种组每人接种一剂疫苗,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免疫后28 d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接种组随机抽取599人作为免疫效果评估对象,在免疫前和免疫后28 d,采用微量血凝抑制(HI)试验测定疫苗抗体。结果接种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220/3 083)和1.36%(42/3 083)。对照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36/3 088),无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接种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38.285,P<0.001;χ2=42.356,P<0.001)。接种组H1N1、H3N2及B型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9.30%、82.80%和67.60%,抗体保护率分别为89.30%、98.30%和93.00%,GMT分别为1∶416、1∶796和1∶180。结论国产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河南省致泻大肠埃希菌多重PCR分型的基线数据,分析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河南省郑州、登封、周口、睢县4个地区的多家医疗机构设立监测哨点,收集可疑致泻大肠菌感染样本,采用多重PCR方法进行分型,并对致泻大肠菌分型结果和病例个人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河南省共检测可疑致泻大肠埃希菌病例样本数1 934例,检出致泻大肠菌阳性样本为139例,检出率为7.19%。其中EPEC检出率最高为67例(3.46%),之后依次为EAEC 56例(2.90%)、ETEC 9例(0.47%)、EHEC 7例(0.36%)、EIEC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高峰在4-5月,1-2岁组腹泻患者的检出率最高(10.81%)。结论 EAEH和EPEC是河南主要的致泻大肠菌型,应用多重PCR技术能快速鉴别粪便标本中的致泻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比较经跗骨窦切口插入钢板内固定与经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11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被随机分为微创及常规治疗组,微创治疗组59例(64足)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插入钢板内固定,常规治疗组49例(53足)采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结果 术后均获随访8~2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两组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ohlers及Gissanes角均获满意矫正;常规治疗组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8足,而微创治疗组没有发生;Maryland足部评分显示微创治疗组优49足,良11足,可4足,优良率93.8%;常规治疗组优31足,良15足,可7足,优良率8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比较,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插入钢板内固定治疗不仅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获得满意的疗效,而且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5.
神经切除对骨形态发生蛋白异位诱导成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rhBMP-2异位诱导成骨模型,观察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切除对骨再生的影响,探讨神经支配在骨再生中的作用以及失神经所致骨折骨痂增大的部分机制。[方法]1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右侧股后部肌袋模型,实验组行右侧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切除后植入含0.125mgrhBMP-2胶原复合物。对照组仅进行神经暴露后植入等量rhBMP-2胶原复合物。于术后7、14、21d取材,行湿重测量、放射学、生化检测、组织学观察和形态计量分析以及破骨细胞TRAP染色。[结果]湿重检测显示实验组组织块湿重明显大于对照组。X线检测实验组成骨范围较对照组明显增大,成骨组织密度不及对照组。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术后第7d实验组AK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4d,实验组钙含量高于对照组,术后21d,实验组钙、磷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成骨范围大于对照组,成骨后期破骨细胞活跃,骨小梁稀疏。组织形态计量分析显示实验组术后21d破骨细胞相对数增多,骨小梁体积密度、平均宽度均低于对照组。TRAP染色显示实验组破骨细胞明显较对照组活跃。[结论]在外源性BMP-2异位诱导过程中,神经切除引起骨诱导早期成骨活动的增加,在成骨中后期失神经导致破骨细胞活动增强引起骨小梁的稀疏和骨密度的降低,提示神经支配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骨再生活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霍乱流行特点与地理分布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霍乱弧菌在自然界生存、繁殖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相关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多变量统计分析、因果判断和实验研究方法。结果:特殊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是构成霍乱多发疫区的重要因素;霍乱弧菌适合在总盐量、氯化物、钠离子和几丁质含量高的环境中生存。结论:控制霍乱流行的重点应放在多发疫区,预防策略是改善多发疫区的地理环境和卫生习惯,治本的措施是改造盐碱地,消除霍乱弧菌生存的有利环境,加强改水改厕力度,切断传播途径;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人群不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成骨过程中神经营养因子(NTFs)家族及受体的表达,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BMP骨诱导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右侧股后部异位成骨模型,实验组植入rhBMP-2胶原复合物,对照组仅植入相同体积的胶原海绵。分别于术后7、14和21d取材,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结果]组织学证实rhBMP-2胶原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骨诱导能力,而对照组未见成骨。术后第7d,在大量软骨形成期NGF和TrkA阳性染色达到高峰,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BDNF在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中有阳性染色,其受体TrkB仅在成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中有表达;NT-3与NGF表达相似,其受体TrkC仅在成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中有阳性染色。术后第14d,NGF和TrkA阳性表达局限于部分成骨细胞、骨样细胞和成骨样细胞;NT-3在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中明显表达。术后21d,只有少量成骨细胞、成骨样细胞中有NGF和TrkA的表达。RT—PCR检测结果显示,NTFs mRNA于术后第7d表达最高,与免疫组化中蛋白质的表达结果相一致。[结论]NTFs及其受体在rhBMP-2诱导成骨过程明显表达,提示NTFs可能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协同BMP的诱导成骨过程。  相似文献   
98.
锁骨骨折系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9%[1],而其中更以锁骨中段为甚[2].对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已得到众多临床医师的认同,由于其获得了即时的坚强固定,从而允许早期功能锻炼[3,4].但是传统的"大切口"、"广剥离"导致的不良后果亦屡有报道.随着微创理念并锁定技术的不断发展,锁定钢板亦逐渐应用于锁骨干骨折的治疗.笔者回顾2009年5月-2011年1月对67例锁骨干中段骨折(按Robinson分型[5 ]均属2B型)患者采用重建锁定板分别实施切开内固定和经皮插入微创法内固定两种方法,比较二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我们采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最新研制的霍乱弧菌“O”分型血清81型,首次对河南省非0—1群霍乱弧菌196株进行了血清分型的研究,不同来源的非0~1群霍乱弧菌,除24株未定型者外,可分为37个血清型,分型率为87.8%。以 O_2和O_7型较多。作者认为,O_2血清型为河南省已发现的主要菌型,而且是我省腹泻病患者主要致病菌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监测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腹泻患者和宿主动物中带菌及毒力基因情况,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2009年河南省监测点所送可疑菌株进行血清学和PCR复核,对确认菌株进行stx1、stx2、eaeA、hlyA毒力基因测定。结果河南省2005-2009年共监测各类标本10 732份,检出O157∶H7菌株255株,检出率为2.38%;其中动物粪便标本的检出率为6.31%,检出率最高的为羊粪(8.04%),其次为牛粪(7.20%);各年份菌株检出率之间有一定差异;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产毒株主要来自于羊、牛、鸡粪便及蝇类和生肉标本;毒株类型主要为stx2、eaeA、hlyA组合型。结论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人群和各类动物中均存在,最重要的动物宿主是羊和牛;部分食品在加工环节有可能被污染,存在引起暴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