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眼视网膜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观察的7周至足月胚胎视网膜的三级神经元及色素上皮的发育情况。锥体杆体外段的盘膜在胎儿7个月时开始形成。新形成的盘膜排列并不整齐;足月时,盘膜平行排列,并与外段长轴垂直。在9个月时,色素上皮层中还未见到含有盘膜的吞噬体。在足月胎儿的色素上皮中,才见到较多含有盘膜的吞噬体。  相似文献   
32.
组织移植     
假如同种移植可以成活,外科的天地将更加广闊,多少疾病带来的痛楚将得到解脫。移植的技术操作,目前虽未达到完美的境地,但已相距不远。移植物的死亡是妨障着临床上施行移植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对24只犰狳接种麻风菌、感染11个月后摘除其右眼,然后分为二组,各进行DDS或MDT治疗。治疗两个月后处死动物,解剖,取出左眼、内脏和皮肤的麻风瘤。分析动物感染的情况、麻风瘤的病变。以及治疗前后两只眼之病变的差别。发现在用几种治疗后,动物肝脾内的含菌量,均与未治疗的两个对照动物的类似,都在每克组织内有10~6个菌的水平。治疗前后其麻风瘤的大小并无具有统计意义的差别。在所有动物中,有8只动物的瞬膜和眼睑病变属于重度,有4只的瞬膜和限睑内有明显的泡沫细胞浸润,而且在炎性细胞间见到抗酸菌。眼内组织的变化都很轻微;除一例外,在眼内都没有找到抗酸菌。这使人考虑到麻风眼内病变也有可能经由外眼局部病变传播而来。因此,在用药物全身治疗麻风时,如果在眼局部加用药物,或许能阴止和减轻麻风眼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4.
曲安奈德局部应用致过敏性哮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7岁.因左耳穿耳孔后形成瘢痕疙瘩,经4次瘢痕切除术后2个月再次增生而来我院就诊.无药物过敏及咳嗽、哮喘史,高血压病史4年,服用降压药.查体:血压为16.0/9.5kPa(1kPa=7.5mmHg),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5.
本文报道蚊叮咬多菌麻风患者后,麻风菌在其消化道中的生存情况。使饥饿雌性埃及伊蚊叮咬患者;在对照试验中,使蚊吸食含有死麻风菌的葡萄糖—水—麻风菌素溶液。此后连续在7天内处死蚊虫,分离其消化道,收集其排泄物。用以下方法检查制备物中的抗酸杆菌:1)荧光染色法,2)光镜下抗酸染色法;3)扫描及透射电镜。在消化道及排泄物中均查到抗酸杆菌,但以吸血后最初数日内为多。  相似文献   
36.
对3个月至足月胎儿的晶状体纤维、晶状体囊、悬韧带及晶状体周围的血管进行了扫描电镜下的观察。晶状体纤维的短面上有分布规律、大小一致的突起;这种分布形式在3个月至足月,在晶体皮质及晶体核均相同。晶状体悬韧带在胎儿第4个月时出  相似文献   
37.
鼻硬结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性肉芽肿性疾病。多发生于鼻部,侵犯鼻前庭、上唇、鼻咽部、上颌窦、软、硬腭、悬雍垂、扁桃体、鼻泪管、泪囊、喉、气管及支气管。中耳及眼窠受,亦有报道。甚至于,印度曾报道一例16岁的男孩背部皮肤发生了鼻硬结溃疡病(Somani,1964)。鼻硬结杆菌是致病菌。关于传染性质及传染途径,本病又是低度传染的一种慢性病,潜伏性起病,病变进行缓慢,早期不易使人察觉。本病多发生于农民,大部分病例  相似文献   
38.
目前认为,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性疾病的大肠杆菌根据其发病机理和血清型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即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和新近确定的溶血性大肠杆菌(EHEC)。ETEC 已有专门介绍,而对EIEC 和EHEC 的研究尚不够充分。近年来,对EPEC 的研究,进展较快。国内部分地区亦正在开展本菌的调查,现就EPEC 血清型和发病机理等方面的新认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9.
作者采用基因重组IFNa-2b治疗21例带状疱疹,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带状疱疹患者41例 ,随机分成A、B两组。A组 (治疗组 )21例 ,其中男12例 ,女9例。年龄16~77岁 ,平均46岁。病程3~14天 ,平均4.5天 ,疼痛1~2天。B组 (对照组 )20例 ,男12例 ,女8例。年龄17~74岁 ,平均43岁。病程4~13天 ,疼痛1~3天。皮疹分布 :面额部7例 ,胸背部24例 ,腰腹部10例。均为典型成簇丘疱疹 ,周围绕以红晕 ,1~5簇不等 ,呈带状排列 ,发疹同时或前后有疼痛和触痛 ,无继…  相似文献   
40.
六例麻风患者眼球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6例麻风(1例BT,5例LL型)患者眼球的组织学改变,发现4例(1例BT,3例LL型)眼内组织中有结核样肉芽肿病变,构成于类上皮细胞、郎罕氏巨细胞、大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这3例LL型患者,两例记载为已治愈,1例未注明治疗情况。在LL型患者(治愈及未洁愈)的眼内发现结核祥病变,使人考虑临床治愈的患者何以眼内会留有肉芽肿病变,以及何以LL型患者眼内会有类结核的反应。这是由于眼内部位有某种特性,或是它在代表升级反应?对于这些疑问,需要收集更多的标本做组织学观察,以便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