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血清miRNA-21和炎症因子PCT在脓毒症病程中的动态表达,并探讨与脓毒症病情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58例、健康对照24例,其中一般脓毒症32例,脓毒性休克26例,按28 d病死率分为生存组48例和死亡组10例。检测研究对象在入组第1、3、5天血清miRNA-21表达量以及炎症因子PCT水平,并记录患者的临床信息。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症患者入组第1天血清miRNA-21表达量明显升高(Z=-7.061,P=0.000),做ROC曲线分析得出血清miRNA-21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97(95%CI=0.991~1.000,P=0.000),且以miRNA-21≥ 0.875为截断点,其诊断脓毒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1.7%、100%。②在脓毒症5 d病程中,不同时间点的miRNA-21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7.778,P=0.000),且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0,P=0.000),入组第1天血清miRNA-21表达量(1.974±0.886) ng/μL高于第3天miRNA-21表达量(1.015±0.709) ng/μL,第3天血清miRNA-21表达量高于第5天miRNA-21表达量(0.531±0.312) ng/μL。③在脓毒症5 d病程中,不同时间点的PCT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304,P=0.000),且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0,P=0.000),入组第1天PCT表达量(14.164±13.939) μg/L高于第3天PCT表达量(4.224±4.039) μg/L,第3天PCT表达量高于第5天PCT表达量(1.614±3.438) μg/L。④脓毒性休克组入组第1天,血清miRNA-21表达量、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一般脓毒症组(Z=-6.510,P=0.000;Z=-4.457,P=0.000;Z=-6.517,P=0.000),且miRNA-21表达量与APACHEⅡ评分成正相关(r=0.993,P=0.000)。⑤血清miRNA-21在死亡组中高表达,且在各个观测时间点两组表达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Z=-2.823,P=0.005;Z=-3.664,P=0.000;Z=-4.942,P=0.000)。结论:血清miRNA-21在脓毒症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为脓毒症潜在的早期诊断标记物。血清miRNA-21在脓毒症病程中的动态表达可能与机体炎症反应紧密相关,并在预警脓毒症严重程度以及评估预后方面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在脑胶质瘤的定性诊断及术前分级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 理确诊为脑胶质瘤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术前进行PWI扫描检查并且分析PWI 灌注成像,测量并且 比较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健侧白质区脑血容量(CBV)数据,及计算比值得到的相对脑血容量 (rCBV)。结果:50例脑胶质瘤患者肿瘤实质区及瘤周水肿区CBV值均显著高于健侧白质区且肿瘤实质区 CBV值显著高于瘤周水肿区(P<0.05)。高级别脑胶质瘤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rCBV值均显著高于低级 别脑胶质瘤(P<0.05)。在对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分级中,rCBV值曲线下面积(AUC)为90.2%,rCBV值诊 断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断阈值是3.126,敏感度是85.3%,特异度是89.2%。结论:PWI对脑胶质瘤的定性 诊断及术前分级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价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历数据处理系统采集患者信息。收集我院风湿病科2012 年5 月至2016 年12 月类风湿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是否使用芙蓉膏外敷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随机行走模型评价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炎症指标血沉(ESR)、超敏C 反应蛋白(Hs鄄CRP)的影响。结果:共计4 832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符合本研究要求,其中实验组2 579 例,对照组2 253 例。基线资料分析显示,患者的一般情况、内服中药频次及核心处方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炎症指标ESR 随机波动最大值968,行走步数3 756 步,行走正向增长率0.257 7,比值3.88,随机波动幂律值0.364 2±0.124 6,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0.479 9,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2 017次。对照组炎症指标ESR 随机波动最大值398,行走步数2 251 步,行走正向增长率0.176 8,比值5.66,随机波动幂律值0.173 5±0.128 8,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0.357,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1 115 次。实验组炎症指标Hs-CRP 随机波动最大值1 523,行走步数5 149 步,行走正向增长率0.295 8,比值3.38,随机波动幂律值0.389 5±0.108 1,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0.537 4,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2 834 次。对照组炎症指标Hs鄄CRP 随机波动最大值809,行走步数3 463 步,行走正向增长率0.233 6,比值4.28,随机波动幂律值0.362 9±0.073 8,综合评价指标的正向递增率0.448 2,综合评价指标记录次数1 805 次。结论:我院风湿病科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内服中药处方以健脾化湿药、活血通络药、祛风除湿药、清热解毒药为主,两组患者综合评价指标和接受的干预措施存在长程关联,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患者炎症指标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中药内服。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LHCGR基因突变导致的家族性男性限性性早熟(FMPP)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例FMPP患儿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儿均于婴幼儿期出现阴茎增大、阴毛生长和生长加速,分别于4岁、6岁、2.8岁就诊。首诊时,病例1、病例3睾丸容积均为3ml,病例2睾丸容积5ml。3例患儿骨龄明显超前(6岁、13岁、5.5岁)、睾酮水平均升高(8.14 nmol/L、11.32 nmol/L、10.29 nmol/L),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LH峰值均<5mIU/ml,提示为外周性性早熟。基因检测发现3例患儿均携带LHCGR基因的杂合突变,病例1为c.1730 C>T(p.T577I),来自父亲;病例2为c.1713 G>A(p.M571I),来自母亲;病例3为c.1733 A>T(p.A578V),来自母亲。病例1父亲携带c.1730 C>T杂合突变,有性早熟病史,但其成年身高达到正常遗传身高。儿童治疗药物受限,病例3治疗效果不满意,预测成年终身高偏矮。结论:LHCGR基因突变导致的FMPP主要临床特征是婴幼儿期开始出现外周性性早熟、高睾酮血症,外周性性早熟可转化为中枢性性早熟,治疗困难。FMPP存在不完全显性遗传,临床表型异质性大。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究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和H1975细胞死亡形式的影响,并从糖酵解方面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A549细胞加入浓度分别为0、20、30、40 µmol/L的吉非替尼,H1975细胞加入浓度分别为0、20、40、80 µmol/L的吉非替尼。采用MTT法检测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乳酸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乳酸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糖酵解相关蛋白(PKM2、HK2)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蛋白的表达水平;2-NBDG检测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ATP试剂盒检测胞内ATP水平;JC-1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以及自噬标志蛋白LC3B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吉非替尼可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549和H1975细胞增殖(P<0.05),A549细胞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48.6、28.6和19.7 µmol/L,H1975细胞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321.6、49.1和14.6 µmol/L。乳酸检测结果显示,吉非替尼抑制胞内乳酸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糖酵解相关蛋白PKM2、HK2表达下调(P<0.05),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下调(P<0.05)。吉非替尼也可以抑制A549和H1975细胞葡萄糖摄取、ATP水平(P<0.05)。JC-1试剂盒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出吉非替尼能够诱导A549和H1975细胞发生凋亡,A549细胞中0、20、30、40 µmol/L的凋亡率分别为(10.77±1.0)%、(14.5±0.4)%、(17.4±0.2)%、(3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1975细胞0、20、40、80 µmol/L的凋亡率分别为(10.5±0.6)%、(13.2±0.92)%、(18.9±0.98)%、(35.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P<0.05)。同时LC3B表达增加证明吉非替尼能够诱导A549和H1975细胞自噬增加(P<0.05)。结论 吉非替尼对A549和H1975细胞具有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和增加自噬作用,凋亡机制可能为吉非替尼影响A549和H1975细胞糖酵解功能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6.
随着医学的发展,鼻咽癌治疗的手段不断提高,鼻咽癌“治愈”和“控制”的患者也随之增加,但存活不等于功能完全康复。在提高存活率的同时,不断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因受疾病和治疗过程中造成的组织受损和功能障碍复原,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来的生活和劳动能力,这是鼻咽癌治疗及康复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7.
目的:本文对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风湿病科临床数据中药背后隐含的方剂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配伍模式或规律。方法:本研究以2012年5月-2016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住院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office2010、复杂网络技术、IBM SPSS Clementine 14.2软件Apriori模块进行中药频数统计、核心处方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有4 000份住院病历及3 643份中药处方被纳入研究,主要分析结果如下:①临床用药大致分为健脾化湿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清热药四大类,频次在60%以上的有茯苓、甘草、陈皮、丹参、薏苡仁、红花、山药、威灵仙、桃仁等,核心处方为:茯苓、甘草、陈皮、丹参、薏苡仁、红花、山药、威灵仙、桃仁、蒲公英;②药物关联分析得出:茯苓与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豨莶草、桃仁、威灵仙等健脾化湿药配伍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清热药等20对药物组合;③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差值比较,实验组Hs-CRP、RF、ESR、IgA、IgG、C3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④药物与指标二项关联分析:姜半夏、豨莶草与Hs-CRP、ESR降低关联度较高,白术、丹参与RF降低关联度较高,山药、蒲公英与C3降低关联度较高,杜仲和威灵仙、红花与IGA、IGG降低关联度较高。三项关联分析:姜半夏、豨莶草分别与蒲公英、桃仁和Hs-CRP、ESR降低关联度较高,黄芪、丹参、甘草与RF降低关联度较高,山药、蒲公英、豨莶草与C3降低关联度较高,麦芽、蒲公英、威灵仙与IGA降低关联度较高,杜仲、红花、甘草与IGG降低关联度较高。结论:本研究解析了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的真实世界关系,以健脾化湿药为核心,与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祛风湿药之间的配伍是组方的关键,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炎症等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生黄精与蚊黄精水提液对脾虚小鼠的胃肠动力和血清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比较其健脾作用的强弱.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黄精组及蚊黄精组,每组12只.通过苦寒泻下结合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组灌胃给与生黄精与炆黄精水提液,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  相似文献   
59.
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iil Inserted Central Cat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此技术避免了肿瘤化疗患者因长期输液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组织肿胀、坏死,提供了一条便利的无痛性治疗途径,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但临床应用中因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的计划外拔管影响了PICC的正常留置和应用,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也存在护患纠纷隐患。本文对我科86例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护理情况及计划外拔管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0.
苦地丁提取物中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HPLC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经硕  周巧霞  徐丽华  顾振纶 《中草药》2003,34(12):1100-1101
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紫堇 Corydalis bungeanaTurcz.的干燥全草 ,含有多种生物碱 ,其中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是主要有效成分 [1] ,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 ,松弛平滑肌 ,抗心律失常 ,解痉止痛等药理作用 [2 ] 。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测定方法 ,文献报道有薄层扫描法 [3 ] 。本实验建立了苦地丁提取物中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 RP- HPLC法 ,结果较为满意。1 仪器与试剂Waters 5 0 1高效液相色谱仪 ( WDL— 95色谱工作站 ,Waters 484紫外检测器 ,Waters 772 5 i进样阀 ) ;Sartorius BS1 1 0 S电子天平 (万分之一 ) ;JHN— 2 A型超声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