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人群生物样本库的建立及相关数据信息管理的方法。方法集中采集受检者样本,专人及时离心、分装、编码,将处理好的样本采用样本库冻存管理软件,对样本实行条码扫描并对样本捐献者的基本信息、检测结果、问卷内容等进行规范化的录入,定期随机抽取样本,进行RNA的提取及鉴定。结果共收集样本11 530份,其中血清样本2 902份,红细胞2 902份,血浆1 451份,尿4 176份,粪99份,送检79份样本,77份样本首次抽提RNA浓度高于15 ng/μL,成功率为97.47%,达到建库测序标准。结论初步建立了超重/肥胖人群生物样本库,对样本进行质量控制及信息化管理,为进一步研究超重/肥胖人群的发病机制及防止方法提供生物样本依据。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脾虚方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和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加入不同中药复方含药血清干预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干预48 h后,毒痰瘀方组、脾虚方组及索拉非尼组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1.63±0.87)%、(12.47±0.56)%、(24.20±1.61)%,脾虚方组诱导细胞凋亡效果显著,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痰瘀方组、脾虚方组及索拉非尼组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24.6±8.4、121.0±9.6、100.2±7.1,细胞侵袭数分别为80.4±7.6、89.2±8.4、71.4±7.3,脾虚方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方药物血清具有促进HepG2细胞凋亡,抑制HepG2细胞迁移与侵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为更好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建设与“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湖北省中医院构建了研究型门诊。研究型门诊以“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范式”为建设理念,从临床研究、健康管理与特色诊疗3 方面探索研究型门诊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24.
舌诊是中医诊断的方法之一,在中医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判断病邪性质、病情轻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舌诊在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艾滋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总结中医舌诊在病毒性传染病中的运用经验具有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对中医治疗肝病处方中组方规律进行分析,为肝病临床用药以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某三甲中医院肝病科近2年肝病治疗处方数据,首先运用复杂网络找出药物之间的关联结构,再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无监督机器学习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中医治肝硬化的组方规律。结果:对589首处方,共计257味中药,高频药物组合包括频繁二项集12项、三项集15项以及四项集14项;支持信≥10%、置信度≥90%的关联规则包括"陈皮,神曲→白术","猪苓,陈皮→白术"等34条;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中药主要以5种特征进行归类。机器学习结果与构建的复杂网络结构完全一致。结论: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中医处方数据分析,并与复杂网络方法相结合,以探究中医治疗肝硬化组方规律的方法确实可行,可为临床治疗肝硬化和找寻新方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6.
潘谊  吴辉坤 《吉林中医药》2020,40(12):1638-1641
目的?观察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制备wistar大鼠含药及空白血清,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设空白对照组、索拉非尼含药血清组、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组。通过CCK8法,比较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在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ELISA法,观察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耐性和时间依耐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VEGF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下调HepG2细胞的VEGF的表达,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从胃动素(MTL)水平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肝郁脾虚证的病理生理基础,为PHG肝郁脾虚证的中医辨病辨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入选对象120例,分为:PHG组(P组)、慢性乙型肝炎组(H组)、慢性胃炎组(G组)、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30例。详细询问每例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进行肝郁脾虚证的评分;在早晨空腹状态下采肘前静脉血,检测血浆MTL水平。[结果]①P组MTL水平最高,并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组McCormick分度重度患者MTL水平比轻度者为高(P0.01);③P组肝郁脾虚证积分与血浆MTL水平呈正相关(P0.01);④P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MTL水平均明显高于B级和A级,各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MTL参与PHG的形成,促进其发展,在PHG的形成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症状越重,积分越高,MTL水平升高越明显,PHG胃黏膜改变越重;③肝功能损害越明显,MTL水平越高,PHG胃黏膜改变越重;④MTL可作为PHG肝郁脾虚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基于隐结构模型建立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症状人群的分类方法,探究PLC不同症状群的生存预后差异性。方法 利用人机协同表型谱标注系统(www.tcmai.org),对565例西医诊断为PLC的结构化中医电子病历文本进行实体标注,建立症状数据库并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Lantern 5.0软件构建PLC的中医症状隐结构模型,结合中医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对分类结果进行模型学习诠释,归纳出有临床意义的症状人群分类,分析PLC特征性症状占比进行症状群-人群匹配,结合患者住院时长及生存信息,分析PLC不同症状群人群的预后差异。结果 共纳入131个中医症状(即显变量)构建PLC症状隐结构模型,获得14个隐变量,通过综合聚类归纳出10个症状群,具体表现为精神状态相关症状群、消化系统相关症状群、癌性疲乏相关症状群、呼吸循环相关症状群和其他一般症状群5大类。其中癌性疲乏症状群和黄疸类症状群的预后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通过建立隐结构模型挖掘PLC症状群,划分人群的研究方法,证实了PLC不同症状群存在预后差异性,为症状群分类及人群划分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探讨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的慢性乙型肝炎中药用药规律,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高度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对2002-2013年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信息进行采集,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对中药用药部分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探求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应用规律、性味归经分布规律、辨证用药演变规律。结果:①1200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所用中药188种,累计使用中药18952频次,最常用的5味中药是茯苓、茵陈、白术、丹参、郁金;②中药药味以苦味药和甘味药为主,其次是辛味药;中药药性多为寒、温、平的中药;中药归经以归脾经、肝经的中药为主;③中药用药经历从“清热解毒药为主”到“解毒、活血、化痰药并重”再到“扶正药为主,兼有解毒、活血、化痰药”的过程。结论:性味归经分布规律显示慢性乙型肝炎“从肝脾论治”、“平调阴阳,以平为期”的辨证治疗思想;用药演变规律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思想经历从“毒”到“毒痰瘀”再到“毒痰瘀虚”的转变,在辨证用药上逐步注重“扶正”,阐释了“扶正解毒、祛瘀化痰”治疗思路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