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1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260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42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378篇
内科学   684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29篇
综合类   1198篇
预防医学   524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373篇
  4篇
中国医学   1022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偏光显微镜用于观察具有偏光特性的中药粉末,具有快速准确并能排除干扰的作用,因此成为显微鉴定的常用方法。综合有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作者工作经验,归纳了近年来偏光显微镜在中药显微鉴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随着输血材料研究的深入,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逐渐减少,人们对输血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医用生物材料与血液间接或直接接触,将对血液中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及血浆蛋白等成分发生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血栓形成、溶血、补体系统激活及血液中有形成分改变.医疗器械的血液相容性评价是医用生物材料生物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介绍输血技术的研究进展,自身输血为何能得到广泛应用,进而阐述了3种自身输血方法的涵义,各种输血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以及常见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在大肠癌细胞SW-480中的表达及PPARγ被其配体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GZ)活化后对SW-480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和TGZ不同浓度(5,10,20,25 μmol/L)处理组.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W-480细胞中PPARγ蛋白质的表达,利用细胞计数法和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唑(MTT)检测TGZ和PPARγ选择性阻断剂T0070907对SW-480细胞生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大肠癌细胞系Lovo和HT-29中均有PPARγ高表达,SW-480细胞有相对低表达.细胞计数法和MTT 法显示随着TGZ浓度的增加, TGZ对大肠癌细胞SW-480生长抑制作用也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TGZ的不同浓度 (5, 10, 20, 25 μmol/L)刺激SW-480后第48小时的抑制率分别为3.3%, 8.3%, 25%, 29%.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TGZ对SW-480细胞诱导凋亡, 而且有剂量依赖关系.用TGZ刺激SW-480细胞后48 h测细胞凋亡时发现, TGZ浓度低于15 μmol/L时, TGZ对SW-480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弱. TGZ浓度≥20 μmol/L时, 诱导凋亡作用明显,与未加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GZ浓度达25 μmol/L时诱导凋亡更明显.细胞计数法显示随着PPARγ选择性阻断剂T0070907浓度的增加, 对大肠癌细胞SW-480生长诱导作用也增加.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ARγ在大肠癌细胞Lovo,HT-29, SW-480中均有表达,PPARγ被其配体活化后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生长,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确定AB-8树脂精制柴芩两解汤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其中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吸附、解析率为指标,分别考察动态吸附中药液浓度、树脂量、流速对吸附的影响;以及解析液浓度、体积、流速3个因素对解析的影响。结果吸附药液浓度为0.15 g生药/mL,树脂用量为3倍药材量,速度10 mL/min;解析液为75%乙醇,10倍药材量,流速10 mL/mim,黄芩苷及栀子苷的解析率可达95%以上。结论AB-8树脂精制柴芩两解汤工艺简单、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活体右半肝移植供体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肝移植中心的120例活体肝移植供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类型和临床处理方法。结果:120例活体肝移植供体术后都出现肝功能实验室指标的短期变化,其中114例术后1周内恢复正常;6例恢复时间大于1周。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16%,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4.16%,轻微并发症发生率5.00%。所有术后并发症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恢复良好。结论:经过严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中操作和全面的术后监护与治疗,活体右半肝移植供体的手术安全性较高,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与鉴别诊断主动脉左心室通道(aortico-left ventricular tunnel,AOLV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20年来9例先心病AOLVT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总结诊断方法,分析超声容易漏诊、误诊的原因,提出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9例AOLVT中,除1例术前经CT检查确诊,因心脏骤停死亡外,其余8例全部完成外科手术治疗,术中确诊为AOLVT.超声于术前准确诊断5例,误诊4例,误诊病例中有3例诊断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瘤.分析全部患者超声心动图图像,AOLVT有其特有的结构及血流特点.最主要特点包括:二维超声显示主动脉瓣环与主动脉壁分离;彩色多普勒显示通道内收缩期左室流向主动脉花彩加速血流.此血流顺着通道走行,与其并行的主动脉瓣前向血流则不加速,色彩暗淡,舒张期则显示通道内由主动脉反流向左室的花彩加速血流.本病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时容易误诊为单纯主动脉瓣病变.8例手术患者中有7例术后6个月左室内径明显回缩(P<0.001),左室射血分数提高(P<0.001),仅1例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心功能无明显恢复,2个月后因机械瓣瓣周漏死亡.结论 AOLVT诊断主要依赖超声心动图.提高对这类畸形的认识,研究其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可以提高本病的早期发现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7.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内科就诊及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ALRTI的 患儿共572例。对每例患儿在就诊当日或次日采集鼻咽吸取物1份,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 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IFA、IFB)、腺病毒(AdV)、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HCoV)、偏肺病毒(hMPV)及博卡病 毒(HBoV)。结果 572例患儿标本中,444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77.6%。各种病毒中,RSV检出率最高,占48.3%,其次是RV(27.1%)和PIV(13.3% )。不同年龄组病毒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3岁组检出率较高,≥ 5岁组病毒检出率明显降低。不同年龄组ALRTI病原谱有所不同,< 5岁各组主要是 RSV、RV、PIV,而≥5岁组则主要为RV、IFV、RSV。572例中,158例(27.6%)检出2种或2种以上病毒,< 1岁患儿混合感染率最高,为40.2%,随年龄增长混合 感染率逐渐下降,≥ 5岁患儿混合感染率仅为14.0%。结论 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的ALRTI患儿中,5岁以下者ALRTI的主要病毒病原是RSV、RV、PIV;≥ 5岁则主 要为RV、IFV、RSV。  相似文献   
998.
去除重金属的工程菌对小鼠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去除重金属的工程菌R32被排放到环境中后对小鼠的毒性.方法 采用4种受试物(处理液1:分别含1、2、5、10g/L纯培养的R32菌体;处理液2:取处理20 mg/L铬液2 h的R32按处理液1方法配制;处理液3:含50 g纯培养的R32菌体在1、3、5和7 d内的分泌物溶液;处理液4:取处理20 mg/L铬液2 h的R32按处理液3方法配制)分别对昆明种小鼠进行急、慢性毒性实验,蓄积毒性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观察吸附重金属铬前后的工程菌R32及其分泌物对小鼠的毒性.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的各实验组的小鼠全部存活,进食增加且精神状态和生长发育良好,活动、排便、外观均未见异常.慢性毒性实验的各实验组的小鼠全部存活,进食量有不同程度增加,精神状态良好,活动和反应能力无异常.给予处理液1、3、4的各实验组小鼠未见中毒症状,全部存活,而给予处理液2的各实验组小鼠在染毒12 d后开始出现进食量减少,体重增长减缓;14 d后部分小鼠体重开始降低;19 d后开始出现2只死亡雌性小鼠.给予处理液1、3、4的各实验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未吸附铬的R32及其吸附铬前后的分泌物均不会引起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升高.给予处理液2的各实验组小鼠中,1、2、5 mg/L投菌量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g/L投菌量的实验组微核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处理液1、2、3、4的各实验组精子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附铬前的R32及其在吸附前后所分泌的分泌物对小鼠均无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蓄积毒性;吸附铬后的R32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以及精子畸变的影响不明显,但有一定的蓄积毒性,对小鼠的微核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 (CO)中毒对周围神经的损害。方法 对 2 1例急性CO中毒患者 ,总结其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征。结果 肌电图结果显示 :受损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动作电位波幅降低。结论 中毒是周围神经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一氧化碳中毒病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000.
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方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能否发挥正常疗效的关键之一,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一直是药物制剂研发的重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影响药物吸收的几个因素以及改善难溶性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