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由手术或心导管造影证实为UCSS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总结UCSS二维及RT-3DE表现。结果 8例UCSS中,Ⅰ型(完全型)3例,Ⅱ型(中间部分型)2例,Ⅲ型(终末部分型)3例。8例UCSS中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7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2例,原发孔型房缺1例,继发孔型房缺1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与手术或心导管造影检查结果对照,二维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UCSS 5例,疑诊2例,误诊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例;结合RT-3DE后,二维超声检查疑诊病例得以正确诊断,误诊病例经三维成像后诊断为UCSS。UCSS二维超声心动图主要特征:冠状静脉窦(CS)间隔连续性中断,CS扩张,未见正常CS汇入右心房,并常合并其他心内畸形。CDFI血流自左房经CS间隔缺损分流至右房可进一步证实UCSS存在。RT-3DE可多平面、多角度实时观察CS走行及其与左、右心房间的交通,可直观、立体地显示UCSS。结论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基础上,联合RT-3DE有助于诊断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相似文献   
62.
63.
刘军红  周爱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59-2260,2268
早期检测出肥胖者的心脏结构和舒张功能的改变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超声心动图是评估肥胖对心脏结构和舒张功能影响的最主要的检测方法。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超声心动图在这个方面应用的主要检测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胎儿体质量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盆膈裂孔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根据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将50名单胎阴道分娩的产后初产妇分为产后正常儿组(2500~3999 g)35名和产后巨大儿组(≥4000 g)15名。同期选取健康未育女性35名作为对照组。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采集盆膈裂孔声像图,观察并测量静息期、缩肛期和张力期盆膈裂孔的形态及参数。结果 产后巨大儿组产妇盆膈裂孔变形发生率[66.67%(10/15)]高于产后正常儿组[31.43%(1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21)。产后正常儿组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盆膈裂孔的前后径(t=4.409、5.108、2.925)、左右径(t=2.342、2.167、2.242)及面积(t=6.613、5.314、4.967)均大于对照组(P均< 0.05)。产后巨大儿组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盆膈裂孔的前后径(t=5.753、4.548、5.103)、左右径(t=5.527、4.311、4.299)及面积(t=9.265、4.179、10.563)均大于对照组(P均< 0.05);且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盆膈裂孔的前后径(t=3.037、2.423、2.152)、左右径(t=2.388、2.866、2.432)及面积(t=5.323、9.607、5.024)均大于产后正常儿组(P均< 0.05)。结论 通过三维超声可有效评价胎儿体质量对阴道分娩初产妇盆膈裂孔的影响。妊娠和分娩巨大儿更易造成产妇盆膈裂孔形态与大小的改变。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左心房容积指数在诊断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重度AS患者48例,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AS组及无症状AS组,每组各24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腔大小及左心室质量(LVMI),通过Simpson法测得左心房容积指数,PWD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和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A),DT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m、Am)。根据重度AS患者临床症状鉴别标准构建ROC曲线。LAVI与超声参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LAVI增大的其他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有症状AS组较无症状AS组AV、MPG、PWT、SWT均增加(P均<0.05);有症状AS组LAVI明显高于无症状AS组(P=0.001)。LAVI预测有症状重度AS患者的最佳界值为39.85ml/m2,曲线下面积0.959,敏感度95.5%,特异度68.2%;LAVI与E/Em、LVMI呈正相关(r=0.639、0.658,P均<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Em和LVMI是LAVI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LAVI能预测无症状重度AS,且与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鉴别高、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62例,根据2004年WHO膀胱癌病理分级标准,分为低级别组40例和高级别组22例。获取两组上升时间(RT)、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半洗漱时间(TPH)、达峰时间(TP)、上升斜率(WIS)、半降支斜率(DS)等定量参数,采用QLab软件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CEUS特征。结果两组膀胱尿路上皮癌肿块的形态、数目、内部回声、基底部情况、彩色血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级别组TPH明显高于低级别组,DS低于低级别组(TPH:t=-4.17,P<0.01;DS:t=2.77,P=0.01),RT、PI、MTT、TP、W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高、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最佳截点TPH为58.06s,DS为0.20dB/s,曲线下面积均为0.79。结论 CEUS TIC曲线量化参数鉴别高、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实时CEUS穿刺活检技术在经皮盆腔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邻近腹壁的盆腔肿块随机分为2组,造影组(20例,行实时CEUS穿刺活检)、非造影组(20例,行常规超声引导直接穿刺),比较两组穿刺的成功率及确诊率。结果造影组的穿刺成功率与确诊率分别为100%(20/20)、100%(20/20),非造影组的穿刺成功率与确诊率分别为80.00%(16/20)、75.00%(15/20),造影组与非造影组的穿刺成功率与确诊率分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实时CEUS能区分肿块内坏死与活性区域,准确引导穿刺获得病灶内活性组织,可为临床正确诊治疾病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声触弹性成像(STE)技术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5个乳腺良性病变及35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扫查及声触弹性成像检测,获取不同组织类型弹性模量值,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正常乳腺组、纤维腺瘤组、乳腺腺病组各弹性参数的差异性。结果正常乳腺腺体组、纤维腺瘤组、乳腺腺病组的肿块最大径、Amean、Amax、Shellmean、Shellmax、A′mean、A′max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三个参数Amean&Shellmean&A′mean联合后AUC值为0.803、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809%。结论 STE成像弹性参数中平均值Emean (包括Amean、Shellmean、A′mean)对于纤维腺瘤及乳腺腺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联合Amean&Shellmean&A′mean三者弹性参数指标诊断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病例组)和90例体检的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组的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形态、数量、大小及血流显示情况.结果 病例组的肠系膜淋巴结短轴径、长轴径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病例组绝大多数肠系膜淋巴结呈椭圆形低回声.界限清晰、规整,包膜完整、光滑,中央髓质呈稍高回声区,周围皮质呈低回声区,皮、髓质分界清晰.可清晰地显示肾形结构,多见数个至数十个,呈散在、串珠状及簇状堆积分布,偶有重叠,但少见融合现象.结论 正常儿童中可以出现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结的大小并非是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特异性指标.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诊治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肾脏移植是目前治疗晚期肾衰竭最有效的办法之一,随着肾移植手术的普遍开展,外科技术的改进和新型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肾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已明显提高,移植肾患者的术后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1],及时准确地观察移植肾的血供情况、早期发现移植肾排斥反应及掌握患者的全身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