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CT60标记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45例SLE患者和63名健康对照者进行CT60基因分型。采用荧光定量(FQ)-PCR法进行3′-非翻译区(3-′UTR)微卫星阵列(AT)n多态性基因分型,对CTLA-4基因3-′UTR微卫星阵列(AT)n与-1722T/C、-319C/T、+49A/G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以求证CTLA-4单倍型与SLE的关系。结果在CT60A/G分型中,SLE患者A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vs25.4%),P=0.003,校正后P(Pcorr)=0.009,优势比(odds ratio,OR)=0.58,95%CI 0.40~0.85。即病例组G基因表型频率高于对照组(80.0%vs74.6%),P=0.009,Pcorr=0.006,OR=1.71,95%CI 1.18~2.49。患者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明显不同(P=0.01),Pcorr=0.02,OR(等位基因G)=1.32,95%CI 1.06~1.65。结合不同基因多态性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2个中性单倍型基因:+49A;(AT)7;CT60A和+49G;(AT)8~19;CT60G。此外,也发现易感性单倍型基因+49A;(AT)>19;CT60G。结论CTLA-4基因3-′UTR为SLE易感性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契约学习法在ICU实习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ICU病房实习护士102名,按照实习编号取随机数字,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1名实习护士,实验组按照契约学习法进行教学,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实习结束时对两组人员的出科成绩及教学方法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实验组出科考试成绩合格率、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习护士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中,对契约学习法带教满意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带教(P〈0.01)。结论契约学习法能有效提高ICU病房实习护士的实习成绩,实习效果优于传统方法,也能够更有效的得到实习护士的认可。  相似文献   
93.
周小梅 《右江医学》2007,35(1):50-51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的排痰效果。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的排痰效果、排痰次数、排痰时间。结果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效果好、方法简单、节省人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大剂量丹参、黄芪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全部痊愈,无一例死亡。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5.
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小梅 《江西医药》2008,43(9):1002-1002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手术所作的最适当、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可缩短康复时间,减少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照顾质量.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常见病原菌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用MicroScanAS 4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分离的 13 9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与API鉴定系统的结果进行比较 ,以传统手工法作参考标准。一、材料和方法1.菌株来源  13 9株病原菌中 10 3株从本院 2 0 0 1年 6月至 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所得 ,另 3 6株为 1996年至 2 0 0 1年广东省临检中心提供的室间质控菌株。2 .材料 MicroScanAS 4微生物分析仪及PC11和NC2 1药敏 /鉴定复合板购自美国DADEBEHRING公司 ,API鉴定板条及鉴定系统由法国生物 梅…  相似文献   
97.
一株Borreliaburgdorferi螺旋体的分离及鉴定解放军第261医院(北京,100094)周国萍,周小梅,张薇芬,冯方波伯氏疏螺旋体(B.b)是莱姆病病原体。某临床症状复杂,有皮肤、神经、心脏等损害。我们从1例诊断为"神经性皮炎"患者的血液...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软肝冲剂治疗前后肝硬化(L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8(IL-18)的mRNA表达及分泌水平的变化。探讨软肝冲剂对肝硬化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RT—PCR检测20例正常对照组和25例肝硬化患者软肝冲剂治疗前、治疗2、4、6月后PBMC中TGF-β1、IFN-γ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PHA体外诱生PBMC培养上清中TGF-β1、IFN-γ和IL-18分泌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PBMC中的TGF-β1 mRNA表达水平及TGF-β1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而IFN-β1和IL-18的mRNA表达水平及IFN-γ和IL-18分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经软肝冲剂治疗后,TGF-β1 mRNA表达水平及分泌水平逐渐下降,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IFN-γ和IL-18的mRNA表达水平及IFN-γ和IL-18分泌水平逐渐上升,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软肝冲剂能通过下调PBMC中TGF-β1 mRNA和上调IFN-γ和IL-8 mRNA表达,对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
ELISA法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血清特异性IgA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 (MP)、肺炎衣原体 (CP)、流感病毒 (IV)、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 (AD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等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69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上述 6种病原体血清特异性IgA抗体水平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0例患者各种血清特异性IgA抗体检出率依次为 :CP 95例 (13 77% )、PIV 84例 (12 17% )、MP 67例 (9 71% )、ADV 5 4例 (7 83 % )、RSV 2 6例 (3 77% )、IV A 2 2例 (3 19% )和IV B 14例 (2 0 3 % )。ADV检出率为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5 ) ,MP、IV A、IV B、ADV和RSV均为≤ 14岁组高于 >14岁组 (P <0 0 5 ) ,MP和CP为下呼吸道感染组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 (P <0 0 5 ) ,其余均无年龄、性别和病种间差异 (P >0 0 5 )。检出至少 1种血清IgA抗体者 2 5 1例 (3 6 3 8% ) ,混合感染 10 7例 (15 5 1% ) ,其中CP、MP合并病毒感染者 91例 (13 19% )。本组病例阳性例数 ,男女间无差异 (P >0 0 5 ) ,≤ 14岁组高于 >14岁组 (P <0 0 5 ) ,下呼吸道感染组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 (P <0 0 5 )。结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MP、CP、IV A、IV B、PIV、ADV和RSV感染情况普遍 ,混合感染情况突出 ,尤以MP、CP合并病毒感染者居多  相似文献   
100.
通过过程计划和质量控制来保证分析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来证实常规检验符合规定性能准则的方法。方法 室间质量评价准则是分析的“总误差”要求 ,需要将其转化为提供规定分析质量保证水平所必须的允许不精密度、允许不准确度和质量控制 (质控规则和质控测定值个数 )的操作过程规范。结果通过把具有规定概率的统计质量控制应用于检测过程 ,常规检验将取得期望的质量要求。结论 分析质量保证检验的这种应用是通过过程计划和质量控制来保证检验质量的一种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