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外科学 | 52篇 |
综合类 | 24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18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阿霉素纳米微球靶向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级微粒[1]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 nm的粒子,尺寸在100~1000 nm的微粒为亚微米粒子.在药物传输系统领域一般将纳米微粒的尺寸界定在1~1000 nm.这个尺寸内的微粒,即通常所指的超微粒子.超微粒子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由于超微粒子比细胞还小,可以被组织及细胞吸收,从而使其可能成为优良的药物载体[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脂质体类纳米药物载体的研制成功,并得到正式批准.纳米微粒作为靶向药物控释载体在医药研究和应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将成为主流的药物载体[3]. 相似文献
143.
<正> 二十世纪医学科学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Minimal inva-sive Surgery)的形成与发展。1980年9月12日,德国的妇产科专家KurtSemm在基尔成功地施行了世界首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而成为"腹腔镜外科之父"。1987年3月,法国的开业医师Philipe mouret在里昂利用腹腔镜技术施行盆腔粘连松解术的同时,还成功地切除了患者有慢性炎症和结石的胆囊,从而标志着腹腔镜外科技术的成熟并成为微创外科历史发展的里程碑。近二十年来,由于该技术在遵循传统外科原则的前提下,不仅疗效满意,且因其切口小、创伤轻、痛苦少、恢复快而深受广大病员和临床医师的欢迎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如同一股浪潮席卷全球的外科学界,渗透到普通外科、心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脑外科、骨科等各临床专科,动摇着并逐渐替代着已沿用百余年之久的经典的传统外科手术方式。今天,微创外科不仅引发了外科学领域的一场新技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如何保护胰岛功能一直是胰岛移植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很多研究表明,干细胞除了自身具有较强的增殖分化能力之外,还可通过分泌一些细胞因子或者通过细胞-细胞接触、融合等方式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维持正常组织细胞功能。本实验利用胎鼠胰腺干细胞与大鼠胰岛共培养,观察其在保护胰岛功能、延长胰岛体外存活时间方面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4在深圳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体质量500 g、孕16 d的雌性SD大鼠1只,10周龄、体质量200~250 g SD大鼠20只,雌雄不限,均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分离纯化孕16 d SD大鼠胎鼠的胰腺干细胞,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术鉴定;采用胶原酶Ⅴ消化、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并应用双硫腙鉴定。按随机对照表法将胰岛培养分单纯胰岛培养、胰岛与胰腺干细胞联合培养两组,15孔/组。③实验评估:观察胰岛形态变化及胰岛存活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胰岛素分泌量并计算刺激指数。
结果:①胎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代3代后免疫细胞化学可见巢蛋白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巢蛋白阳性细胞含量占74.1%。②单纯培养组培养3 d时,胰岛生长状况较好,轮廓清楚,培养7 d时,胰岛结构变松散,边界不清,培养超过14 d后,胰岛结构均已破坏。联合培养组培养3 d时,胰岛生长良好,大部分胰岛悬浮生长,部分胰岛与贴壁干细胞松散黏附,培养7 d后大部分胰岛仍完整,培养14 d时仍可见完整胰岛。③联合培养组培养7,14 d时胰岛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培养组(P < 0.01);④高糖刺激下联合培养组培养7 d时胰岛素分泌刺激指数明显高于单纯培养组(P < 0.01)。
结论: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培养可以明显延长胰岛体外存活时间,并保持良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探讨生物发光显像技术用于移植胰岛监测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 成年雄性C57BL/6小鼠腹腔注射链佐星,制成糖尿病模型.取C57BL/6小鼠和Bclb/c小鼠胰腺,消化、分离、纯化,获得胰岛,再将荧光素酶基因转入胰岛.将糖尿病模型小鼠分为同系移植组(n=20)和同种移植组(n=7),同系移植组糖尿病模型小鼠移植不同数量(分别为10、50、100和200个,每个数量移植5只小鼠)的C57BL/6小鼠胰岛,同种移植组糖尿病模型小鼠移植Bclb/c小鼠胰岛,胰岛均移植至左后腿上方皮下脂肪内.在设计时间点对受者进行生物发光扫描成像,观察光密度强弱及变化规律,并监测同种移植组受者的随机血糖变化.结果 移植后第6天,扫描成像可见移植区光密度随移植胰岛数量增多而增高,光密度与植入胰岛数量呈正相关.同种移植组受者的随机血糖在移植后2 d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平均于11 d后再度逐渐升高至糖尿病水平,扫描成像显示移植区光密度在移植后6~7 d达到峰值,随后迅速下降;光密度开始下降时间为移植后(6.14±0.90)d,而血糖升高时间发生在移植后(10.00±0.82)d,前者改变时间明显早于后者(P<0.05).结论 胰岛生物发光显像技术可及时、直观、准确的反映移植胰岛在机体内的存活状况,其成像改变早于血糖变化. 相似文献
146.
自制伞形胆道内引流管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变电视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需留置“T”管的状况,并弥补胆总管一期缝合后胆漏等现象的不足。方法 采用自制直径3—5mm伞式J形防回缩引流管,留置于胆总管内,并在电视屏幕监视下应用单人双手操作法,缝合胆总管壁层、浆膜层。结果 术者均能在腹腔镜下完成各种操作,成功地在胆总管内留置内引流管共79例,无一例体内滞留内引流管,病人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该手术方式适用于腹腔镜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巨大结石,尤其适宜于需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的青少年患者,其疗效和恢复劳力过程明显优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留置有“T”管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7.
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在复杂胆囊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目的 探讨胆囊大部分切除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对 1999~ 2 0 0 1年施行的 2 6例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方法、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了回顾分析。手术指征为化脓性胆囊炎、Mirris综合征Ⅰ型、Calot三角“冰冻样”改变、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床与肝脏瘢痕样致密粘连等。 结果 手术时间为 (5 1± 16 5 )分钟 ,开始下床活动时间 (11± 4 3)小时 ,开始进食时间 (2 2± 8 5 )小时 ,住院时间 (4 5± 1 5 )天 ,术后胆漏 2例 ,均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 6月~ 2 5月 ,未见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 结论 在困难胆囊手术中 ,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可简化手术 ,降低手术风险 ,可收到胆囊造瘘与标准胆囊切除相结合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探讨利用子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移植保护移植胰岛,提高糖尿病移植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纯化孕16 d SD大鼠子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代,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分联合移植组(10只)、单独移植组(1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分别将2×105个子鼠:胰腺干细胞与800个胰岛和单纯800个胰岛移植至糖尿病大鼠模型左肾包膜下,定期监测各组大鼠血糖情况及留取血浆ELISA测胰岛素含量,观察胰岛存活时间.结果 子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代3代后细胞涂片免疫组织化学示存在Nestin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nestin阳性细胞含量占74.1%.联合移植组大鼠均于术后第3天起血糖开始下降,血浆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术后5 d内血糖可降至正常[(5.4±0.6)mmol/L],血浆胰岛素达到正常水平[(509.8±16.6)ng/L],胰岛存活时间(18.2±2.4)d;单独移植组大鼠血糖可于术后1周内降至正常[(6.1±0.9)mmol/L],胰岛存活时间(14.4±2.1)d;两组胰岛存活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移植可保护胰岛功能,延长胰岛体内存活时间,提高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149.
保留脾脏腹腔镜胰尾肿瘤切除术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脾、胰尾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11月至2006年2月间,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对5例胰尾肿瘤的病人实施保留脾脏腹腔镜胰尾肿瘤切除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肿瘤完整切除,其中2例为手助腹腔镜、3例在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出血50—150mL,手术时间90~180min,术后第2天进食、下床活动,1例少量胰瘘,1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5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对于胰尾的孤立肿瘤切除是微创、安全、可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0.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1例。经脐置入5inm30。腹腔镜,明确患侧内环口及腹横筋膜悬韧带后脚(posterior crus,PC),在耻骨联合与脐孔的中点置入3mm分离钳。于患侧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用普通针持夹持3-0 prolene带线圆针刺入腹腔,穿过PC,分离钳夹住圆针反向经腹横肌弓状缘从内环口顶部穿出腹腔。剪掉圆针,Endoclose针夹带prolene线由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穿入腹壁至腹膜外层,先内后外,围绕内环口在腹膜外完成荷包缝合,线拉出体外后打结。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50min,平均32.9min。术后住院1—2d,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1—4d,平均1.4d。术后无出血、阴囊血肿及切口感染并发症。21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5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具有解剖学基础的新术式,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