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伊立替康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的发生率占肺癌的15%~20%,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等特点,联合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依托泊甙联合铂类的2药方案是目前广泛期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尽管其缓解率较高,但中位生存时间仍较短.为了进一步提高SCLC的治疗效果,近年关于伊立替康等第3代新药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中伊立替康联合铂类的疗效优于或相当于依托泊甙联合铂类;伊立替康联合其他药物在复发或难治的SCLC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2.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整体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以来,我们对2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实行了“以病员为中心”的整体康复护理与早期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早期活血化瘀干预对急性肢体创伤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咸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肢体创伤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及术后1 d、术后14 d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图指标[反应时间(R值)、凝血时间(K值)、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值)]、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1)]水平,并记录其治疗过程中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部分凝血指标(DD、FIB)、炎症因子(IL-6、ET-1、TNF-α)、部分血栓弹力图指标(α角、MA值)明显低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25.
26.
草酸铂及羟基喜树碱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草酸铂及羟基喜树碱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期.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进展期结直肠癌病例60例,40例(OLF组)采用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方案化疗92个周期,20例(HLF组)采用羟基喜树碱联合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方案化疗40个周期,观察化疗不良反应,2-3周期后评价疗效,随访观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统计1a生存率.结果:OLF和HLF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30.0%(12/40)和25.0%(5/20),无统计学差异(χ~2 =0.531,P=0.811);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4和7.3 mo,无统计学差异(u=1.5088,P>0.05);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0.2和10.8 mo,无统计学差异(u=0.3487,P>0.05);1 a生存率分别为34.09%和38.55%,无统计学差异(u= 0.3275,P>0.05).两组间Ⅲ,Ⅳ度不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为主,其中腹泻发生率HLF组高于OLF组,有统计学差异(χ~2=7.876,P=0.044).结论:OLF和HLF两方案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疗效相似,前者外周神经毒性较常见,后者腹泻更常见. 相似文献
27.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减轻症状。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骨肉瘤误诊误治的各种原因、后果及其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科47例有误诊、误治病史的骨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误诊、误治的后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病人因素造成误诊18例(38.30%),医师因素17例(36.17%),病人和医师双方因素12例(25.53%),平均误诊天数分别为72.15、57.34、100.68 d.27例(57.45%)有误治史,其中14例(29.79%)曾行中医药治疗,11例(23.40%)接受不正确手术治疗,误用抗生素治疗2例.误诊、误治有可能导致28例(59.57%)失去保肢手术的机会,8例(17.02%)保肢手术后复发,20例(42.55%)出现远处转移.结论骨肉瘤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家长延误,加之临床和影像学诊断医师缺乏骨肉瘤专业知识所致,CT或MRI检查是防止早期骨肉瘤误诊的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不典型病例手术或活检前应充分估计到各种诊断的可能性,并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切忌盲目采取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29.
采用氟伐他汀对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进行调脂干预,观察其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30.
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预后。方法选择522例老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高龄组152例(≥80岁)和老年组370例(6079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和发病危险因素,并在病后30d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估分析预后。结果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头晕和双侧肢体乏力、心房颤动比例明显升高(42.11%vs 29.73%、7.89%vs 3.24%、17.11%vs 10.00%,P<0.05,P<0.01)。高龄组最常累积后循环血管的中段和远段。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枕叶单发梗死和多发梗死明显升高;预后不良比例明显升高(28.29%vs 17.57%,P<0.01)。结论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均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存在差异,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