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目的为优化RNA干扰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微小RNA的乙肝病毒RNA干扰表达载体。方法利用网络工具设计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区的靶干扰序列,将单链寡核苷酸退火形成双链,克隆人pcDNA6.2-GW/EmGFP—miR表达载体。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插入序列与靶序列一致,载体构建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新型乙肝病毒RNA干扰表达载体,为进一步体外及体内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消化性溃疡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阶段及不同时期的表达,探讨其与消化性溃疡和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关系。方法:利用纤维电子胃镜检查选取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75例(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溃疡46例)及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13例,正常胃黏膜组26例,前两组患者进行抗溃疡治疗。用RT-PCR方法检测其治疗前后HSP70 及内参GAPDH基因表达,用各样品HSP70与内参GAPDH的积分吸光度比值来表示HSP70 mRNA的表达量。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P<0.01);治疗后消化性溃疡各期(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而治疗后消化性溃疡各期(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及不同时期(治疗后第1个月、第2个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HSP70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P<0.01);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各期(好转组和痊愈组)治疗后第1个月的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 (P<0.01或P<0.05);而好转组和痊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SP70作为一种应激蛋白,参与了消化性溃疡及急性糜烂性胃炎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4岁.1h前突然便新鲜血1次,量约1000 ml,伴头晕、乏力而入我院.3年前曾有急性胰腺炎病史.体检:心率90次/min,血压100/70 mmHg(1mmHg =0.133 kPa),神志清楚,贫血貌,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肛门指诊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心理测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心理测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在亚临床肝性脑病 (SHE)诊断中的意义。对 4 5例肝硬化患者及 30例正常人进行数字连接试验 (NCT) ,视觉诱发电位 (VEP)检测。研究其在亚临床肝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肝硬化组NCT异常占 5 6 % (2 5 / 4 5 ) ,VEP异常占 4 9% (2 2 / 4 5 ) ,NCT和 (或 )VEP异常占 71% (32 / 4 5 ) ,两者均异常 33% (15 /4 5 ) ;对照组NCT异常占 30 % (9/ 30 ) ,VEP异常占 2 7% (8/ 3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NCT和VEP可用于诊断SHE ,联合检测可提高SHE检出率 ,对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脂肪肝患者肝功、血脂、血糖及胰岛素、血清瘦素水平,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体脂肪含量。瘦素、胰岛素分别采用ELISA、IRA方法测定,胰岛素抵抗用HOMA模式估算。结果脂肪肝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与BM I、?t、ALT、CHE相关,与IR无关。结论血清瘦素是脂肪肝患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与胰岛素抵抗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鳖甲为主的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观察以鳖甲为主的软坚消症中药复方制剂与秋水仙碱比较其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生化、肝脏形态方面优于对照组秋水仙碱。临床观察患者的腹胀、恶心、肝区疼痛症状改善,血中透明质酸、层粘蛋白有所下降,尿中羟脯氨酸有一定提高,结果优于丹参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7岁,半年前出现上腹隐痛,饥饿痛明显,进食后可缓解,伴反酸、嗳气、恶心、呕胃内容物,无呕血,就诊于市医院,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给予兰索拉唑、胃乐新治疗稍好转,后反复发作,间断应用上述药物,缓解差.1月余前上腹痛加重,呈刀割样,进食后可缓解,伴夜间痛及背部放散痛,间断应用上述药物,无明显缓解.半月前间断出现黑便,无头晕、大汗、乏力和心悸,未系统治疗.门诊以消化道出血收入院.既往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病史18年;查体:血压110/70 mmHg.贫血貌,甲状腺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辅助检查:血常规,HGB 84~100 g·L-1;血生化,2011年4月26日血钙水平3.25 mmol·L-1、2011年4月27日为2.96 mmol·L-1、4月28日为3.01 mmol·L-1、4月29日为2.95 mmol·L-1;甲状旁腺激素(PTH) 191.3 pg· L-1.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艾滋病病毒结构蛋白与IFNα-2b表达产物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的变化,将编码艾滋病病毒(HIV-1)外膜蛋白env、核心蛋白gag与编码干扰素(IFNα-2b)基因分别插人pSFJ16与pSFJ38真核表达载体,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经脂质体转染与野生型痘病毒在Cos-7细胞内同源重组、筛选、纯化,获得重组痘苗病毒vJ16env/IFNα-2b和vJ38gag/IFNα-2b。免疫小鼠后,检测小鼠周围血与脾淋巴细胞对ConA及LPS的反应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脾细胞CD4~+、CD8~+细胞计数。结果表明,周围血与脾淋巴细胞对ConA、LPS的反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8~+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呈增高趋势。结论:重组痘苗病毒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重组痘苗病毒体外与HIV-1gag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肿瘤新生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脉管侵袭和转移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法 (streptavidinperoxidase ,S -P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 )对手术切除的 5 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 5 8例癌旁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的MVD进行了检测。在 4 0 0倍视野下选择 5个最密集区 ,记算MVD数量 ,取其均数。 (1)MVD在HCC组织中比癌旁组织明显增高 (P <0 0 1) ;(2 )HCC中有转移者及包膜不完整者 ,MVD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包膜完整者 ,(P <0 0 1) ;(3)HCC中脉管侵袭阳性组 ,MVD明显高于脉管侵袭阴性组 (P <0 0 1)。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MVD与肿瘤的脉管侵袭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定HCC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STAT3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STAT3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STAT3基因及相关基因c-myc、p53、survivin、VEGF的mRNA水平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基因的蛋白水平及定位表达。结果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TAT3基因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肝癌及癌旁组织中c-myc、survivin、VEGF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p53基因mRNA的表达下调,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TAT3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STAT3基因的持续激活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