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海绵肾合并肾小管性酸中毒较罕见,现将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许××,女,21岁,住院号94721。因发作性软瘫15年,1月来2次血尿于1985年6月15日拟诊“肾小管性酸中毒”入院。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足月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抗体(antibodies against cytomegalovirus,CMV IgG)的母胎转运和新生儿出生至2岁CMV IgG的动态变化。方法:用固相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112例单胎足月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的CMV IgG浓度,动态观察41例新生儿1月龄、3.5月龄、8月龄及2岁时体内CMV IgG浓度及IgM的变化。结果:在112例孕妇中108例(96.43%)CMV IgG阳性,其新生儿脐血也阳性;CMV IgG平均浓度新生儿(770.35 IU.ml-1)高于孕妇(654.20 IU.ml-1)(t=5.08,P<0.001);脐血CMV IgG浓度与母体水平呈高度相关(r=0.87,P<0.001)。所有新生儿无CMV感染的临床表现,随访期间也无症状。112例脐血CMV IgM均阴性。41例随访婴儿中,32例(78.05%)8月龄时CMV IgG明显升高,提示CMV感染;其中1月和3.5月龄时分别有4例(13.3%)和21例(70%)CMV IgM转为阳性。另外8例CMV IgG在8月龄时转阴,2岁时仍为阴性;1例CMV IgG阴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从出生到2岁时CMV IgG仍为阴性,说明未感染CMV。母源性CMV IgG在新生儿体内半衰期约39 d。结论:母源性CMV IgG可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在CMV感染的婴幼儿中,大部分原发感染发生在1~3.5月龄之间,但因存在母源性抗体而无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远期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生儿期按0、1、6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无加强免疫史,HBsAg和/或抗-HBc均阴性的293名儿童[平均(6.08±0.59)岁]为研究对象.83名抗-HBs <10 mIU/ml儿童为远期弱应答组(A组),210名抗-HBs≥10 mIU/ml为远期应答组(B组).采用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IL-1β、IL-2、IL-4、IL-10、IL-12B和IL-13基因11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A组儿童IL-4基因-33T、-589T和2979T等位基因频率为86.1%、86.1%和90.4%,分别高于B组的76.0%、76.9%和83.3%(P均小于0.05).-33位和-589位紧密连锁,两位点基因型TT在A组的频率分别为74.7%和75.9%,高于B组的57.1%和59.0%(P均小于0.05);而基因型CT则相反,A组的频率为22.9%和20.5%,低于B组的37.6%和35.7%(P均小于0.05).IL-4基因2979位基因型和其他8个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两组儿童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4基因-33、-589和2979位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儿童在新生儿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远期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了解妇产科医务人员对预防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知识的掌握情况. 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9日至10月25日分别参加在黑龙江省和山东省召开的2次全国性妇产科学术会议以及在江苏省2个地级市和2个县级市举办的妇产科学习班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发放“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调查表”,调查这些医务人员对HBV血清标志物的意义以及预防母婴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59份,其中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分别为85.0%(475名)和15.0%(84名);来自一、二、三级医院的人员比例分别为13.2%(74名)、36.9%(206名)和49.9%(279名).90.0% (503/559)受访者能正确判断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有传染性,但也有27.5% (154/559)将HBsAg阴性、乙肝核心抗体和/或乙肝e抗体阳性误认为有传染性.96.3% (519/539)的受访者知道孕妇产前检查时需筛查HBV血清标志物,二级医院工作人员知晓率高于三级医院[分别为99.0% (201/203)与94.7%(250/264),x2=6.466,P=0.011].95.3%(511/536)能正确回答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和接种乙肝疫苗,但对注射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61.6% (330/536)和80.4% (427/531).对新生儿可以母乳喂养的知晓率仅13.0% (69/532),仍有13.8% (74/536)错误认为剖宫产能预防母婴传播.此外,仍有54.4% (290/533)受访者错误地认为HBsAg阳性孕妇需在妊娠期注射HBIG. 结论 妇产科医务人员基本掌握对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使用HBIG联合乙肝疫苗的预防策略,但对具体细节的合理应用,如能否母乳喂养、妊娠晚期是否需注射HBIG等问题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45.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系统了解HBV母婴传播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对HBV感染孕产妇的新生儿进行合理预防。本文通过复习近年有关HBV母婴传播及预防的研究结果,全面介绍了HBV母婴传播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免疫预防措施及孕期是否进行人工干预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婴幼儿对麻疹易感的原因并提出控制的策略。方法采集本院47例小于12月龄麻疹患儿的咽拭子和患儿及母亲的血清,同时采集13位幼年患过麻疹的育龄妇女血清作为对照。通过细胞培养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滴度,使用ELISA诊断试剂定量检测麻疹IgG和IgM抗体。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再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7例患儿中,45例(95.7%)麻疹IgG抗体阴性;(2)麻疹IgM(-)组患儿母亲IgG抗体均值为1108 mIU/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3 mIU/ml(P<0.05);(3)麻疹IgM(-)组患儿母亲麻疹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2(P<0.05);(4)8例患儿母亲麻疹IgG抗体及中和抗体水平异常升高。结论 1岁以下幼儿患麻疹的主要原因是患儿没能从母体中获得足够的麻疹抗体;育龄妇女在怀孕前加强接种麻疹疫苗,是可行而又有效的提高婴幼儿对麻疹免疫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中国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戊型肝炎(戊肝)既往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肝炎.1983年Balayan等用免疫电镜技术首次从实验感染的患者粪便中观察到病毒颗粒.1986-1988年新疆地区曾发生大规模流行,我国学者利用患者粪便中分离的病毒,建立了检测相应抗体的方法,但未能推广.1990年美国学者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了该病原体全序列,并命名为戊肝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现将有关戊肝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8.
重视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是产科时常面临的问题,及时正确地分析病情、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其研究结果,指导临床实践,对于维护母婴健康,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预防早产及早产干预的相关问题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合理防治,阐述科学利用循证医学证据,合理防治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maternal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nti-HBs)in infants may interfere with the antibody response to hepatitis B vaccine. Methods Infants from singleton pregnant mothers,who delivered at full term at the Affiliated Drum Tower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from October 2006 to January 2007,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ir mothers'status of anti-HBs(43 positive and 29 negative).All infants were vaccinated with hepatitis B vaccine at birth and one month thereafter.Serum anti-HBs were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for the mothers before delivery and for infants in cord blood at delivery and in serum at the age of 1 and 3.5 months. Results Anti-HBs of all 43 newborns in the positive group were positive in cord blood with the coefficiency of 0.98 to the maternal serum anti-HBs level(t=39.05,P<0.01).Forty-two out of the 43 infants remained anti-HBs positive at the age of 1 month.Anti-HBs was negative both at birth and 1 month old in infants of the negative group.However,all infants in both groups were anti-HBs positive at 3.5 months of age,while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anti-HBs in infants of the negat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ositive group [(466.9±86.7)mIU/ml vs(151.2±23.1)mIU/ml,t=2.72,P=0.011].Among the 5 infants whose maternal anti-HBs level>1000 mIU/ml,3 did not produce active antibodies against two doses of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Conclusions Passively acquired maternal anti-HBs in infants can inhibit the active antibody response to hepatitis B vaccine,and the extent of this effect is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anti-HBs level.  相似文献   
50.
毕永春  周乙华  张葵  朱天礼 《检验医学》2009,24(10):705-707
目的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30(sCD30)的水平及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包括43例乙型肝炎、19例丙型肝炎、23例戊型肝炎)血清中sCD30的水平,同时采用日立7600生化仪检测血清中ALT的水平。另取30例ALT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作为乙型肝炎对照,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CD30和AL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ALT水平升高的乙型肝炎患者较ALT正常的HBV携带者血清中sCD30水平明显升高。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CD30水平均与ALT呈正相关。结论病毒性肝炎存在Th2型细胞的活化,血清sCD30水平可以作为肝炎活动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