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6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82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目前对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及HCMV感染可否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还存在争议。目的:进一步探讨HCMV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及HCMV感染可否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设计:单盲非随机的对照试验。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98例为冠心病组(年龄42~72岁),广东医学院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年龄40~69岁,已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心脏疾患),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两组的HCMV-IgG,HCMV-IgM和HCMV-IgA抗体阳性率和标本450nm吸光度值/阴性对照450nm吸光度值(S/N值),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组的HCMV-DNA阳性率。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HCMV-IsG,HCMV-IgM和HCMV-IgA抗体阳性率、S/N值和HCMV-DNA阳性率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的HCMV-IgG,HCMV-IgM,HCMV-I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8%,15.3%和1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冠心病组的S/N值分别为3.57&;#177;1.29,1.98&;#177;0.35和1.99.4-0.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HCMV-DNA阳性率为60.2%,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HCMV抗体和HCMV-DNA阳性率不受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是否伴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影响(除HCMV-IgM抗体阳性率在是否伴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两组间比较P&;lt;0.05外,余均为P&;gt;0.05)。结论:HCMV感染可能与冠心病有关,HCMV感染可能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2.
中药临床试验安慰剂制作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药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医临床试验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其制作研究仍相对薄弱。中药安慰剂的制作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试验设计、研究疾病的性质、试验药物的特点、服药方法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工艺流程。其辅料的选择应以无明显偏性的粮食类为佳,在确保安慰剂潜在的药理活性能被专家接受基础上,如果难以做到与试验药物外观及口味一致,应当尽量使之类似于相同剂型的中药。  相似文献   
33.
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 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该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之一。GERD包括3种临床亚型,即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 isease,NERD),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和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我国GERD发病率为5·77%,其中RE的发病率为1·92%。  相似文献   
34.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于现代西医学范畴。近年来,随着中西医学的不断发展与碰撞、交融,现代中医对GERD的认识不断深入。许多学者采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关系及同时检测 HCMV抗原、抗体和 DNA三项指标的意义。方法 对 95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和 83例正常对照 ,分别用免疫斑点法测尿中 HCMV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测血清中 HCMV抗体 (Ig G型 ) ,聚合酶链反应 (PCR)测尿中 HCMV- DNA。结果 患者组 HCMV抗原、抗体 (Ig G型 )及 DNA阳性率分别为 5 5 .8% ,82 .1 % ,2 4 .2 % ,抗体 (Ig G型 ) S/N值 (标本 45 0 nm吸光度 /阴性对照 45 0 nm平均吸光度 )为 3 .40± 0 .86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项指标的出现并非完全一致。结论  HCMV感染可能与慢性肾盂肾炎有关 ,三项指标同时检测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6.
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肺癌的发病机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抑癌或促癌因子能够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NSCLC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转移和耐药。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lncRNA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不仅对探索NSCLC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为改善NSCLC的治疗现状提供新的指导。  相似文献   
37.
肾细胞癌基础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癌是人类泌尿系肿瘤中占第三位的常见肿瘤。外科手术根治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一旦肾癌出现远处转移,其五年生存率不足20%。对肾癌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可提供可靠的肾癌分类和新的诊断方法。通过使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来探测MN/CAIX基因,可以发现血液循环中的肾肿瘤细胞。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的特定基因改变的鉴别、von Hippel~Lindau体细胞突变的证实,高风险病人尿中的细胞外蛋白基质的查实对提高病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都有很大帮助。传感信号和转录激活物被认为是肾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重要证据。体内和体外的研究都表明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有重要的治疗效果。干细胞移植治疗肾癌虽然副反应问题尚未解决,但已进行的临床试验表现出一定的疗效。最近蛋白酶体阻断剂在临床应用上的发展,表明它在转移性肾细胞癌的分子治疗上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有效性。本文对肾癌基础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4例慢性AA患者的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 AA患者肾阴虚型和肾阳虚型与细胞分子的关系分析,IL-2在肾阳虚组中明显升高,在肾阴虚证中明显降低(P=0.008)。中医证型与观察指标分层讨论中显示,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在细胞因子的变化上有明显不同,这可能进一步说明包括IFN-γ、TNF-α、IL-2、IL-3、IL-10和TGF-β在内的多种细因子与中医辨证的内在关系,虽然不是所有的一一对等,但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证型与IFN-γ、TNF-α、IL-2、IL-3、IL-10和TGF-β存在明显相关性,IFN-γ、TNF-α、IL-2、IL-3、IL-10和TGF-β可能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
中药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与一般临床试验要求是一致的,都需要审查临床试验的科学性、伦理性,根据中药不同于化学药物并在正式研究前大量的人体应用的特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还需要关注其临床试验前的安全性数据/资料、辨证论治的考虑、合并中药/西药的联合作用、剂量及疗程探索的依据、疗效评价的方法、试验药物的掺和物、对照药物为安慰剂时的依据、药物自命名或改变用药途径等内容。  相似文献   
40.
王萍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507-2509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nritis,CAG)配伍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4-2006年中医辨证治疗CAG相关文献,提取证候类型、辨证用药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G脾胃虚弱证治疗以益气健脾药为主,常与温里药、理气药、活血药和养阴药组合配伍;肝胃不和证以疏肝理气药与活血药、养阴药组合配伍最多见;脾胃湿热证以化湿药与理气药、健脾益气药之间的配伍最多见;胃阴不足证中养阴药主要与理气药、活血药、和胃消导药组合配伍;胃络瘀血证组方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常配伍理气药、益气健脾药和养阴药。结论:辨证治疗CAG用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多在主方、主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证型病机特点,适当配伍其他类药物,或使其兼顾病机更加广泛,提高主药治疗效果,或防止主药作用太过,佐制其潜在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重视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