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231篇 |
免费 | 2444篇 |
国内免费 | 195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0篇 |
儿科学 | 869篇 |
妇产科学 | 379篇 |
基础医学 | 2187篇 |
口腔科学 | 728篇 |
临床医学 | 7624篇 |
内科学 | 4101篇 |
皮肤病学 | 392篇 |
神经病学 | 1282篇 |
特种医学 | 199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5篇 |
外科学 | 3997篇 |
综合类 | 15746篇 |
预防医学 | 5955篇 |
眼科学 | 608篇 |
药学 | 5936篇 |
75篇 | |
中国医学 | 6106篇 |
肿瘤学 | 13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3篇 |
2023年 | 1058篇 |
2022年 | 1198篇 |
2021年 | 1425篇 |
2020年 | 972篇 |
2019年 | 1059篇 |
2018年 | 1004篇 |
2017年 | 646篇 |
2016年 | 899篇 |
2015年 | 931篇 |
2014年 | 2613篇 |
2013年 | 1980篇 |
2012年 | 2379篇 |
2011年 | 2535篇 |
2010年 | 2466篇 |
2009年 | 2509篇 |
2008年 | 2359篇 |
2007年 | 2632篇 |
2006年 | 2519篇 |
2005年 | 2467篇 |
2004年 | 2377篇 |
2003年 | 2022篇 |
2002年 | 1714篇 |
2001年 | 1678篇 |
2000年 | 1763篇 |
1999年 | 1929篇 |
1998年 | 1703篇 |
1997年 | 1702篇 |
1996年 | 1673篇 |
1995年 | 1369篇 |
1994年 | 1302篇 |
1993年 | 975篇 |
1992年 | 914篇 |
1991年 | 844篇 |
1990年 | 804篇 |
1989年 | 650篇 |
1988年 | 340篇 |
1987年 | 299篇 |
1986年 | 253篇 |
1985年 | 246篇 |
1984年 | 193篇 |
1983年 | 171篇 |
1982年 | 172篇 |
1981年 | 143篇 |
1980年 | 106篇 |
1979年 | 84篇 |
1978年 | 63篇 |
1977年 | 27篇 |
1965年 | 32篇 |
1957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和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患者CO2吸收的影响.方法 择期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手术(R组)以及普外科和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T组)患者各20例,分别于全麻机械通气后气腹前(T0)、气腹后30 min(T1)、60 min(T2)、90 min(T3)和放气后10 min(T4)、清醒气管导管拔除(T5)记录MAP、HR、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并行血气分析,计算CO2排出量(VCO2)、动脉血-呼气末CO2差值(PaCO2-PETCO2).结果 两组气腹后各时点Ppeak、PaCO2、PETCO2、PaCO2-PETCO2和VCO2均较气腹前显著增高,并随着气腹时间的延长而持续缓慢增高(P<0.01).与T组比较,R组气腹后PETCO2、PaCO2、VCO2的增加更加明显.结论 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手术气腹期间CO2吸收更显著;PETCO2和血气监测在后腹腔镜手术应列为常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检测内源性大麻素(AEA)是否诱导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MHCC97H细胞凋亡、以及Caspase-3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于AEA(100 μmol/L)作用细胞前后,应用Annexin V Binding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Caspase-3、bcl-2及bax的mRNA表达.结果 AEA作用细胞3、6、12、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13±2.17)%、(27.04±3.21)%、(34.98±7.74)%及(81.35±9.71)%,其中24 h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12.72±0.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EA作用细胞24 h,细胞的Caspase-3活性由142.0±5.8增加至226.0±6.4(P<0.01);Caspase-3 mRNA的表达由0.24±0.13升高至0.54±0.32(P<0.05);如预先加入Caspase-3抑制剂(Z-VAD-FMK)后再加入AEA,则细胞的Caspase-3活性不再升高90.0±4.3.RT-PCR方法 未检测到bcl-2 mRNA及bax mRNA的表达.结论 AEA对人肝癌高转移细胞MHCC97H具有凋亡诱导作用,Caspase-3参与了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化软骨分泌的可溶性因子是否能够单独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i cells,BMSCs)软骨分化.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猪BMSCs、猪关节软骨细胞以及皮肤成纤维细胞,以5.0×107/ml的细胞终浓度分别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支架,应用隔离池进行隔离共培养.以软骨细胞-材料复合物与BMSCs-材料复合物隔离共培养为实验组,以皮肤成纤维细胞-材料复合物与BMSCs-材料复合物隔离共培养为对照组1,以单纯BMSCs-材料复合物为对照组2.各组标本均于体外培养8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RT-PCR等方法对新生组织进行评价.结果 隔离共培养8周后,实验组软骨细胞材料-复合物诱导的BMSCs-材料复合物形成的组织略有缩小,外观类似软骨组织,组织学检测见软骨陷窝样结构,SafraninO染色可见软骨特异性基质分泌,免疫组化显示有大量Ⅱ型胶原沉积,RT-PCR检测组织表达Ⅱ型胶原、Ⅸ型胶原、COMP、Sox9等软骨特异性基因,提示形成了较成熟软骨样组织;而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材料复合物诱导的BMSCs-材料复合物和未经任何诱导的BMSCs-材料复合物形成的组织淡黄色,明显缩小、变薄、质地较软,组织学检测均未形成软骨陷窝样结构,主要为纤维性成分,各种软骨特异性相关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软骨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能够单独诱导BMSCs软骨分化,可能是软骨细胞形成的微环境中发挥诱导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近端位置对皮瓣部分坏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5月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病例资料,共153位患者157例皮瓣.将小腿后面从外踝尖至腘窝横纹等分为9个区,从下至上依次为第1至第9区.皮瓣分为成活组(包括完全成活、远端表皮坏死和伤口裂开的皮瓣)和部分坏死组;根据皮瓣近端位置,将皮瓣分为近端不超过第6区(A组)、位于第7区(B组)、第8区(C组)和第9区即小腿上1/9区段(D组)4个组.皮瓣采用顺逆结合法切取.结果 皮瓣完全成活125例;远端表皮坏死8例,远端伤口裂开6例;远端部分坏死18例(11.5%).A、B、C和D组皮瓣部分坏死率分别为0(0/19)、2.3%(1/44)、11.3%(7/62)和31.3%(10/32),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皮瓣部分坏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部分坏死率:D组高于C组(P=0.012)、近端位于小腿下7/9区域的皮瓣(1.6%,1/63)低于小腿上2/9区域的皮瓣(18.1%,17/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近端不超过小腿下7/9与上2/9交界线时,皮瓣成活可靠;皮瓣近端位于小腿上1/9区段时,皮瓣部分坏死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胆汁在保护小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梗阻性黄疸(阻黄)组(n=20)及外引流组(n=20)。造模10 d后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取末端回肠黏膜组织,光镜下观察黏膜形态改变并测量相关指标,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及闭锁蛋白)的表达。结果阻黄组小肠黏膜萎缩明显,其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和隐窝深度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27.8%、21.7%和25.4%(P=0.001、0.001、0.040);外引流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0、0.070、0.080),而明显优于阻黄组(均P=0.001)。阻黄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高达(1.49±0.27)E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7±0.09)EU/ml(P=0.001);外引流组为(0.91±0.25)EU/ml,高于对照组而低于阻黄组(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闭锁小带蛋白-1的强阳性表达从对照组的7/10例降至阻黄组的6/20例(P=0.040),闭锁蛋白则从8/10例降至7/20例(P=0.020);而外引流组分别为8/20例(P=0.100、0.210)和9/20例(P=0.060、0.200),与前2组相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阻黄组闭锁小带蛋白-1和闭锁蛋白的表达水平较之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01、0.010);外引流组高于阻黄组(P=0.005、0.014),而闭锁小带蛋白-1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闭锁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结论肠道内胆汁缺乏会破坏肠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成分,损伤肠黏膜屏障;胆道梗阻时由于存在其他因素,肠黏膜屏障损伤更严重。胆汁在保护肠黏膜屏障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肝内胆管结石行保留Oddi括约肌的胆管狭窄整形术96例中长期随访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我院肝内胆管结石病行保留Oddi括约肌的胆管狭窄整形术(Oddi sphincter-preserved cholangioplasty with hepatico-subcutaneous stoma,OSPCHS)96例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6月~2006年12月肝内胆管结石病行OSPCHS后随访达3年以上96例的临床资料,报道OSPCHS术后胆管炎和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腹痛复发病例的微创治疗结果及转归。结果96例中完全无症状的64例。症状复发32例,其中有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腹痛13例,有胆管炎复发19例,胆管炎复发率为19.8%(19/96)。32例平均随访时间为8.1年(3~13.5年)。复发的原因包括残余胆道狭窄(5例)和残余结石(1例),新结石的产生(18例),新的良性胆道狭窄和结石(5例)以及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3例)。除3例拒绝进一步治疗外,16例经过切开皮下盲襻胆道镜治疗后继续随访3.2年无症状,10例有胆道狭窄合并结石(包括残余狭窄和新的狭窄)的仍然有胆管炎或腹痛症状,3例因罹患肝门部胆管癌死亡。结论OSPCHS术后结石和胆管炎复发的病例通过皮下盲襻切开胆道镜取石等治疗避免了再次开放的大手术。OSPCHS是治疗病变非局限化的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最佳选择;处理胆道狭窄仍然是预防结石和胆管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7.
对16例胰腺炎后形成假性囊肿患者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内置管行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术前做好患者和器械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悉操作流程,做好手术配合;术后加强病情监测,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结果16例中1例置管后囊肿内出血不止,转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13例术后1周至8个月经腹部B超、上腹部CT复查显示胰腺假性囊肿消失;2例囊肿并发感染,再放置鼻囊肿引流管反复冲洗,5~6个月后囊肿消失,拔除支架。提出精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和避免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98.
刘栋才|周建平|舒国顺|袁联文|任峰|周家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2):146-150
目的探讨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泛素和cul-1(cullin-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将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泛素和cul-1染色方法采用EnV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胆囊腺癌泛素和cul-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9%和48.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1.7%和15.2%,腺瘤性息肉的13.3%和6.7%,以及慢性胆囊炎胆囊上皮的2.9%和0.0%(均P0.01)。泛素和cul-1阳性的胆囊良性病变胆囊上皮均呈不典型增生;高分化腺癌和无淋巴结转移病例泛素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腺癌和淋巴结转移者(P0.05);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者、无淋巴结转移和未侵犯周围组织者的cul-1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者、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者(P0.05或P0.01)。胆囊腺癌中泛素与cul-1表达水平存在高度一致性(P0.01)。结论泛素及cul-1表达与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附48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等。方法对1990年3月—2006年7月收治的487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和术中诊断甲状腺癌分别为279例(57.3%)和162例(33.3%),术后确诊46例(9.4%);再次手术140例(28.7%),发现残癌79例(56.4%);487例手术患者无1例院内死亡,17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声嘶,2例永久性声嘶,14例出现低钙抽搐或肢端麻木。413例患者获随访,其中颈部淋巴结复发者33例,局部复发者24例,远处转移者1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9.8%,95.8%和87.0%。结论甲状腺结节伴钙化者应怀疑甲状腺癌可能,术中冷冻快速切片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术式的选择。应充分重视首次手术,术中应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术后患者坚持终生服用甲状腺素片有助于预防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中国4~18岁血友病患者的诊疗及健康现状,为开展血友病综合关怀工作做好准备。方法对中国血友病协作组登记在册的215例血友病患者及其父母进行患者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及自理能力调查。结果血友病患者首次出血年龄为(1.4±1.4)岁,疾病诊断年龄为(2.8±2.6)岁(与出血年龄比较,P〈0.01);首次关节出血年龄(3.2±2.5)岁,开始替代治疗年龄(3.7±3.7)岁(与关节出血年龄比较,P〈0.05);出血27.2次/年、病假68.9d/年,凝血因子用量(252.0±250.7)U/(kg·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8.8%~61.4%,自理能力得分23.2±3.8,医疗费用(13336.4±11840.6)元/年;119例患者进行了感染相关性病毒的检测,其中2.5%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0.1%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3.4%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总感染率为16.0%。农村患者替代治疗年龄、凝血因子用量、医疗费用、肌肉及骨关节并发症发生率及自理能力得分与城市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友病患者诊疗延迟,凝血因子用量不足,并发症发病率高,自理能力差,尤其是农村患者。应加强对血友病专业医护人员培训,在此基础上建立初级综合关怀团队,提供综合关怀,以提高血友病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及其有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