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老年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特征及其与30 d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登记2008年1月-2010年6月入院的老年卒中患者275例,其中脑梗死202例,脑出血73例.连续记录入院后7d的血压,在发病30d时评价预后.按照急性期7d内平均收缩压(120~139、140~159、160~179、180~199、>200 mm Hg)和舒张压(<69、70~79、80~89、90~99、>100 mm Hg)水平分别分为5个亚组,比较入院时和30 d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结果 ①275例患者中,有66例预后差,其中脑出血组22例,脑梗死组4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两组急性期7d内不同平均收缩压的30d预后差者的5个亚组预后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期7 d内,不同平均舒张压水平的30 d预后差者,5个亚组比较,除70~79 mm Hg与80~89 mm 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亚组之间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平均收缩血压在160~179mmHg者,mRS(中位数2)和NIHSS(中位数7)评分较低,相应30d改善显著(mRS中位数差值为2,NIHSS中位数差值为4);平均舒张压>100 mm Hg,提示预后差,mRS和NIHSS评分30d改善的比较,不同舒张压亚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平均舒张压在70~90mmHg范围内,往往预后较好;腩梗死组在70mm Hg以下者,预后最好.结论 老年卒中患者急性期7 d内平均收缩压在160~179mm Hg之间,30 d的预后较好;急性期平均舒张血压不能预测病情的严重程度,但可反映30 d预后转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硬化程度对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3月至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无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住院病人88名,按其颅内动脉硬化程度分为四组:正常组(20例)、轻度组(21例)、中度组(26例)、重度组(21例)。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NIHSS评分及MoCA量表评分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各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数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1)中、重度组NIHSS评分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2)颅内动脉硬化各组MoCA评分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1-0.05),尤其重度组减低更明显(19.9±5.26,P<0.01);(3)各危险因素暴露率与正常组比较,重度组均明显升高(P<0.01-0.05),中度组也明显升高(除吸烟外P<0.01-0.05),动脉硬化组各危险因素暴露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4)认知损害比较,动脉硬化以前循环为主的患者(32例、47.1%)语言能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均较后循环为主的患者(15例、22.1%)明显减低(P<0.05),而后循环动脉硬化为主患者的视空间功能力减低更明显(P<0.05)。结论颅内动脉硬化与认知功能损害关系密切,随颅内动脉硬化程度的增加,认知功能损害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TLR4在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AD患者(n=26)、VaD患者(n=31)和正常对照组(n=29)共8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膜上TLR4蛋白阳性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达TLR4的阳性表达率和MFI AD组和Va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TLR4作为免疫炎性机制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在AD、VaD的发病中均表现为增高,提示炎性机制在AD和VaD的发病中均发挥了作用,TLR4可能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6.
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抗心磷脂抗体,TXB2,6—keto—PGF1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中抗心磷脂抗体(ACLA)、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变化,探讨ACLA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方法测定8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抗心磷脂抗体ACLA及TXB2,6-Keto-PGF1α,并与对照组40例结果比较。结果 缺血性中风组ACL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LA分型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血浆阿片肽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关系及大剂量盐酸纳络酮对阿片肽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症脑出血患者78例和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成纳络酮组和常规药物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的含量并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结果β-内啡肽值在发病后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均有下降,纳络酮组显著于常规药物组(P<0.01);强啡肽值在脑出血组有类似变化(P<0.05),但在脑梗死组中无变化(P>0.05).纳络酮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药物组,24小时内用药疗效优于24小时后(P<0.05).结论两种阿片肽均参与重症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并有相异的作用;大剂量纳络酮早期应用有催醒,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S)是一种伴特异性全身症状的弥漫性葡萄膜脑膜炎,我国迄今为止报道在200例左右.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癫(癎)性眩晕是眩晕的病因之一,在临床上很少见,由于其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误治.我科近两年收治的187例眩晕症中被诊断癫(癎)性眩晕者6例,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小脑梗塞产生的症状有时象前庭疾病,腔隙综合征,常常又被同时损害的脑干症状所掩盖,所以临床诊断相当困难。本文分析我院自1988年~1994年的7年中小脑梗塞病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24例小脑梗塞(男17例,女7例),占我院同期脑梗塞(822例)的2.9%。年龄43~80岁(平均64.5岁)。既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