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5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低浓度利多卡因对大鼠海马CA1区缺氧神经元持续钠电流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随机分为7 组(n=10):缺氧组(C组)、利多卡因1μmol·L-1组(L1组)、3μmol·L-1组(L2组)、6μmol·L-1组(L3组)、10 μmol·L-1组(L4组)、20μmol·L-1组(L5组)、30μmol·L-1组(L6组)。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各组缺氧前持续钠电流的基础值后,C组以无糖缺氧灌流液、L1-6组以含有不同浓度利多卡因的无糖缺氧灌流液在20 s内快速置换灌流液,建立体外神经元缺氧模型。记录缺氧5 min时各组神经元的持续钠电流。结果与基础值比较,各组神经元在缺氧5 min时持续钠电流均增大(P<0.01)。在缺氧5 min 时,L1-6组持续钠电流均低于C组,L2-6组均低于L1组,L3-6组均低于L2组,L4-6组均低于L3组(P< 0.01)。结论低浓度利多卡因能抑制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缺氧引起的持续钠电流增加,该作用在10 μmol·L-1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2.
1969年Morley等首次提出了直径在2.5厘米以上的动脉瘤为巨大动脉瘤。至今巨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仍为神经外科医师探讨的课题之一。概况Onuma总结了1080例动脉瘤,其中巨大动脉瘤32例,占3%;Whitte分析了338例,巨大动脉瘤25例,占7.4%,大多数文献报道发病率为颅内动脉瘤的5%。好发年龄在41~45岁之间,以女性为多见。好发部位,依发病率的多少排列为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43.
参照有关方法,成功地制作经预外动脉至预内动脉尼龙线栓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适当做了改进,并初步进行了病理学研究。该模型无需开颅即能观察再灌注损伤,较好地模拟大脑中动脉区缺血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44.
1928年Bagley首次报告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近年来,医学文献报导日益增多,已证明,引起慢性交通性或阻塞性脑积水的原因是软脑膜纤维化及细胞、纤维性渗出物阻塞了基底池、第四脑室的孔道和蛛网膜颗粒.一些研究者估计、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病率为10-19%,如将只有轻度侧脑室扩大包括在内,其发病率稍高些.作者将1968~1969年间肯定或怀疑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48例病人的分析结果与1974~1975年间56例类似的病人进行对比.未用EACA的1968~1969组中,经造影证实为脑积水且有症状者占10%,侧脑室扩大的发病率为17%;应用EACA的1974~75组中,因脑积水而产生症状者占31%,脑室扩大发病率为43%.  相似文献   
45.
本文对1983年12月至1984年8月我院经蝶窦显微手术的19例进行分析,讨论垂体微腺瘤、鞍内微小颅咽管瘤、空蝶鞍的诊断、手术指征及手术操作的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6例,女13例。年龄19~61岁,平均39岁。病程3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兔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动脉内灌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最佳速率范围。材料与方法:30只新西兰兔分成5组,均于颈内动脉内注入由全血加凝血酶制成的新鲜血栓混悬液0.2ml。在动物脑血栓模型建立1~2小时内进行颈内动脉尿激酶灌注溶栓,剂量为4万单位/公斤体重,浓度为8000单位/亳升。5个实验组的注射速率为A组:0.01ml/s;B组:0.02ml/s;C组:0.04ml/s;D组:0.10ml/s;E组:0.50ml/s。溶栓前后分别行血管造影,溶栓术后24小时行病理检查。结果:5组溶通率分别为A组:0.0%;B组:83.3%;C组:100.0%;D组:83.3%;E组:0.0%。B、C、D组的溶通率与A、E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5),B、C、D组之间的溶通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兔脑血栓形成超急性期动脉内灌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有效速率范围为160~800U/s,以320U/s左右的注射速率为最佳。  相似文献   
47.
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6 0只SD雌性大鼠分成 3组 :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 (OVX组 )和 17β-雌二醇治疗的卵巢切除组 (OVX +E2 组 )。观察 3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4 8h累积致死率和梗死体积比。结果  3组大鼠缺血 4 8h的累积致死率分别为 15 % (3/ 2 0 ) ,4 5 % (9/ 2 0 ) ,10 % (2 / 2 0 ) ;梗死体积比分别为 4 1.6 9%± 2 .5 3% ,5 2 .4 %± 1.5 5 % ,36 .6 9%± 3.2 9%。结论 雌激素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半暗带组织从而减少大鼠脑缺血后致死率和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48.
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手术中预防血管痉挛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61例中,颈内动脉瘤23例,前交通动脉瘤23例,大脑前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3例。出血后3天内手术者38例,4~6天内手术23例。术后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者必例,死亡6例。术中采取清除脑池内血块,罂粟碱冲洗脑池同时行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静脉投用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钾溶液以及去骨瓣减压等,对于防止脑动脉瘤破裂后血管痉挛有效。  相似文献   
49.
腰部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采用腰部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辅助治疗破裂动脉瘤、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共136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有些脑膜瘤的流行病学及其临床过程提示了这些肿瘤可能对激素敏感,也可能含有雌激素受体蛋白.颅内脑膜瘤的2/3和椎管内脊膜瘤的80%发生在女性.早在1929年Cushing和Eisenhardt就已叙述了脑膜瘤病人症状的发展与妊娠之间的关系.自那以后,许多学者报告了临床上异常迅速发展的妊娠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