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男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雄激素与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CD18及其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男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6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对象作对照(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性激素,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CD18。结果:校正2组血压、体质量指数及血脂差异,UAP组血清游离睾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L-1β、IL-6、TNF-α、IFN-γ和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血清总睾酮、去氢表雄酮、去氢表雄酮硫酸酯、雌二醇及总睾酮与雌二醇比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UAP组游离睾酮与IL-1β、IL-6、TNF-α、IFN-γ和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CD18呈负相关(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UAP组游离睾酮与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CD18。独立负相关。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游离睾酮水平降低,可能与中性粒细胞表达CD11b/CD18上调和血清致炎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CHF伴抑郁障碍70例(抑郁组)和CHF不伴抑郁障碍130例(非抑郁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eck抑郁问卷评定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NF-γ),随访观察死亡、因心衰恶化再住院事件.结果 抑郁组血清IL-1β、IL-6、TNF-α和INF-γ水平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分别为(22.56±6.27)ng/L vs(18.58±5.95)ng/L;(29.96±6.23)ng/L vs(24.43±8.40)ng/L;(20.34±4.45)ng/L vs(16.56±5.87)ng/L和(176.79±37.89)ng/L vs(156.39±34.01)ng/L,均P<0.01];Beck抑郁问卷积分与IL-1β、IL-6、TNF-α和INF-γ显著正相关(均P<0.01);2年随访期间抑郁组死亡率及再住院率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分别为40%vs19%和79%vs61%,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障碍与CHF患者死亡独立相关(HR=1.126,P=0.000).结论 CHF患者伴抑郁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抑郁可能是CHF患者预后差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3.
曹晶  夏大胜 《天津医药》2006,34(10):691-69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性情绪障碍与T淋巴细胞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根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抑郁组(34例)及对照组(56例),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HLA-DR)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抑郁组CD8、T淋巴细胞表达HLA-DR高于对照组(26.39±6.17vs22.04±6.61,28.08±9.13vs23.86±9.02,均P<0.05),抑郁组CD4/CD8低于对照组(0.42±0.30vs0.62±0.52,P<0.05)。抑郁标准分与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性情绪障碍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血小板膜GPⅠb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GPⅠ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小板膜GPⅠ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校正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定量胰岛素敏感指数。冠心病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小板膜GPⅠb平均荧光强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小板膜GPⅠb平均荧光强度呈独立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瘦素与冠心病发病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表现为高瘦素血症;血清瘦素水平增高可能影响血小板活化,高瘦素血症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6个心理量表达46例UAP患者和46例健康人进行评定,并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UAP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消极应对、CH、焦虑和抑郁积分及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社会支持总分和积极应对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UAP组A型行为,焦虑及抑郁分别为占73.91%、82.6%和71.4%,高于对照组36.96%、34.8%和21.7%(均P<0.01)。UAP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与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消极应对分、CH分及血小板聚集率正相关(P<0.05或P<0.01),与社会支持总分负相关(均P<0.05),血小板聚集率与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CH分亦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UAP患者由于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表现焦虑、抑郁情绪障碍,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经颅及经颈动脉制作神经源性高血压模型的效果。方法:选取24只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n=12),一组通过颈动脉鞘内血管搏动压迫脱髓鞘的迷走神经制作成神经源性高血压模型,另外一组经颅通过小脑前下或后下动脉对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的长期搏动性压迫造模。分别应用有创血压监测、酶联免疫吸附、放射免疫等技术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2周、4周、8周、12周两组犬的血压,抽取静脉血检验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及肌酐等指标。结果:经两种不同方式造模后,在术后1周、2周、4周、8周、12周收缩压及舒张血压均明显高于造模前血压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造模方式造模后血压值未见明显差异。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及醛固酮水平随造模后时间的推移而增高(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经颅造模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经颈动脉组,术后死亡率明显高于经颈动脉组。结论:经颅及经颈动脉造模均是有效的高血压造模方法,而经颈动脉高血压造模具有更简便易行、死亡率低、适宜大样本推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75岁及以上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特点及近期疗效的性别差异。方法选择75岁及以上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7例,男181例,女126例,统计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部位、手术成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种临床类型分布在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不稳定性心绞痛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为主。男性血运重建史明显多于女性(18.8%υs 5.6%,P=0.001);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多于男性(74.6%υs 61.3%,P=0.015),血脂异常明显多于男性(62.7%υs 46.4%,P=0.005)。冠状动脉造影男性与女性均以3支病变为主(63.0%υs 70.6%,P=0.1 60),男性双支病变明显多于女性(29.3%υs 17.5%,P=0.018)。手术成功率和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心肌梗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源性休克、病变血管部位(左前降支)、年龄、血糖是老年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女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多于男性;冠状动脉病变均以3支病变为主,男性双支病变多于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类型和PCI的近期疗效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8.
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2例、非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结果:多支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患者和对照组(P<0.05或P<0.01),单支病变患者也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与血浆总胆固醇,甘汪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无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总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生独立负相关(OR=0.907,P=0.031)。结论:低胆红素血症对脂代谢产生不得影响,可能是冠心病一项新发现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9.
血清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大胜  蔡林  李超  张菁  党群  刘书坤 《天津医药》2004,32(6):330-332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是否与冠心病相关。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8例和非冠心病患者72例。分别测定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与冠脉狭窄指数、年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 (P<0.05或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血清尿酸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冠脉狭窄指数无明显相关。结论 :高尿酸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0.
冠状动脉血管包括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前小动脉及小动脉,冠状动脉的血流阻力主要来自于前小动脉与小动脉,其共同构成了冠状动脉微循环。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血供中起到重要作用,微血管通过收缩与舒张功能调节改变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影响心肌灌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发病原因包括冠状动脉微血管的结构异常及冠状动脉微血管的功能异常。微血管心绞痛是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类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情况下,心绞痛的发生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本文就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