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Notch1?Jagged1和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60例癌旁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otch1?Jagged1和NF-κB的表达,用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各组织中Hp的感染状况?结果:Notch1和Jagged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0.0%?70.0%)显著低于其癌旁(81.7%?96.7%)和正常组织(85.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6.7%)显著高于其癌旁(36.7%)和正常组织(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p在胃癌?癌旁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76.7%?93.3%和1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otch1?Jagged1表达及Hp感染均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 > 0.05),NF-κB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 < 0.05)?Notc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Jagged1呈正相关(r = 0.460,P < 0.05),与NF-κB呈负相关(r = -0.361,P < 0.05)?Notch1?Jagged1及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Hp感染无关(r = -0.032,r = 0.155,r = 0.028,均P > 0.05)?结论:胃癌中存在Notch1?Jagged1和NF-κB的异常表达,但均与Hp感染无关,Notch1与Jagged1低表达可能诱导NF-κB高表达,进而导致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CpG岛甲基化与胃肠道肿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2-[(3-carboxy-1-oxoprogy1)amino]-2-deoxy-D-Glucose,COPADG)诱导Eca-10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COPADG作用于人食管癌Eca-109细胞24h,检测Eca-109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细胞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Eca-109细胞凋亡率与COPADG浓度呈正相关(rs=1.0,P〈0.01);Eca-10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与Eca-109细胞凋亡率相关(rs=1.0,P〈0.01);ROS水平与Eca-109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s=1.0,P〈0.01);ROS水平与Eca-10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呈负相关(rs=1.0,P〈0.01)。结论:COPADG可促进Eca-109细胞凋亡,提高Eca-109细胞内ROS水平,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实验结果提示COPADG提高ROS水平,降低Eca-10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启动细胞凋亡通路,促使Eca-109细胞凋亡,并且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是通过提高ROS实现的。  相似文献   
84.
E-钙黏蛋白复合体与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5.
胃癌E-钙黏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了解甘肃省武威市胃肠道疾病患者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的感染状况.方法 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结合革兰染色法判断所选组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比较不同病变类型、性别、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结果 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86.42%(70/81)、94.12%(64/68)和80.36%(45/56),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病变组织间、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省武威市胃肠道疾病患者中存在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性别无关;幽门螺杆菌在该地区的致癌作用与感染部位及所致胃癌的组织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2-[(3-carboxy-1-oxoprogy1)amino]-2-deoxy-D-Glucose,CO-PADG}诱导Eca-10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COPADG作用于人食管癌Eca-109细胞24h,检测Eca-109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Eca-109细胞凋亡率与COPADG浓度呈正相关,r=1.0,P<0.01;Eca-10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与Eca-109细胞凋亡率相关,r=1.0,P<0.01;ROS水平与Eca-109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1.0,P<0.01;ROS水平与Eca-10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呈负相关,r=1.0,P<0.01。结论COPADG可促进Eca-109细胞凋亡,提高Eca-109细胞内ROS水平,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实验结果提示COPADG提高ROS,降低Eca-10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启动细胞凋亡通路促使Eca-109细胞凋亡,并且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是通过提高ROS实现的。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内皮标记物1(TEM1)的表达情况,结合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以氟尿嘧啶为基础行新辅助化疗的63例胃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前的胃癌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HER- 2、TEM1的表达情况,通过影像学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各肿瘤指标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  6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69.8%,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7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35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EM1阳性、T分期较高的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较差(均P < 0.05);病变部位、分化程度、病灶大小、P53(P=0.488)阳性及HER-2(P=0.106)阳性表达与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无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EM1阳性、T分期高可能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差的预测因素。  结论  TEM1作为肿瘤基质的标志物,其阳性表达可能成为预测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差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9.
目的:系统评价第一代与第二代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关于第一与第二代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6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用Stata 14.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比值比、风险比及其95%可信区间。研究终点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5个RCT,其中2篇文献为同一随机对照试验的不同结局指标,共计2 6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第一代EGFR-TKIs治疗相比,第二代EGFR-TKIs治疗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1.58,95%CI=(1.25,1.99),P=0.000]、疾病控制率[OR=1.36,95%CI=(1.03,1.80),P=0.0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HR=0.75,95%CI=(0.63,0.90),P=0.002]。但两组在总生存期[HR=0.87,95%CI=(0.76,1.01),P=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Ⅲ级的不良反应方面,经第二代EGFR-TKIs治疗后腹泻[OR=5.43,95%CI=(3.95,8.21),P=0.000]、口腔炎[OR=9.85,95%CI=(3.91,24.80),P=0.000]、甲沟炎[OR=3.40,95%CI=(1.61,7.20),P=0.001]、低钾血症[OR=3.30,95%CI=(1.13,9.62),P=0.029]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在皮疹或痤疮、皮肤干燥、瘙痒、乏力、食欲下降、脱发、恶心、呕吐、结膜炎、手足综合征、体重下降、脱水、痤疮样皮炎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二代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提高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但该方案可能导致腹泻、口腔炎、甲沟炎及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90.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器官特异性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肝内胆汁淤积、循环血中出现抗线粒体抗体和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破坏,最终导致广泛的肝管破坏、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肝衰竭为显著特征的疾病。概述了PBC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指出贝特类等治疗PBC的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