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探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胸苷磷酸化酶(TP)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其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关系。方法选取病例50例,记录病例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正常脑组织病例5例,鼠抗人单克隆抗TP抗体选取乳腺炎石蜡标本1例(阳性对照)。鼠抗人单克隆抗CD34抗体选取扁桃体炎石蜡标本1例(阳性对照)。将上述符合条件病例蜡块每例切片3张,利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它们TP、CD34的表达。结果5例正常尸检脑组织TP表达均阴性(-);高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TP阳性表达率及微血管密度(MVD)值明显高于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WHOⅠ-Ⅱ级)(P〈0.05)。且口表达与MVD明显正相关(r=0.692,P〈0.05)。结论TP及MVD可以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病理分级及判定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测小骨窗直视下清除血肿和高压氧(HBO)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检测治疗组(手术+HBO,n=152)和对照组(手术,n=109)术后当时、15d、30d三个时点的血管外周阻力(R)和动态阻力(DR),于术后当时、30d、6个月三个时点观测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用脑出血病损评分(SIAS)积分定量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当时的R值及DR值均较高,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15d及30d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R值及DR值逐渐下降低,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1或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时上、下肢体SIAS积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0d及6个月后有所增加,但治疗组增加更加明显,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小骨窗直视下清除血肿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术后HBO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出血灶周围脑组织的微循环障碍,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4.
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断方法 、手术时机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检查方法 、影像学特征、诊治过程及手术效果. 结果 32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均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8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32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35次.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均采用翼点人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术后并发脑积水行V-P术5例.32例中死亡1例,恢复良好22例,生活自理6例,扶拐行走、需人照顾2例,卧床、靠他人护理1例.对其中27例随访3-12个月,均无再出血发生,无死亡.结论 DSA检查应作为诊断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主要方式;除了对I~Ⅱ级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外,对其它患者可推迟到出血2~3周以后手术;掌握一定的显微手术技巧,对于顺利夹闭小型前交通动脉瘤、预防和控制术中破裂出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以及肿瘤复发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C法检测p16蛋白在正常脑组织、瘤旁脑组织和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p16蛋白的表达面积;统计分析肿瘤复发前后p16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复发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正常脑组织、瘤旁脑组织和胶质细胞瘤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面积依次下降,分别为(613.43±217.21)μm2、(560.26±202.89)μm2和(307.24±116.91)μm2(P<0.05或P<0.01);(2)随着胶质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升高,p16蛋白的表达面积亦依次下降,星形细胞瘤(Ⅰ~Ⅱ级)为(491.91±215.32)μm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为(396.83±201.87)μm2,原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Ⅳ级)为(203.67±143.19)μm2(P<0.05或P<0.01);(3)肿瘤复发者p16蛋白的表达面积减小,而复发后病理级别升高者p16蛋白表达面积差值犤(103.152±20.829)μm2犦明显高于未升高者犤(59.381±16.215)μm2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4)肿瘤复发间隔时间与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53,P<0.01)。结论p16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细胞瘤恶性进程和复发有关,进一步研究p16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机制,将有助于对胶质细胞瘤复发的防治。  相似文献   
96.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六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少见,无特征性神经症候,较易出现误诊情况,为了吸取经验教训,现将6例颅内恶性淋巴瘤误诊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女各3例,年龄26~70岁,病程3d-3个月,有头痛史6例,伴有呕吐4例,精神行为异常2例,术前血象检查未见淋巴细胞增多,6例均无器管移植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病史。 2.影像检查资料:6例病人均行了头颅CT检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microRNA-34a (miR-34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胶质瘤组织标本30例和重症脑外伤需行手术者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34a在胶质瘤组织表达情况。体外实验,将人工合成的miR-34a模拟物miR-34a mimic转染至U251细胞系,采用荧光定量PCR、MMT、Transwell法检测miR-34a在U251细胞系中表达以及对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依据细胞转染情况,分为Control组(不转染任何基因)、Mock组(转染miRNA-neg序列)和miRNA-34a mimic组(转染miRNA-34a mimic序列)。结果 miRNA-34a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为(0.35±0.07),低于正常人脑组织的(1.0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ontrol组、Mock组、miRNA-34a mimic组miRNA-34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8)、(0.98±0.11)和(6.19±0.34),miRNA-34a mimic组与Control、Moc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T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点,miRNA-34a mimic组U251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Control组、Moc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Control组、Mock组、miRNA-34a mimic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90.53±5.84)个、(88.21±5.04)个和(27.46±2.76)个,miRNA-34a mimic组与Control、Moc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34a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下调,上调miR-34a表达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  相似文献   
98.
<正>脑胶质细胞增生症临床上少见,根据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术前易误诊为脑胶质瘤,需病理检查证实。为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现将我科1误诊病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60岁,主因"左侧口角歪斜20余d,左侧肢体乏力1 w"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入院前20余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口角歪斜,流涎,伴饮水呛咳,入院前1 w患者出现左侧上下肢乏力,活动不灵,以左上肢为著,伴视物模糊,无明显头痛、恶  相似文献   
99.
梁若飞  尹久  唐晓平 《四川医学》2020,41(10):1027-1030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实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中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开始至2019年11月28日,对体液中GDF-15水平与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进行荟萃分析,同时对GDF-15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654例患者,用于分析GDF-15水平与患者OS之间的关系。体液中高水平GDF-15的恶性实体肿瘤患者OS明显较短,合并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2.47(95%CI:1.78-3.43,P<0.001)。进一步的功能预测表明,GDF-15参与了一些与肿瘤相关通路。结论体液中高水平GDF-15与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提示临床中GDF-15可以作为恶性实体肿瘤新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颅脑创伤致胼胝体损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20年11月诊治的103例胼胝体损伤患者一般资料,均为颅脑创伤所致,且均在本院接受MRI和CT检查。观察患者MRI和CT影像学表现,并比较MRI和CT的诊断效能,并分析不同类型胼胝体损伤的MRI参数值。结果MRI检查显示99例患者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边缘清楚,4例患者存在强化或边缘不清晰,其中45例非出血性损伤患者,T1WI呈现等信号或者低信号,T2WI和DWI均呈现稍高信号,同时各扫描序列中均未见出血信号,58例出血性损伤患者,各扫描序列上均呈混杂信号,且可见出血信号;MRI和CT对膝部损伤、压部损伤以及体膝部损伤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MRI对体部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CT(P < 0.05);MRI和CT对出血性损伤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MRI对非出血性损伤、胼胝体萎缩、软化灶以及胶质增生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P < 0.05);两组患者DWI序列显示以及脑弥漫性轴突损伤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出血性损伤T2WIFLAIR、T2WI/T1WI显示明显高于非出血性损伤(P < 0.05)。结论MRI检查应用于颅脑创伤所致胼胝体损伤较CT可显示更多的病灶,可鉴别诊断出血性损伤与非出血性损伤病灶,同时可准确定位胼胝体损伤具体部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