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系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中主要类型之一.研究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UAP的发生和发展[1].地尔硫莗已被确认是治疗心绞痛的有效药物[2][3].本研究旨在观察地尔硫莗对UAP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抑郁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4G/5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对照组63例、单纯抑郁组56例、单纯冠心病组91例和冠心病伴抑郁组7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受试对象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上游调控区多态性位点(5-HTILPR)与内含子2区(5-HTIVNT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单纯抑郁组、冠心病伴抑郁组5-HTFLPR的SS基因型(分别为50%和51%)及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和0.68)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单纯抑郁组、冠心病伴抑郁组LL基因型(分别为13%和15%)及L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1和0.32)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伴抑郁组PAI-1基因4G/4G基因型(分别为47%和48%)及4G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68)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纯抑郁组(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伴抑郁组5G/5G基因型(均为12%)及5G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32)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抑郁组(P<0.05),5-HTIVNTR基因型(12/12,12/10,10/10)分布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伴抑郁组SS+4G/4G联合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纯抑郁组和单纯冠心病组(分别为27%、13%、13%和10%,均P<0.05).结论5-HTILPR基因SS基因型和PAI-1基因4G/4G基因型共存与冠心病伴抑郁障碍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CHF伴抑郁障碍70例(抑郁组)和CHF不伴抑郁障碍130例(非抑郁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eck抑郁问卷评定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NF-γ),随访观察死亡、因心衰恶化再住院事件。结果抑郁组血清IL-1β、IL-6、TNF-α和INF-γ水平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分别为(22.56±6.27)ng/Lvs(18.58±5.95)ng/L;(29.96±6.23)ng/Lvs(24.43±8.40)ng/L;(20.34±4.45)ng/Lvs(16.56±5.87)ng/L和(176.79±37.89)ng/Lvs(156.39±34.01)ng/L,均P<0.01];Beck抑郁问卷积分与IL-1β、IL-6、TNF-α和INF-γ显著正相关(均P<0.01);2年随访期间抑郁组死亡率及再住院率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分别为40%vs19%和79%vs61%,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障碍与CHF患者死亡独立相关(HR=1.126,P=0.000)。结论CHF患者伴抑郁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抑郁可能是CHF患者预后差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4.
肝阳上亢证患者心理特征及血浆β-内啡肽水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肝阳上亢证患者的心理特征和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Beck焦虑量表和Beck抑郁问卷对肝阳上亢证及相关证进行测量,并同步检测血浆β-EP。结果:肝阳上亢证和肝火上炎证患者负性事件数、负性刺激量、焦虑积分及血浆β-EP测值均高于健康人与肝肾阴虚证组;肝阳上亢证组抑郁积分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组(P<0.05)。肝阳上亢证组血浆β-EP测值与负性事件数、负性刺激量、焦虑积分;焦虑积分与负性事件数、负性刺激量、消极应对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肝阳上亢证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增高,表现为以焦虑为主的情绪障碍,并伴有血浆β-EP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65.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冠心病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因素。方法:记录72例冠心病患者病史、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与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结果:女性阿司匹林抵抗多见(χ^2=5.556,P=0.018),并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t=3.257,P=0.002)、CRP(t=2.547,P=0.013)显著相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结论: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可能与性别、低密度脂蛋白、CRP等因素有关,在这些状态下应警惕阿斯匹林抵抗的发生,必要时增加剂量或其他替代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6.
经股动脉途径是冠脉造影术和介入治疗的最重要血管路径,与其他血管路径相比,更有利于冠脉复杂病变的处理,并且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术后拔管需要人工压迫止血及较长时间的卧床,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不适和一些相关的并发症。本研究比较了Perclose血管缝合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介入治疗术后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7.
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91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应用氯吡格雷)和B组(65例应用噻氯匹定),对比观察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监测凝血指标),随访有无心血管事件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的抗血小板聚集疗效和随访的心血管事件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08)。结论氯吡格雷在PCI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8.
本研究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对肌钙蛋白I(TnI)升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与TnI不升高患作对比分析,以确定两是否有不同的定性和定量冠状动脉斑块特点。  相似文献   
69.
血红素氧化合酶系统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红素氧合酶是血红素分解代谢过程中的限速酶,代谢产物一氧化碳、胆绿素、胆红素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抗细胞凋亡和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本文对血红素氧合酶系统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梗死相关病变钙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将经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发现有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48例分为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 28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 20 例。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梗死相关病变钙化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ACS组患者血管梗死病变处较SAP组患者相对缺乏,钙化两组的最大钙化弧度分别为(85.48±71.52)°,(152.00±103.08)°, P<0.05。ACS组的钙化斑块比例低于SAP组,57.14%∶83.33%,P<0.05;前者偏心斑块多于后者,93.88%∶54.17%, P<0.01;破裂斑块亦多于后者,42.86%∶8.33%,P<0.01。结论:ACS患者血管梗死病变处较SAP患者相对缺乏钙化,这有助于对ACS发病机制的理解,钙化的存在也有助于识别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