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1.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内注入硝普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中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硝普钠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PCI前均给予常规血栓抽吸治疗,硝普钠组患者在血栓抽吸后经导管注入硝普钠;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靶病变血管血流分级(TIMI)、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术前、术后1、2、3个月的心室射血分数(EF)及不良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硝普钠组患者TIMI分级、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白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硝普钠组患者术后1、2、3个月EF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内注射硝普钠可有效促进PCI后AMI患者恢复冠脉复流,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心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高钾血症是临床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之一,当血钾过高引起窦室传导时,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如不及时处理其后果十分严重。本文对我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10例高钾血症所致的窦室传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蔡玲  唐胜惠 《山东医药》2011,51(24):97-98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心包积液方法。方法对26例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进行心包穿刺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分次抽液、必要时反复冲洗及注药等治疗,观察其安全性、疗效。结果26例心包积液患者均在超声定位下一次成功穿刺并置管,无并发症发生,心包积液抽液彻底,抽液量100-1 860 ml,患者呼吸困难、心包压塞症状缓解。结论该方法安全、简便、疗效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朝品  唐胜惠  蒋翎 《内科》2009,4(3):364-365
目的探讨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及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145例患者按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阳性与阴性两组,与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45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检查后被诊断为冠心病阳性115例,阳性率为79.3%;心电图异常的92例患者中有78例被诊断为冠心病,心电图正常53例中有37例被诊断冠心病。以心电图改变诊断冠心病的漏诊率为31.2%,误诊率为46.67%,敏感度为67.8%,特异度为53.3%。结论仅凭心电图改变诊断冠心病,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危险因素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辅助检查特点,以探求合理的诊断方法。方法:总结1998年7月~2008年10月住院的27例AHCM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等检查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T波对称性深倒置;22例AHCM患者通过心脏超声诊断明确,13例通过左心室造影确诊AHCM,无1例合并冠心病。结论: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左心室造影是诊断AHCM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的左心室(LV)功能,评估其与C反应蛋白(CRP)(早期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们检测了发生AMI后患者的早期CRP水平,并将其与心脏早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相联系。从2005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前瞻性地检测了514例(平均年龄(60±15)岁,59%为男性)发生AMI患者的CRP水平,并获得了超声心动图结果。测定了中位数为6.1h的早期CRP,中值CRP水平为4.8mg/L,超声心动图是发生AMI后中位数为1d的情况下测量的。结果室壁运动评分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直径在整个CRP三分位数(所有P>0.05)范围内都非常类似。更高的CRP水平与存在中度或重度的舒张功能障碍(P=0.002)和中度或重度二尖瓣回流(P<0.001)相关。更高的CRP水平与中度或重度二尖瓣回流之间的相关性与临床特点和ST段抬高状态相独立。结论在AMI的初始阶段,CRP升高与存在严重的二尖瓣回流和舒张功能障碍有关。这表明,炎症与心室重构过程有关,而与左心室收缩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了解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者能否通过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量和减少血管并发症来改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方法:经皮冠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8例,评估接受经股动脉PCI与经桡动脉PCI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差异。结果:经桡动脉途径组患者的1年风险校正死亡率低于经股动脉途径组患者。经桡动脉组患者中需要外科手术或输血治疗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途径组者。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降低了行直接PCI的AMI患者的1年死亡率,减少了外科手术和(或)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传统上所采用的手术径路通常为股动脉途径。由于经股动脉入径行PCI具有方便性和易操作性,但血管并发症多,容易出现局部大出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皮肤溃破感染、迷走神经反射性反应、术后制动时间长等缺点。近年来采用的经皮穿刺桡动脉的方法,为临床冠心病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径路和方法。因此,本文采用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冠心病,并于经股动脉人径行PCI进行比较,旨在探讨经桡动脉入径行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1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立有无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脉造影是通用的常规入路,它操作方便、简单、安全,但是部分患者因周围血管疾病不能成功插入导管,术后下肢制动时间长、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较多而给临床工作带来困难.近年来,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干预的报道逐渐增多,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具有不用严格卧床、创伤小、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因而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我院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1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cardiac dual chamber pacemaker,DDD)右心室不同起搏位点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540例植入永久性DDD且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根据右心室不同起搏位点将患者分为心尖部组200例与流出道间隔部组240例,根据程控数据分为高心室起搏亚组和低心室起搏亚组。统计分析各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共78例(14.4%)出现三尖瓣反流;其中心尖部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比流出道间隔部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77%(54/260)vs. 8.57%(24/280),P=0.017]。心尖部组术后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面积(TR/RA)比流出道间隔部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24±0.314 vs. 0.465±0.213, P=0.035)。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低心室起搏亚组相比,高心室起搏亚组术后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面积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52±0.287 vs. 0.435±0.223,P=0.026)。结论永久性DDD心尖部起搏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反流,其发生机制与起搏电极及三尖瓣位置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