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补肝散干预感染血吸虫小鼠肝损伤模型后,对肝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肝散对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8周龄雄性昆明小白鼠108只,随机分为5组,将血吸虫尾蚴(18条/只)经小鼠腹部皮肤攻击感染造模,每组定期随机抽取6只小鼠,处死后留取其肝脏左叶,置于10%中性甲醛(用PBS配)固定,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Bcl-2、Bax表达在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cl-2/Bax比值下降(P<0.05);②补肝散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Bel-2表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ax表达升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cl-2/Bax比值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肝散可促进Bcl-2表达,使Bcl-2/Bax比值上调,减少肝细胞的凋亡,进而防护血吸虫性小鼠肝损伤,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检查指标的相关性,为肝病患者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肝病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以2015年肝病患者数据为分析组,2016年上半年患者数据作为测试组,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区分度高的指标,建立判别函数。结果:对2015年肝病患者的127个检查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出13个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利用判别函数对2015年224例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预测,总的判别正确率为84.38%;并对2016年109例患者数据做前瞻性预测,总的判别正确率为74.31%。结论:逐步判别分析在肝病中医证型诊断中判别正确率较高,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肝炎相关血小板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外周血小板轻度减少时,患者常无明显不适,当血小板显著下降(90×10~9/L),可出现鼻衄、齿衄、紫斑,进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阶段,出现门脉高压,可见吐血、便血。西医针对此类病症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吴寿善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湖北中医大师,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导师,在肝病的治疗方面成果丰硕。现将吴教授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从毒痰瘀虚治疗肝硬化的用药规律。方法:对肝硬化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采集,通过数据集成与汇交后,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加载,再利用数据分类、关联、聚类等数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从毒痰瘀虚的用药规律显示,根据用药频次,解毒常用茵陈蒿、黄连、连翘、白花蛇舌草、黄芩,化痰常用薏苡仁、枳实、半夏、陈皮、瓜蒌,祛瘀常用丹参、郁金、莪术、泽兰、蒲黄,补虚常用茯苓、鳖甲、白术、黄芪、党参(太子参)。针对“毒”药的选择,主要为寒性、苦味,归肝胆脾胃经,针对“痰”药的选择,主要为温性、辛味,归脾经与肺经,针对“瘀”药的选择,主要为寒性、苦味,归肝经、心经与脾经,针对“虚”药的选择,主要为平性、甘味,归脾经、肝经与肾。结论:湖北省中医院中医肝病研究所采用中医药治疗肝硬化主要从毒痰瘀虚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15.
中医提倡天人合一,人体五脏之中的肝在五行中属木,具有与草木相似的生发之性,春季乃“生发之时”,肝功能活跃,人们容易肝火旺,情绪波动大,肝病患者疾病易复发或者病情加重,因此春季要强调以下护肝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增加中医处方药物的剂量特征改进关联规则算法以探寻处方规律。方法:将处方药物的平均剂量以及配伍减毒增效关系纳入关联规则算法改进模型中,分别构建不同加权支持度,用Python实现改进后的算法,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最后在中医临床专家的指导下论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根据2种加权方法设计了2种改进挖掘模型,在相同支持度下,2种改进模型均获得了比传统模型更多的药物组合,其中配伍减毒增效加权模型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使用本文提出的改进挖掘模型可以挖掘到更多频繁项集,减少用药规律的遗漏,对中医处方规律研究有较强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肝郁脾虚证的病理生理基础,为PHG肝郁脾虚证的中医辨病辨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入选对象120例,分为:PHG组(P组)、慢性乙型肝炎组(H组)、慢性胃炎组(G组)、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30例。详细询问每例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进行肝郁脾虚证的评分,填写资料卡片。在早晨空腹状态下采肘前静脉血,然后作电子胃镜检查。检测4组人员血浆ET和血清NO水平。结果:①P组患者NO和ET水平同步升高,明显高于H组、G组和C组,且P组〉H组〉G组〉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P组患者McCormick分度重度患者NO、ET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P组患者肝郁脾虚证积分与血ET、NO水平存在正相关(P〈0.01);④P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NO、ET水平均明显高于B级和A级,B级亦高于A级,各级之间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NO、ET参与PHG的形成,促进其发展,在PHG的形成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症状越重,肝郁脾虚证积分越高,NO、ET水平升高越明显,肝功能损害越明显,NO、ET水平越高,③NO、ET可作为PHG肝郁脾虚证的检测指标,但不能指导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乙型肝炎病毒(HBV)对人体危害大,CHB患者生存质量(QOL)偏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中医药发(2008)23号〕确定湖北省中医院为肝病重点研究基地,为研制防治肝病疗效确切的中药新药,本院制定并实施了基地重点病种研究项目。目的 了解多中心临床研究中采用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QOL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8月参加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湖北)重点病种的13个研究中心的CHB患者611例,入组患者均采用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并随访1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中医症候量表评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采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QOL。结果 611例CHB患者中,脱落/中止50例(8.2%),共纳入561例。CHB患者治疗后腹部症状、乏力、全身症状、活动、情感功能、焦虑、CLDQ总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综合分(PCS)、心理综合分(MCS)、SF-36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CLDQ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P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症、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M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症、依从性、地区的CHB患者治疗后SF-36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的年龄、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与CLDQ总分、PCS、MCS、SF-36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是CLDQ总分、MCS及SF-36总分的影响因素,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是CLDQ总分、PCS、MCS及SF-36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地区CHB患者QOL存在差异,病程、中医症候量表得分与CHB患者QOL呈负相关,病程越长,中医症候量表得分越高,病情越重,QOL越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 G2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及细胞侵袭、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RT-qPCR实验观察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 G2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 mRNA、MMP2 mRNA、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Transwell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其对Hep G2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AnnexinV-FITC双染流式细胞法检测其对Hep G2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RT-qPCR结果显示,与阴性组比较,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下调HepG2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 mRNA、MMP2 mRNA、Cyclin D1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结果显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抑制Hep G2细胞的侵袭(P0.01),对细胞的迁移无明显影响(P0.05);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促进Hep G2细胞的凋亡,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抑制Hep G2细胞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并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 mRNA、MMP2 mRNA、Cyclin D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黄疸病的中医用药组方配伍规律,为中医诊疗黄疸病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对纳入的湖北省中医院1960-1978年间,诊断为黄疸病的住院病历处方信息进行录入,对方剂信息预处理后使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的配伍规律。结果:对3 404首方剂进行分析,共计327味中药,处方药味数量集中在10-12味之间。对327味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确定了治疗黄疸病的中药处方中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0味中药多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消食药、化湿药、泻下药、化痰药等。对327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提取常用药对27对,常用角药24对,该药对及角药多具有清热利湿、疏肝活血、理气和胃、消食、清热泻下及活血清热类等配伍规律。结论:应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和频数统计方法分析黄疸病的中医用药规律,初步揭示了该时期治疗黄疸病的用药经验,为我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