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45例外周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进行骨髓细胞检查,并与血象等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观察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后血象的变化。结果示SLE骨髓损害缺乏特异性,大部分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小部分为骨髓各系受抑制,少数再生障碍,骨髓受累程度较外周血轻;缺铁可能是狼疮贫血的部分原因;肝脾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骨髓增生;外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细胞形态无异常者应警惕SLE可能。血细胞减少者对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急诊医学迅猛发展.它在挽救病人生命、降低死亡率、延长人类寿命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医疗水平的标准,而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e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急危伤病员发病初期能否做到妥善、快速、有效的处理,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关注。长期以来,汕头市“120”急救中心挂靠在市一家医院。只靠一条电话专线实施全市院前急救的指挥调度工作,已远不能满足汕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宽QRS心动过速为急诊内科诊治一个棘手问题 ,作者对 1995年 1月至2 0 0 1年 3月至本院急诊就治的 4 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提高对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及急诊处理水平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研究对象 :选择 1995年 1月至2 0 0 1年 3月急诊就诊的宽QRS波心动过速者 4 8例 ,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的QRS时相≥ 0 12s ,速率为 12 0~ 2 6 0次 /min ,其中男 2 8例 ,女 2 0例 ,年龄为 2 6~ 78岁 ,平均年龄为 (46 2±18 9)岁。2 .诊断标准 :出现规则的宽QRS波心动过速 ,速率 >10 0次 /min ,QRS时相≥ 0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干细胞因子动员后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心肌组织及其进一步分化的能力,以及激素干预后其归巢特性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9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完成。选用10~12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心肌梗死+动员组、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以及心肌梗死组。①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②动物分组干预: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大鼠于造模后即刻按30mg/kg剂量经尾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心肌梗死+动员组和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大鼠在造模3h后按30μg/(kg·d)剂量皮下注射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共5d,心肌梗死组大鼠则于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③于造模前和造模后24h和4周应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大鼠制模前后外周血中CD34阳性细胞(骨髓干细胞表面标记)表达百分率。④随后杀死大鼠,取出心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检测造模后24h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边缘区组织中是否存在CD34阳性细胞;检测造模后24h、4周各组大鼠梗死心肌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⑤采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造模后24h和4周各组大鼠梗死心肌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量。对图像进行平均灰度值测定,以此代表该组织切片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相对含量。灰度值的高低与表达量成反比关系。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造模后24h和4周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特征及细胞排列方向等组织学变化。结果: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24h和4周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表达百分率:心肌梗死+动员组和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明显高于造模前犤(0.919±0.187)%,(0.834±0.110)%;(0.886±0.104)%,(0.794±0.296)%;(0.043±0.023)%,(0.041±0.028)%,t=2.679,2.354,2.413,2.208,P<0.05犦。②造模后24h大鼠归巢于梗死灶内心肌组织中CD34阳性细胞数量:心肌梗死+动员组明显多于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和心肌梗死组(t=2.607,2.816,P<0.05)。(3)造模后24h大鼠梗死灶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量:心肌梗死+动员组明显大于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和心肌梗死组(t=2.825,2.341,P<0.05),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最少。④心肌组织学变化:心肌梗死+动员组大鼠心肌梗死程度轻,可见CD34阳性的幼稚心肌细胞样细胞,缺血心肌基本结构得到保护。在动员干细胞24h后,心肌梗死+动员组大鼠心肌梗死灶中有大量CD34阳性单个核细胞浸润,为骨髓源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内皮干细胞等),同时还发现有与浸润的单个核细胞的胞核相似,但较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胞浆少而深染的细胞,其免疫组化检测CD34也呈阳性,考虑可能是浸润的骨髓干细胞正向心肌细胞分化早期,故形态幼稚。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大鼠由于激素治疗的影响,归巢梗死灶的干细胞数量少,因此骨髓动员4周后,心肌梗死+激素+动员组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变性,融合成片,心肌组织排列有序的基本结构遭到破坏而瘢痕化;而心肌梗死+动员组大鼠由于归巢的干细胞数量多,动员治疗4周时的病理切片可见核大、胞浆丰富、深染的心肌细胞,其缺血心肌的基本结构得到保护,组织结构排列基本处于有序状态。结论:①应用干细胞因子动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干细胞后,有较多干细胞向梗死灶迁移存活,在心肌微环境作用下向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方向分化,保护缺血心肌基本结构。②骨髓干细胞动员后,心肌梗死灶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量上调,可能是吸引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灶的原因之一。③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灶内不依赖于冠状动脉血流的再通。④激素可阻断炎症反应过程,但同时也抑制了骨髓干细胞向梗死灶归巢。  相似文献   
15.
心搏骤停复苏成功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本科抢救20例心跳骤停的抢救过程及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2~78岁,平均43.8岁,20例患者中,5例原有器质性心脏病变,15例无心脏器质性病变,因各种突然原因...  相似文献   
16.
例1:女38岁,因四肢软瘫入院。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史,近14天因思虑过度,失眠多梦,食欲不振,体质明显下降,未治疗。查体:血压16/8kPa,心率48次/分,律不齐,无心杂音,四肢软瘫,肌力○~1级。血钾2.2mmol/L,心电图示:Ⅱ。Ⅰ型  相似文献   
17.
影响心肺脑复苏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分析发生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并找出影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及自主循环恢复 (ROSC)后影响存活率的有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心肺脑复苏及预后相关的因素有6个 :心搏骤停发生地点、CPR开始的时间、ROSC的间期、瞳孔、复苏后综合征、年龄等。多因素分析仅PRM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筛出的因素中显示心肺复苏成功关键是复苏开始的时间。复苏后MODS -复苏后综合征 (PRM)是影响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存活率的独立因素。现场进行快速及有效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关键。心肺复苏成功后重点应放在对各脏器功能的评估、支持、监护治疗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汕头地区15年来收治的因原发心脏疾病和低血钾症所致尖端扭转型室速40例,并就其病因和治疗问题进行讨论,冠心病、长QT综合征所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病机理及治疗上的某些进展,亦作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糖皮质激素(CS)在临床的应用一开始就和风湿病有不解之缘,至今仍为风湿病治疗常用药物之一。由于此类药物既能有效缓解症状,又可以带来比原发病更难处理的副作用,故有“双刃刀”之称。CS的合理使用成为风湿病治疗的重要课题之一。1 CS在风湿病治疗的依据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外伤性急性腹腔内出血的抢救.方法 分析174例非外伤性急性腹腔内出血的病因、误诊情况、抢救方法 .结果 抢救成功148例,死亡26例,抢救成功率85.1%;误诊63例中,死亡20例,抢救成功43例,抢救成功率68.3%.结论 非外伤性急性腹腔内出血起病急,发病凶险,临床较易误诊误治;异位妊娠破裂为最常见的病因;及早明确非外伤性急性腹腔内出血的存在,尽快手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