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通过给予非肥胖糖尿病小鼠烟酰胺和/或卡介苗、谷氨酸脱羧酶等干预措施,探讨各种方法及联合治疗1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①实验于2000-09/2001-06在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糖尿病研究室完成。选用封闭群4周龄的清洁级雌性非肥胖糖尿病小鼠85只。随机将小鼠分为5组,卡介苗组(n=15),烟酰胺组(n=15),卡介苗+烟酰胺组(n=15),谷氨酸脱羧酶组(n=15),对照组(n=25)。②卡介苗组30日龄皮内注射卡介苗0.1m L溶液(0.05m g),31~89日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 L,90日龄时干预措施同30日龄时。烟酰胺组30~90日龄按500m g/(kg·d)剂量腹腔注射烟酰胺,使用时稀释至0.1m L。卡介苗+烟酰胺组30日龄皮内注射卡介苗溶液0.1m L(0.05m g),31~89日龄按500m g/(kg·d)剂量腹腔注射烟酰胺,使用时稀释至0.1m L,90日龄时干预措施同30日龄时。谷氨酸脱羧酶组30日龄时按0.5m g/只,每只管饲谷氨酸脱羧酶溶液0.1m L,31~90日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 L。对照组30~90日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 L。自第5周起每周测体质量一次,每日测定各组的饮食及饮水量。非肥胖糖尿病小鼠自出生第90天起,每周用雅培血糖仪测一次尾静脉随机血糖,连续2次血糖≥11.1m m ol/L,诊断为糖尿病。③确诊为糖尿病后每周测1次随机血糖。采用高压液相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谷氨酸脱羧酶、IA-2抗体。采用光镜观察β细胞破坏程度及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每张胰腺切片中随机计数10个胰岛的胰岛炎评分总和。胰岛炎评分标准共分7级。0分胰岛周围无淋巴细胞浸润。1分胰岛周围局部淋巴细胞浸润。2分胰岛内有部分淋巴细胞浸润,范围<1/3。3分胰岛内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范围1/3~1/2。4分胰岛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范围>1/2,但未达到100%。5分全胰岛炎(整个胰岛全部被淋巴细胞浸润)。6分胰岛萎缩。④组间变量比较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结果在实验期间共有2只非肥胖糖尿病小鼠意外死亡对照组及卡介苗+烟酰胺组各1只,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24只,卡介苗组、烟酰胺组、谷氨酸脱羧酶组各15只,卡介苗+烟酰胺组14只。①4个治疗组小鼠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2%(10/24),8%(5/59),P<0.01]。烟酰胺组2只、卡介苗组2只、卡介苗+烟酰胺组1只、谷氨酸脱羧酶组0只发病,各组发病率分别为13%(2/15),13%(2/15),7%(1/14),0。②烟酰胺组、卡介苗组与对照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比较,差异不明显,卡介苗+烟酰胺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酸脱羧酶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滴度则为0。各干预治疗组胰岛炎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所有非肥胖糖尿病小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滴度均为0。结论①在自身免疫性胰岛炎发生前给予烟酰胺、卡介苗及谷氨酸脱羧酶等干预治疗可减轻或延缓非肥胖糖尿病小鼠自身免疫性胰岛炎而减少糖尿病的发病。②非肥胖糖尿病小鼠糖尿病的发病与胰岛炎程度密切相关,当非肥胖糖尿病小鼠胰岛炎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发生了糖尿病。③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水平与糖尿病的发病不呈平行关系。④卡介苗和/或烟酰胺不是通过抑制抗体的生成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的。⑤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与非肥胖糖尿病小鼠糖尿病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92.
碘摄入量增加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评价碘摄入量变化对甲亢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用学龄儿童尿碘水平作为碘摄入改变的客观指标 ,回顾性观察一大型企业在食盐加碘前后共 5年期间甲亢发病率变化。结果 食盐加碘后尿碘中位数由 6 4.5 μg/L上升到 2 31.0 μg/L。加碘前 2年甲亢发病率分别为 11.8和 8.2 /10万人年〔95 %可信区间 (CI) :6 .2~ 2 1.0和 3 .4~ 15 .8〕 ,加碘后 3年依次为 2 2 .2 ,34.2和 31.4/ 10万人年 (95 %CI :13 .8~ 33.2 ,2 3.5~ 47.5和 2 1.0~ 44 .0 )。加碘后人群甲亢发病的相对危险度 (RR)亦增加。结论 随着碘摄入量增加 ,甲亢发病率增高 ,这与发达国家补碘的经历相似。目前在研究地区的碘摄入水平对人群仍然是安全的 ,但对某些个体应避免过多的碘摄入。  相似文献   
93.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并分别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与血糖漂移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30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及30例糖调节正常(NGR)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谱参数,包括日内平均血糖水平(24h MBG)及标准差(SDBG)、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水平、日内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漂移次数(NGE)、不同血糖水平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PT)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①T1DM组和T2DM组的24 h MBG及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明显高于NGR组(P<0.05).②在昼夜24 h中,T1DM组处于理想血糖控制水平(>4.4且<8.0 mmol/L)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为(27.03±15.71)%,T2DM组为(37.77±25.40)%,均明显少于NGR组(89.20±10.34)%,P<0.05.③与NGR组相比,T1DM组及T2DM组日内血糖漂移参数(SDBG、LAGE、MAGE、晚餐PPGE)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MODD)显著升高(P<0.05),且多数指标T1DM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5).④T1DM组及T2DM组的HbAlc与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无明显相关,而其空腹C肽、餐后1h及2hC肽均与LAGE、SDBG、MODD呈负相关(P<0.05),且T1DM组相关程度多高于T2DM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及血糖漂移增加,在血糖漂移方面,T1DM较T2DM更显著.胰岛功能与血糖漂移密切相关.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是全面而精细反映血糖全方位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4.
环磷酰胺加速NOD小鼠发病,腹腔注射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 PTX)后监测糖尿病发病率, 检测胰岛细胞凋亡、胰岛素表达以及胰腺、脾脏Fas和FasL mRNA的表达.结果 提示PTX组糖尿病发病率下降(P<0.05),胰岛细胞凋亡减少,而胰岛细胞胰岛素的表达增加,胰腺FasL mRNA的表达下降(P<0.05),Fas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脏Fas和FasL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由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TD治疗的21例病例资料,探讨相关病症及治疗转归。结果患者经ATD治疗导致粒缺大多发生于服药后2~10周,发病时多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首次确诊粒缺时的FT4值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无明显相关性。积极治疗后20例患者体温在(10.9-4-3.4)d恢复,血白细胞在(11.3±3.5)d恢复。结论临床ATD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白细胞,及时发现粒缺患者并采取防治感染和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病例 :患者女 ,2 4岁 ,已婚 ,因停经 8个月余 ,昏迷 12 h于 1999年 8月 9日入院。患者 10天前鼻塞、咽痛及发热 ,伴恶心呕吐 ,并饮大量糖水 ,呕吐少量咖啡色胃内容物。今晨 4时患者神志不清 ,急症入当地医院。体检 :浅昏迷 ,颈软 ,心率12 8次 / min,扪及腹部不规则宫缩 ,胎心 14 4次 / min。血糖30 .2 mm ol/ L,尿酮 ( )。拟诊妊娠期糖尿病 (GDM) ,酮症酸中毒 ,脑炎可疑。予甘露醇、西米替丁及西地兰等治疗。下午1时半胎心音消失 ,B超示胎死宫内。患者孕 2 4周时 5 0 g葡萄糖筛选 ,餐后 1h血糖 7.6 mm ol/ L,孕期无高血压、贫血及蛋白尿 …  相似文献   
97.
对于甲状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虽然药物治疗,即用甲状腺激素替代必不可少,但注意日常饮食、生活方式和心理的调养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8.
黄云鸿  吴艺捷 《新医学》2001,32(8):470-471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体脂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2型糖尿病、47名正常人(对照组)的ISI,并与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IS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对照组ISI与腰围、体重指数呈负相关,与腰臀比无相关(r分别为-0.247,-0.302,-0.153;P<0.05,P<0.05,P<0.05).糖尿病组ISI与腰围、体重指数、腰臀比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3,-0.704,-0.473;P<0.01,P<0.01,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腰围为ISI的独立相关因素,回归方程为="7.049-"0.62×腰围.结论腰围可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99.
甲状腺癌127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甲状腺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癌127例的临床表现、甲状腺超声检查及核素扫描等资料。结果127例甲状腺癌中男30例,女97例。年龄(48.9±13.6)岁。乳头状癌105例,滤泡状腺癌14例,未分化癌2例,髓样癌6例。甲状腺B超检查以低回声结节(85.1%)、实性结节(81.8%)或囊实性结节(17.4%)为主。甲状腺核素扫描主要表现为“冷”结节(88.9%)。血清甲状腺激素表达正常。结论本组甲状腺癌以女性多见,乳头状癌发生率最高。甲状腺B超、核素扫描、甲状腺激素测定等检查方法对甲状腺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局限性,应及时行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0.
我是一名甲亢患者,男,29岁。2000年确诊患甲亢以来服他巴唑9年。现在1片半/日,长期服,期间试着减量,即使减半片也不行,一验血指标又反弹了。因服药引起白细胞下降,同时服利血生9年。此外,还出现脱发、血尿、胆红素增高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